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形成房地産新發展模式”,易綱重磅發聲釋放什麼信号?

作者:第一财經

易綱重磅發聲,釋放出2022年樓市調控的重要方向。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房地産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有利于形成房地産新發展模式,實作房地産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實際上,在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關房地産業良性循環、探索新發展模式的提法,就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12月27日召開的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也指出,穩妥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在市場看來,“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意味着房地産市場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預計未來會出台緩解房企債務壓力的相關政策,給予房企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

如何解讀房地産新發展模式?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可以從三個角度去了解。第一,房地産市場從增量為主到增量存量并重的模式,這個時候需要重新看到房地産發展的新機會和市場,包括城市更新、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和租賃市場等都将更好發力;第二,依賴于傳統房價上漲的态勢确實要轉變,包括靠土地價格上漲來發展房地産的模式行不通,各地房地産經濟發展的定位要更為明确;第三,房地産消費觀也要轉變,一方面是房地産稅要加快推進,另一方面是租房消費也要培育。

2021年,房企融資走過了艱難一年。針對個别房地産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問題,易綱表示,前期,個别房企由于自身經營不善、盲目多元化擴張等因素導緻風險暴露。個别房企出險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已積極采取措施,穩妥有序化解風險,滿足居民和房地産企業的正常融資需求,市場預期正在逐漸改善。

易綱稱,“總體上看,對市場經濟中發生的風險事件,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來處理,壓實股東和屬地的責任,穩妥化解各類風險,保護最廣大人民群衆根本利益。”

針對2022年房地産市場運作發展,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建議,一是提供合理穩定的信貸支援。為保障市場供給能力,有效控制大城市房價上漲壓力,銀行信貸應避免大起大落,保持按揭貸款平穩運作。金融機構理應滿足資質優良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型購房需求,在風險可控基礎上,提供合理的金融支援。

二是建議增加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金融支援。據統計,全國範圍内适齡租房年輕人約在1.5億~2億,假設每年能夠解決1000萬年輕人的租房問題,每人每年提供1萬元信貸支援,即每年需要新增1000億元租賃住房信貸支援,以保障年輕人在大城市的住房基本需求。

三是建議适度增加重點二線城市土地供給及與之配套的金融支援。為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2021年一線城市土地供給和成交相應增加,但重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則較為冷清,部分城市土地供應同比下降30%~40%,這可能在未來引發現房庫存不足問題,進而對穩定當地房價産生隐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