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作者:陳九霖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2021年,就要接近尾聲了。而就全球經濟和社會等情況而言,如果要給2021年做一個定調的話,我認為,可以用“混亂”一詞乃至“相當混亂”一詞來形容。

當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剛剛來襲的時候,我國即以舉國力量将新冠病毒疫情扼制在萌芽狀态,做到了有效防控。但是,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等國,對于疫情的輕視,以緻疫情在全球範圍内大規模地爆發。經過全人類的共同努力,就在疫情即将于2020年年底可能得到扼制的時候,2021年,病毒卻發生了變異。變異的德爾塔和奧秘克戎毒株,使得全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疫情的陰霾之中。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中原標準時間26日7時22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确診病例達279434888例,累計死亡病例為5396263例。據法新社25日消息,根據航班追蹤網站資料,受奧密克戎毒株傳播的影響,在西方國家的這個聖誕節,全球範圍内有近6000個航班被取消,上千航班被延誤。

伴随疫情的頻發,一些國家出現了通貨膨脹,甚至出現了民生困難的情況,有的國家居民連吃肉都成了奢望。根據央視報道,在南韓大型超市,五花豬肉售價為每公斤3.4萬韓元(約合人民币185元),牛肉價格每公斤20萬韓元(約合人民币1090元);在美國,以“炸雞翅”而聞名全美的快餐店Wingstop,因為雞翅大量缺貨,不得已開發新的雞腿産品作為替代;在英國,面包、牛肉等都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導緻超市貨架上無貨可供。

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卻出現了因為食品産量過剩,不得不焚燒倒掉食品。英國就一度每周将超過10萬頭生豬付諸銷毀;一些奶農也被迫将鮮奶倒掉。

而在我國,也曾因為肉價過低,而一度出現了豬肉白菜價,白菜豬肉價的情況。

同樣的亂象,在全球範圍内,不光出現在食品方面,也出現在能源、制造業等各個領域。

中美兩國的情況,似乎完全相反。

中國的通縮

2021年,對于我國居民來說,最直覺的感受就是價格比去年便宜。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很清晰地記得,2020年,豬肉價格一路暴漲。翻倍增長的豬肉價格,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以及生活幸福感;而進入2021年之後,生豬價格便開啟了跌跌不休的模式,甚至出現了“菜比肉貴”的反常現象。

2021年,豬肉、雞肉等肉類的價格,都已明顯地大幅低于往年的價格。10月28日,中國養豬網公布的豬價系統監測資料顯示:當日,外三元生豬價格為8元一斤,相較于前一日,一斤下跌0.14元。雖然說,自國慶之後,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都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從整個豬肉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豬肉下行的周期,一時半會兒還不會結束。業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我國豬肉市場的供應依然供大于求。8個月已經降價90%。而且,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價格下行周期依舊在繼續。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這種情況,對于生豬養殖戶們來說,已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最直覺的就是豬場“爛尾”,豬仔賣不動。不少仔豬養殖戶表示,因為豬肉價格的下行周期沒有結束,是以,生豬養殖戶不會想着給仔豬補欄,而這,直接導緻了仔豬的出貨量持續低迷。有仔豬養殖戶表示,同樣都是一頭20斤的小豬,年初時候的價格是1500元起;如今,150元的價格都沒有人要。而這樣的循環還在繼續。

根據A股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資料,10家上市豬企的累計虧損金額,達到了147億元。其中,正邦科技在10家上市豬企中的虧損金額最大,達到了60.2億元。就連2021年上半年勉強盈利的牧原股份,也難以抵擋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預計虧損50億元。

不單單是肉類價格持續低迷,其它消費品也都處于低迷狀态。經濟學對于通貨緊縮(deflation)的定義是,當通貨緊縮發生時,全社會總體物價水準下降,企業的産品價格自然也跟着下降,企業的利潤随之減少。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使得企業資産的市場價格也相應降低。而且,産品價格水準的下降,又使得單個企業的産品難以賣出。為了維持生産,企業不得不增加負債,而負債率的提高,又會進一步地緻使企業資産的價值下降。企業資産價值的下降,意味着企業淨值的下降和财富的減少。

在通貨緊縮的條件下,供給的相對過剩,必然會導緻衆多勞動者的失業。此時,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将導緻勞工的工資降低,個人的财富減少。即使工資不降低,失業人數的增多也會導緻社會居民總體收入減少,造成社會個體财富縮水。

我國的CPI(居民消費指數)已經反映出了2021年我國的消費通縮情況。CPI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産品以及勞務價格,而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名額,通常也是被用作觀察通脹或通縮水準的重要名額。從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來看,自從今年5月的CPI數值到達高點1.3%後,一直到現在一連5個月,該資料就一直處于下跌的狀态。而往年這個資料的平均值一般都在3%左右。這也再一次地從側面反映出了目前中國消費價格處于下降的狀态。

