天天看点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疫情再度卷土重来,

城市又按下了暂停键。

宝博微课堂停工不停学,

在疫情闭馆期间继续为大家推出精彩的文化盛宴,

让大家足不出户玩转宝博!

对镜

贴花黄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了,不相信?那就跟着宝博君一起去了解一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古往今来,人们整理仪容时必使用的就是镜子。而这里的“鉴”就是铜镜最早的原型。

金文中“鉴”的写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常会趴在河边通过水面看到自己的倒影,最早的照面是用鉴盛水照容,在甲骨文、金文中常被写成“监”字,描绘的就是人趴在水盆边的场景,随着冶炼金属的水平提高,在青铜时代铜镜产生了。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镜子在哪里吗?

大约在8000年前,安纳托利亚人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镜子。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图为黑曜石原石

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3000年间,用抛光铜制造的镜子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和埃及。约1000年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人开始用抛光石材制造镜子。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也开始用青铜制造镜子。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中国最早的铜镜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七角形纹镜

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铜镜是1976年在青海贵南县尕马台村出的土七角形纹镜,它是4000年前西北地区齐家文化的一枚铜镜,直径8.9厘米,镜的边缘有两个小孔,便于人们穿绳系挂。从这枚七角星纹铜镜不难看出,最初的铜镜体型较小,装饰也以简单的几何纹饰为主,整体上看较为粗糙。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爱情见证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殷墟妇好墓叶脉纹镜

在距今3000年前的河南安阳殷墟曾埋葬了一位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葬中出土了一非常精美的商代铜镜。相传,少年时的武丁流落于民间与妇好相恋,妇好的父亲得知后告诉武丁:一个男子疼爱自己的妻子就会送一面铜镜表达爱慕之情,如果能拥有一面镜子,我就将女儿许配给你。后来,武丁继承王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朝都的铜镜送给了妇好。有了这个青铜镜,武丁迎娶了妇好。他们一直恩爱,妇好死后,青铜镜也随她入葬成为了武丁与妇好的爱情见证。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西周 素面镜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西周素面镜

1958年出土于宝鸡市西周墓,为西周早期素面铜镜,器形小,近圆形,境背平直,橄榄型桥钮;边缘不够规整、制作较粗糙,器薄厚不匀,整体素面无纹。商周时的铜镜,体型比较小,而且非常薄,大多以素面为主,也有一些装饰着简单的几何纹。

战国 百花争鸣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战国蟠螭纹铜镜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产生了急剧变革,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不见了以往的狞厉,神圣和威吓,取而代之的是灵动、自由和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青铜礼器铸造数量逐渐减少,而日常生活的使用物品增多,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多样,数量和纹饰类型增加,铸造技艺精巧成熟,出现了龙纹、蟠螭纹、菱形纹、兽纹以及四叶纹等丰富多彩的纹饰。

宝博微课堂:铜镜博览会系列一

东晋顾恺《女史箴图》

今天的铜镜课程就先了解到这里,想知道战国以后还有什么精美的铜镜,下一期的《铜镜博览会》我们不见不散!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静待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

编 辑:王 睿

责 编:翟慧萍

审 核:康军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