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缺芯和面闆價格浮動的影響,2021年的電視市場行情接連坐上了過山車。有機構做出預測,今年國内電視銷量很難突破4000萬台,會創下近十年來的曆史新低。
不過,一大行業亮點是,雖然今年國内電視零售規模同比下降了13.8%,但零售額卻同比增長了7.2%,呈現出了明顯的量減價升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國内外各大品牌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産品,以求在激烈的競争中脫穎而出。電科技在這裡挑出了幾款最具代表性的産品,從中多少能看到一些行業的發展脈絡以及使用者需求的更新。
高端電視領域中的新面孔
當電視市場整體進入到了存量市場,各大品牌自然開始向高端轉型,這也促進了新技術的發展。動态補償、廣色域、分區控光這些技術自不必提,OLED、Mini LED等底層的顯示技術也都在飛速發展,為觀衆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
OLED是如今電視行業中增速較快的一個品類,尤其在1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中占比已經超過了45%。OLED電視和傳統LCD電視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采用了有機發光材料,能夠實作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是以能将電視做得更薄。更重要的是OLED能夠顯示真正的黑色,進而讓畫面的對比度和畫質更上一層樓。
在OLED電視領域,LG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當今幾乎所有的電視OLED面闆都出自這家南韓巨頭。今年上市的LG OLED C1則是LG OLED産品力的絕佳展現。
LG C1采用了LG最先進的OLED技術,搭載的AI音畫晶片也是LG自研的産品,是以能夠實作真正意義上的滿血運作。4K、120Hz、HDR這些自然都不在話下,4個HDMI 2.1接口也保證了豐富的擴充性。可以說無論是看視訊還是玩遊戲,LG C1都能帶來頂級的體驗。
如果說LG C1有什麼缺點的話,首先就是OLED材料的耐用性存在隐患,畢竟LG就有過OLED電視燒屏的前科。另外就是它的價格:77吋版售價達到了34000元,83吋版更是要54000元。

LG的南韓同胞三星并不甘于将高端面闆的控制權都交在對方手中,于是開始了自己研究量子點矩陣技術。這一技術是一種新興的Mini LED技術,能夠實作精準控光,讓暗光、亮光場景中都能顯示出更多細節。同時能有效改善OLED電視壽命短、亮度低等缺陷。
三星在今年推出的QN90A系列就是這種技術的代表産品,這款産品搭載了三星自研的Neo量子點4K處理器,能夠逐幀優化觀看條件,提升畫面品質。1850尼特的峰值亮度,792個背光分區、95% P3廣色域都讓它的畫面足夠有震撼力。
作為一款高端産品,三星QN90A系列的售價同樣稱不上友善,65吋價格達到了19000元,還是更适合财力雄厚且更願意嘗試新技術的人群。
國内品牌同樣也在大踏步沖擊高端市場。在Mini LED領域,TCL一直是國内的領先者,也是國内少數能生産Mini LED面闆的廠商之一,2020年就占據了全球Mini LED産品中90%的份額。
今年TCL推出的靈悉C12量子點Mini LED智屏就是其代表性的産品。這款産品背光由3840顆微米級LED晶片組成,螢幕的峰值亮度達到了1000尼特,對比度則是1000萬比1。由于采用了更耐用的發光材料,C12能保證螢幕10年不褪色,便于長期使用。
C12的另一大特點是全場景AI能力。如今的電視已經不隻是家庭娛樂中心,同時也成了智能家庭的控制中樞。C12就支援諸多智能家居控制功能,螢幕熄滅時也可以當做智能音箱來使用,此外還支援分布式全屋智控、視訊通話、影音跨屏流轉、手勢隔空操作等功能,讓它的使用場景大大拓寬。
一向以研發能力的華為同樣在Mini LED領域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們今年推出了華為智慧屏V75 Super。和其他Mini LED産品相比,V75 Super的最大特點在于采用了華為自研的鴻鹄 SuperMiniLED 精密矩陣背光方案,擁有整整46080顆Mini LED燈珠,背光分區達到了2880個,峰值亮度更是高達3000尼特。這都讓這款電視的控光精細度獲得了極大程度的提升,和明晰控光Pro+技術結合後,能夠實作畫面逐幀的實時分區亮度調節,進而讓顯示效果更加真實、自然。
V75 Super同樣接入了鴻蒙智能生态,能夠支援多任務同時處理,讓使用者能一邊看電視一邊和親朋好友視訊連線。此外,AI健身、智能家居操控等功能同樣可以在這款電視上實作。
可以說,在高端電視領域,發力較早的南韓企業仍把持着不少先進技術,無論從市場佔有率還是表現來看都還具有一定的優勢。但TCL和華為等廠商在今年推出的優秀産品讓我們看到,中國品牌同在高端市場同樣有着出衆的實力和巨大的潛力。在對高端顯示技術的追逐中,中國品牌将不再屈于人後。
傳統豪強尚能飯否?