美國的通脹

2021年,相比中國的消費價格下滑行情,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出現了消費價格上漲的情況。美國的年通貨膨脹率在2021年11月加速到6.8%,是1982年6月以後的最高水準。這與預期一緻,也同樣重要,标志着通脹率連續九個月高于美聯儲2%的目标。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包括食品、住房和能源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大多數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工資上漲和Omicron的蔓延,這些可能會持續下去。雖然目前12月份的資料還沒有出來,但是,可以預期的是,今年的聖誕節會大幅助推通脹的上行。

與此同時,美國多種大宗商品價格也在飙升。鋼鐵價格已連續15個月上漲,油價近期升至13年來最高點,每加侖無鉛汽油的全美均價比一年前高出1.25美元,天然氣價格則達到去年的三倍左右。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今日美國》報載文說,美國人今冬取暖費預計将飙升,有可能迎來幾十年間“最昂貴”的一個冬天。

美國很多商品的漲價,緣于平常想象不到的瓶頸,比如:美國東西海岸的葡萄酒莊,為酒瓶短缺發愁,制造葡萄酒瓶的玻璃價格是往常的三倍。因制造罐頭盒的鋁材緊缺,罐裝啤酒和飲料越來越貴。美國港口擁堵,不僅是因為缺少碼頭勞工和卡車司機,還是因為缺少用于移動集裝箱的底盤車而造成的。

美國汽車制造商,因為缺少微晶片而減産,二手車價格也随之飙升。美國太陽能電池闆的價格,也因生産超導電材料多晶矽的金屬供應減少和價格走高,而出現了多年來的首次上漲。

除草劑等農藥和化肥供應緊張、價格高企,可能影響中西部明年大豆、玉米等作物種植和糧食價格。

根據經濟學對于通貨膨脹的定義: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币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差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或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币貶值;而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币貶值的該國國内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

此前,雖然美聯儲一直在否認通貨膨脹的存在,并認為現階段的通貨膨脹隻是暫時的,但是,從美國現在的表現來看,不單單是肉類處于上漲、石油、銅、鋁、甚至于人工成本都已上漲,就是一個最典型的通貨膨脹的表現,以緻美聯儲等有關方面不得不改口,進而承認通脹的危險性,甚至形成加息預期。根據彭博社的報道,美國通貨膨脹率,早已高到超出了貨币政策制定者的舒适區。不乏業界人士認為,美國的通脹将會比預期來得更激烈、更持久。根據美國勞工部釋出的消費物價指數(CPI),自今年5月份CPI沖上4.2%開始,這個數字便一直維持在5%-5.4%之間。而往年這個資料的平均值也就隻是2%左右。這也再一次地從側面反映出了美國目前處于的通脹狀态。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在全球化的情況下,為什麼中美兩國之間,會出現如此詭異的分離現象呢?

Cathie Wood(凱蒂·伍德)的通縮論和Michael Burry(邁克爾·貝利)的通脹論

電影《大空頭》中的大空頭原型Michael Burry,在步入2021年後,就接連不斷地對世界發出了通貨膨脹的警告。邁克爾·貝利稱,美國正在一步步地變成1970年——也就是一個貨币大幅貶值,物價持續高漲的狀态。邁克爾·貝利認為,随着疫苗的推廣和普遍性的社會經濟秩序的恢複,全球人員流動和經濟資料都将顯著地恢複。而在這個時候,在貨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貨币流通速度也将極速上升。當需求大于供給的時候,通脹預期就出現了。如前所述,美國公布的10月CPI資料高于市場預期,同比漲幅達6.2%,這也是自1990年1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即:創下了過去31年以來的新高。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電影《大空頭》劇照

就當市場一片看多通脹的時候,方舟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athie Wood卻認為,市場現在應該擔心的不是通脹而是通縮。凱蒂·伍德認為,目前的通脹是暫時的,随着科技的進步,工廠的效率會遠超以往,會導緻了商品數量的增多;而當供給高于需求時,就會間接地導緻商品的價格走低。現在,由于疫情帶來的不可控因素,企業為了滿足複蘇的需求而增加訂單,最終,将在假日季結束後,出現供應過剩,進而導緻價格下跌。

通縮、通脹的原因

不論是Michael Burry的通脹論,還是Cathie Wood的通縮論,其本質上的問題都來源于三點:供應鍊;貨币;需求。以下,以通脹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供應鍊。由于産業鍊的全球化,原來一個國家可以在本國生産的一件産品,轉變成為了在多個國家生産的分工模式。當疫情“全球化”後,各國都采用了封城的政策,原本通暢的産業鍊,就出現了障礙。而當産業鍊出現障礙後,就會将所有的結果回報到了源頭,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居民消費指數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是以,隻要全球疫情依然反複,得不到徹底的解決,那麼,通脹從供應鍊的角度上來說,就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

