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常常會有很偶然的事件突然發生,它會讓人意想不到地改變很多事情的程序,包括事件中的無數的人的命運。

紅軍長征一到達陝北,蔣介石就已經布置好了他的第六次圍剿。當時蔣介石的内心是狂喜的,因為數萬紅軍被他趕到了貧瘠少人的陝北無吃無穿,也沒有大山可以隐藏,不再威脅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地區江南。
蔣介石認為這次朱毛紅軍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蔣介石在做圍剿紅軍的戰前動援
一、當時紅軍的實力:隻有3萬多人槍,相當于蔣介石的三個普通師。
中央紅軍經過漫長的長征,損失巨大。紅一方面軍從開始長征時8.5萬的作戰隊伍,到達陝北時還不到7000人。紅二方面軍(含紅32軍),總數不到7700人。紅25軍大約在3400人左右。紅四方面軍人多一些,大約還有34000人 。
但是東征和西征又讓紅軍損失巨大,這時候加上陝北原有的紅軍,總數已經不足30000人(毛澤東在1971年視察南方講話中說:“長征前紅軍30萬。到陝北剩下25000人)。
在控制的面積上也不大,大約有30幾個縣,控制區的總人口應該在350萬人左右。這樣的面積和人口要想養活3萬多人的軍隊,根本是做不到的。
是以紅軍的形勢真的很嚴峻。
二、蔣介石當時的布置,他調集了嫡系精銳部隊260個團約30餘萬大軍,以蔣鼎文為西北“剿總”前敵總司令。
蔣介石看到了紅軍經過長征人數大減,是以他便認定,這是消滅紅軍、踏平陝甘根據地的最好機,因為.這時候,蔣介石已經平定了陳濟棠、李宗仁的“兩廣事變”,着手把軍隊向陝北集中,準備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紅軍進行第六次的圍剿。
陝北紅軍根據地 範圍
蔣鼎文
1.蔣介石又任命衛立煌為陝甘綏甯邊區剿匪總指揮,軍政部次長陳誠督軍,并建設擴大了西安和蘭州機場,準備了100架轟炸機的地勤裝置。
2.這些事件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蔣介石親自來到了西安坐鎮,他要畢其功于一役。
其實如果再算上張學良的20萬東北軍、楊虎城的10萬西北軍,當時蔣介石已經在西北部署了60萬大軍。
衛立煌
三、蔣介石不相信張楊敢于反抗他,但結果就是因為這個錯誤的判斷,造成了西安事變中蔣介石自己被囚。
蔣介石自然知道東北軍、西北軍已經對他不抗日十分地不滿,但他還是來到西安。
蔣介石心中早已拟訂了一個對付張、楊的方案:如果張、楊違抗進剿陝甘蘇區的指令,就将東北軍、十七路軍調離陝甘,東北軍調往福建,十七路軍調往安徽。
張學良
1.張學良當時的兩點想法:張作霖是日本人殺害的,東北地盤是日本人搶走的,張學良對日本人是有着家仇國恨的;另一方面因為不抵抗,張學良背上了賣國的恥辱罪名,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是想要蔣同意他的抗日主張的。
張學良幻想蔣介石能上司全國全民族一緻抗日。
2. 楊虎城雖然是土匪出身的西北軍,但他也是一個愛國将軍,他當時也積極要求抗日。
楊虎城
3.無論是張還是楊,内心都不想自己的部隊在與紅軍的對抗中被消滅。
而蔣介石對于蔣鼎文、衛立煌圍剿紅軍的任命,實際上等于撤銷了張學良的西北“剿總”副司令兼代總司令和楊虎城的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的職權。
張、楊對于這個任命自然是十分地不滿,而蔣介石調動30萬大軍集結于平漢線和隴海線上,這更讓張、楊如芒在背。
張學良與楊虎城當時除了“逼蔣抗日”的兵谏這條路,其實也已經沒有什麼路可走了。
1936年12月12日淩晨,西安事變暴發,震驚全國。
西安事變,張楊抓了蔣介石
通過談判蔣介石答應聯共抗日,他的第六次圍剿紅軍的計劃徹底破産。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此次事變,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八年剿匪之功,預計将于兩星期至一個月可競全力者,幾全毀于一旦。”
毛主席在陝北
結束語:共産黨和紅軍面臨的被圍剿的局面,得以從根本性進行了改變,北方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東渡黃河從此在敵後不斷地發展壯大。是以說西安事變改變的,不僅是蔣介石個人的命運,也不僅僅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命運,更是改變了共産黨和紅軍的命運,改變了整個的中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