除了各路争奇鬥豔的新材料外,還有些旗艦産品則采用了更為“傳統”的技術,同樣展示出了出色的産品力。
索尼在今年推出的X90J系列就采用了較為“落伍”的DLED直下式背光,但其他方面的配置并不含糊:全陣列式背光、32個控光分區、120Hz重新整理率都能帶來非常出色的觀看體驗。
另外,X90J還搭載了索尼自家的XR晶片,能夠通過交叉資料分析和認識智能算法還原畫面的豐富細節,同時讓色彩更逼真、對比度更強烈,甚至能夠像人眼一樣專注于聚焦點,使得畫面更具立體感。
作為全球最大的遊戲主機生産商之一,索尼自然也格外注重電視的遊戲功能。X90J就堪稱專為PS5打造,HDR自動映射功能能讓PS5在初始設定時就将電視的HDR設定進行優化,進而獲得更好的畫面,内容自适應圖像模式則能分辨使用者是在玩遊戲還是看電影,在玩遊戲時自動切換到遊戲模式,減少輸入延遲,在使用者看電影時切換到标準模式,增強畫質表現。
海信則将LED電視上搭載的各種現實技術進行融合,繼續深化ULED技術,除了針對畫面色彩、亮度的優化外,還在分區控光上做足了文章。
海信今年推出的U7G-Pro就是ULED技術的代表之作。這款産品搭載了信芯U+超畫質晶片,能夠智能識别并分析畫面,提高畫面表現力。U7G-Pro擁有120個背光分區,分區更細緻,能夠實作更精準的控光,使其畫面更具沖擊力。
在其他方面,U7G-Pro的堆料也毫不含糊:144Hz重新整理率、97% DCI-P3色域,1600尼特的峰值亮度、WAVES大師音響、AI攝像頭、3GB+128GB記憶體、NAS私有雲都讓它成為了一款當之無愧的旗艦級産品。
可以看到,雖然OLED、Mini LED等新材料、新技術來勢洶洶,但融入一些技術創新後,最傳統的LED電視在2021年仍然能展現出不落人後的産品力。在未來的幾年中,LED電視的地位将不會被輕易取代。
用成本效益讓更多人體驗新技術
成本效益,是國内電視廠商身上長久以來的烙印。在以往,一提到成本效益,人們想到的就是用1999的價格買2999的配置。但在今年的電視市場中,卻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玩法。
号稱“價格屠夫”的小米同樣沒有放過電視領域,并且在今年将目光對準了OLED電視,今年推出的小米電視6 OLED版起售價隻有4999元,在動辄萬元起步的OLED電視中分外吸引人的眼球。
這款電視對比度達到了100萬比1,峰值亮度為800尼特,支援10bit色深、MEMC運動補償等功能,綜合來看其觀看體驗還是十分優秀的。
不過,這款電視當然不是沒有缺點,比如重新整理率隻有60Hz,也沒有HDMI 2.1,是以不太适合遊戲玩家。另外,其晶片也不是最高規格,是以使用時的流暢性可能無法得到保證,32GB的記憶體如果想用來存儲電影也還是有些捉襟見肘。最後,還有讓人深惡痛絕的開機廣告。
但無論如何,作為目前市面上可能是最便宜的OLED電視,小米電視6 OLED版還是為更多人提供了接觸OLED電視的可能性,這就足夠值得肯定。
無獨有偶,在Mini LED領域,也出現了一位降低了整個品類準入門檻的玩家,它就是雷鳥。
由于雷鳥和TCL師出同源,是以在今年推出的Mini LED電視雷鳥645C系列中就用上了來自華星光電的Mini LED面闆。1100尼特的峰值亮度、128個背光分區(55吋版)、96% DCI-P3廣色域、10bit色深、120Hz重新整理率都讓這款産品在6000以内的價位段中顯得分外有吸引力。
另外,雷鳥645C還支援遠場語音、杜比視界、互聯投屏等功能,雷鳥科技開發的UI 5.0也是國内領先的智能電視系統,既有豐富的影視、遊戲資源,也有豐富的功能,能夠滿足多種人群的需要。
小米和雷鳥在今年都讓我們看到了“成本效益”的另一種可能性。在這個3000以内電視随處可見的年代,4500到6000可能不是傳統的“成本效益”價位,但是小米和雷鳥在不犧牲電視整體品質的情況下,将更為高端的技術帶入到了這個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價位段中。比起單純的拼低價,用這種方式提升産品的成本效益似乎顯得更為健康。
越過“至暗時刻”,唯有産品自強
外界普遍認為,2021年的彩電市場已經來到了“至暗時刻”。确實,今年的彩電市場行情迎來了十年來的冰點,特别是行業利潤率隻有1.8%,和手機等産品相比幾乎不值一提。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們看到了各大品牌在不同價位段内仍在堅持探索,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外,OPPO、創維、榮耀等品牌同樣在2021年推出了不少優秀的産品。
面對極具挑戰的市場環境,電視廠商唯有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提升産品品質,才能刺激使用者的換新欲望。
一方面,電視品牌應該積極發展最尖端的顯示技術,進而讓自己的産品更有競争力。同時,電視品牌也應該積極拓寬電視産品的使用場景,進而改變電視在現代生活場景中的現狀。
總而言之,想要品牌“活着”,唯有産品“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