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通過一些新聞報道,我們常能看到英國人在迎接外國首腦或是皇室出席大型活動時,身着紅色制服、頭戴熊皮高帽的皇家衛兵也會帶着鼓笛參與其中。皇家衛隊既展現着皇室威儀,又代表着軍隊風貌。我國古代帝王也有類似的出行排場。皇帝的儀仗隊是傳統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濫觞于先秦,除了保護皇帝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凸顯皇帝的尊貴地位以及維護尊卑有别的等級秩序。到了宋代,皇權進一步加強,象征着帝王權力的儀仗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英國皇家儀仗隊

一、宋以前天子的出行儀仗

起初的皇家儀仗作用很純粹,就是為了“防未然而滅不軌”,保護天子人身安全。在西周時,每當周天子出行,都會有八百虎贲随行護衛。到秦始皇時,帝王儀仗中出現了屬車。據《中華古今注》記載,秦始皇東巡時,路遇猛獸,因為儀仗隊中的一名武士頭戴白色狸皮帽,吓退了猛獸,此後,“狸皮白首”就成為儀仗制服,以達到“以威不虞”的目的。

秦漢天子出行儀仗有統一稱呼,叫作“鹵簿”。如蔡邕《獨斷》雲:“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鹵是橹的通假字,意為大盾。而簿指的是冊簿。鹵簿簡單來說就是把皇帝出行時使用的車馬、衛兵數量和規模記載下來。漢代天子在出行或拜祭宗廟時用規模相對較小的法駕和小駕,郊祀天地時則用大駕。估計現在說的“大駕光臨”就是這樣來的。大駕需“公卿奉引,太仆禦,大将軍參乘”,另有屬車八十一乘,“備千乘萬騎”,規模相當壯觀。項羽就是因為看到始皇帝出行的排場,太過震撼,才喊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之後也努力地把這句口号變成了現實,體驗了一把項氏“霸王”出行套餐。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何潤東版項羽

魏晉時期的天子儀仗和漢代大體一緻,但在細節上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西晉皇帝使用的中朝大駕鹵簿,除了規模更大之外,馬車也變成了牛車,在儀仗隊中得到廣泛應用。《晉書·輿服志》還說皇帝儀仗出現了五牛旗,即把五色旗插在牛背上,青色、赤色在左,黃色在中,白色、黑色在右。

唐代天子儀仗制度更加周密。天子儀仗被分為衙和駕。衙供皇帝上朝使用,分為五仗:一是供奉仗,立于左右拱衛皇帝;二是親仗,由皇帝親衛擔任;三是勳仗,由勳衛為之。其他兩種分别是翊仗和散手仗,其中的散手仗衛士,佩刀拿仗,列坐于東西廊下。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影視劇中的漢代天子儀仗

二、宋代天子出行儀仗

宋代和唐一樣,天子儀仗分為兩種,隻不過改了下名字,分為在建築内使用的殿庭之儀和皇帝外出用的駕行之儀。殿庭之儀的使用場合主要是在宮殿中的殿、庭之上。在這裡使用的儀仗器物通常是樹立擺放,儀仗隊的成員猶如工具人般一動不動裝點門面。殿庭之儀從高到低分為四種規格:黃麾大仗、黃麾半仗、黃麾角仗和黃麾細仗。

麾是旗幟的一種,而黃麾則源于“黃帝振兵,設五旗五麾,則黃麾制自有熊始也”。漢代鹵簿中就有使用黃麾仗的習慣。宋代的黃麾使用绛帛制成,當作儀仗中的绛引幡,它代表着儀仗的門面,是以不同的儀仗規格會用不同的黃麾仗加以區分。

黃麾大仗用于最進階别的大朝會,大朝會是宋代每年在正旦、冬至和五月一日舉辦的用來進行大慶、冊封、受賀和受朝等活動的禮儀性會議。宋徽宗時,整個黃麾大仗需要5075人。而級别最低的黃麾細仗則在大慶殿、文德殿給後妃、宗室發冊受命時使用。北宋時,儀仗人數是1402人,南宋時,儀仗人數在100到500人間不等。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宋代儀仗隊中的随行官員

駕行之儀分為三種:宮中導從儀衛、行幸儀衛、鹵簿。導從儀仗可以說是天子所有儀仗中規格檔次最低的,使用也最頻繁,這也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的場景。宮中導從人數不多,主要儀仗器物是辇,配以傘、扇,不用幡、麾等,人員主要是内侍和女官。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閻立本《步辇圖》