第二,貨币。根據經濟學對于通貨膨脹所形成的直接原因的解釋是,一國流通的貨币量,大于本國有效的經濟總量。美元作為世界上主要的流通與交易的貨币,供給在短時間内快速增多時,自然就會間接地影響到以美元為計價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當疫情發生後,鮑威爾所上司的美聯儲,野蠻地采取了“大劑量、下猛藥”的方式狂印美元。這種重症猛藥的做法,雖然在短期内看似“解決了”美國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但是,實際上,這種做法的後果——“惡性通脹”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第三,需求。在疫情期間,西方發達國家采用了“政府發錢”或稱“直升機撒錢”的政策,間接地刺激了居民消費。通過把需求憑空創造出來,暫時性地挽救了經濟。而在這種需求“猛增”的背景下,原材料的需求同步大幅增加。這時候,如果供應真能滿足,原材料的價格則可能隻會緩慢地上行。但是,當下的背景卻是需求大幅增加,而供應因為疫情和環保政策的限制卻持續跟不上來。

是以,這樣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位于消費端的發達國家,持續遭受消費品價格猛漲的通脹困擾;位于制造端的開發中國家,卻吃力不賺錢并形成通縮;反倒是位于資源端的出口國今年卻賺得盆滿缽滿。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一直在擔任着一個制造産品輸出世界的角色。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了26.6萬億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然而,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現實,卻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已經走到了“曆史的分叉口”,即:當下的格局需要進行調整,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我國必須未雨綢缪,主動作為。隻有進行這種調整,我國才能不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混亂局面的過度影響。

足夠混亂的2021年 充滿希望的2022年

(一)調整産業結構,提升科技含量

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一直處于低端位置,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争力。受疫情影響、中美關系惡化等不利國際環境的拖累,再加上原材料漲價、物流漲價、能源危機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已經越來越艱難,而且,一些公司生産的商品本來就沒有高附加值,或者純粹是通過壓榨勞動力來賺取利潤,不僅利薄,甚至很難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下活下來。不少制造業企業停産停工,甚至倒閉。

然而,通過調整走出困境的事例也很多。以我國台灣省為例。作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其制造業曾經以加工為主。而在調整後的台灣經濟中,科技含量占比很大。舉例說,台灣最核心的半導體産業在全球都舉足輕重。美國的半導體産業協會做過一個極端的猜想,如果台灣的半導體代工停産一年,那麼,全球的電子産業年度營收将會減少4900億美元。台灣最引以為傲的企業是台積電。因高密度的科研投入,其先進制程技術領先全球,生産了全球幾乎所有最先進的晶片,更是世界五百強中淨利潤率最高的企業——淨利潤率高達38%,遠遠地超過了蘋果的26%。台積電2020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44%,而且,這一家的營收比全球另外九大晶圓代工廠加起來還要多;市值登頂了亞洲第一,也是全球市值前十位的企業中唯一的一家亞洲企業。

這說明,隻要意識到科技的力量,加之努力,中國企業有能力在科技方面做出成績,乃至超越美國。

(二)擴大内循環,促進國内消費

自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便一直處于衰退階段。疫情又一次讓世界各國意識到了産業鍊對于自身的重要性。是以,在此後的時間中,各國是否會掀起一股“去中國化”的産業鍊政策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在緻力于美資企業回歸美國,并強化美國制造業和産業鍊重構。

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内循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無比重要。從本質上講,内循環就是要在宏觀上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在經濟各主要領域上實作我國的自主自強;在微觀上,要擴大國内市場的消費需求與消費動力,讓國産商品能夠在國内得到有效的銷售和使用。而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内循環的重要性顯得更加重要。如果說出口創彙的外循環模式是中國走出去發展的重要方式,那麼,内循環就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拐點與新的動力。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作出了論斷,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推動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近年來,随着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我國内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内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客觀上有着此消彼長的态勢。”

大道至簡。作者以上所述的兩個調整,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甚至是大部分人都認識到的重要内容。然而,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沒有行動,再偉大的理論和革命主義,終究也隻是空談。” 我們隻有步步落實,尤其是在政策上給予引導與支援,才能最終見到成果!

最後,事物總是辯證的。總結2021年,世界經濟與社會的混亂局面,帶來了諸多困惑和難題,但是,也會帶來一些機遇。把握好大局,增強内生動力,我國經濟就會走出一片新的藍天與光明的前景!

讓我們借助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中求進,滿懷信心地期待充滿希望的2022年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