皇帝如果要離開皇宮,到大臣家中,就要用上行幸儀仗。行幸儀仗主要承擔清道和護衛工作,一般有2400人,其中主要成員是禁軍諸班直和皇城司随駕親從官。

在宋代所有天子儀仗中,規格最高的依然是皇帝祭祀天地時使用的大駕鹵簿,北宋時總計2萬多人。整個儀仗環節極多,有拿着象、纛負責導駕的官員、手執白澤旗和槊來清理街道的金吾衛、訓示方向的前隊殳仗、使用刻漏計時的司天監等。南宋孝宗時,因國家财政困難,将儀仗人數削減至6889人。

三、成為一名皇帝保镖的自我修養

宋代皇帝儀仗隊成員大緻分為兩類人:一是負責護衛和舉着儀仗的儀衛人員。二是随駕官員,數量不等。

儀衛人員大多出自環衛和衛尉寺下面的左右金吾仗司、六軍儀仗司,衛尉寺要提供羽儀、節钺、金鼓、棨戟等禮儀器械,履行清道、徼巡、排列和奉引儀仗的職責。

除了這些專業的禮儀人員,還有一大批臨時性質的儀衛人員,他們主要來自禁軍、親從官。皇帝的親衛殿前諸班直和精銳上四軍,平日除了侍衛皇帝和保衛汴京外,還有在舉辦大型典禮前參與編排的職責,他們是鹵簿儀仗的主力。在長長的大駕鹵簿隊伍中,位于最中間守護皇帝的便是禁軍中的上四軍之一的捧日軍。

怎樣成為皇帝的保镖?不僅武藝高強長得帥,還得會點樂器!

天子出行

不同的禮儀活動使用不同的儀仗音樂,因而奏樂人員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殿庭儀仗中要用朝會樂,節慶日朝賀、招待外國使節時用燕樂。這些音樂由教坊司下面的樂部樂工演奏。在駕行儀仗中,行幸用樂樂手由鈞容直擔任;鹵簿鼓吹樂則由鼓吹局負責。

想成為皇帝儀仗隊伍中的一員,一是可以報名加入禁軍。如果足夠健壯骁勇或是屢次立功便有機會從普通禁軍升入上四軍。若想再進一步成為班直穩穩加入儀仗隊的話,還要材貌魁傑,由皇帝親自挑選錄取。如果達不到上述條件,但又有一定的音樂天賦,建議到南宋時報名參加儀仗樂人在民間的海選活動。因為紹興末期,教坊司的撤銷讓儀仗隊常缺演奏人手,朝廷不得不向民間招募技藝精湛的樂工,倘若被選中,集訓20天後就可以在典禮上演奏了。

除了以上這兩種方式還有就是關系夠硬成為皇帝的親從官。親從官受皇城司轄制,屬于皇帝親兵中的親兵。這些人在儀仗隊伍中承擔“契勘巡察”的工作,系皇帝安危于一身。成為親從官門檻很高,首先必須根正苗紅,是諸班直軍人家中的子弟。其次年齡要在35歲以下,武藝也要經過考核。此外,身高也有限制,要在五尺九寸一分六厘(約合今1.85米左右)以上。以今天的标準來說,就是妥妥的“高富帥”。至于要想成為儀仗隊中的随駕官員,那更簡單了,先參加科考吧!由此來看,在宋代想加入天子儀仗隊還是有難度的。

文史君說:

在古代社會中,禮儀制度是建構等級秩序的重要一環。在宋代,皇帝和一至三品官員都有相對應的儀仗級别,輕易不可逾制。皇帝作為等級社會的制高點,自然享有更加繁瑣和龐大的儀仗。尤其是在祭祀天地這等與蒼天溝通的國之大事上,2萬多人的大駕鹵簿意義更是重大,一方面可以突出軍隊的強盛和皇帝統治的穩固,另一方面儀仗隊鐘鼓齊鳴、萬衆附和,也能彰顯皇帝統治的合法性和民心所向。

參考文獻

1. 劉瑞玲:《宋代皇室儀仗隊研究》,南昌大學2020碩士學位論文。

2. 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作者:浩然文史·天上白玉京)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