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帽曹衡康:數字化轉型要開源創新「雙開花」

      曹衡康認為要破局轉型迷霧,萬變不離其宗,數字化轉型要開源創新「雙開花」。簡單來看,企業的技術、組織、文化需要變革,而開源技術是适應企業變革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早在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當中,著名軍事家孫武就揭示了要想出奇制勝,作戰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态勢,就像水流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變化,進而謀略全局,智慧取勝。

       這個道理放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謀篇布局當中,也是一樣适用。紅帽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直言,目前有五分之四的企業認為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是失敗的,有來自技術、來自人才群組織文化、來自生态合作夥伴等多方因素導緻,但是具體到每家企業,如何做、如何轉型、如何落地,都要依據每個企業不同的情況和需求來決定。

      怎麼破局?曹衡康認為萬變不離其宗,數字化轉型要開源創新「雙開花」。簡單來看,企業的技術、組織、文化需要變革,而開源技術是适應企業變革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技術上,開源就像搭積木一樣能夠高效率地開發應用,降本增效;組織上,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群組織架構與開源精神一脈相承,能夠點燃大家的熱情、鼓勵創新;文化上,開源文化本身就是基于社群文化的開放、團結、協同,與創新同源性的開源文化正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

談轉型挑戰與開源:從技術到文化的變革

       記者: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您覺得數字化轉型有什麼新的時代特征?企業需要格外重視哪些新的挑戰?

       曹衡康:談了好多年“數字化轉型”,說起來企業面臨的挑戰還是挺多的。今年年初,《哈佛商業評論》針對數字化轉型有一篇報道,指出目前有五分之四的企業認為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是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這裡分享一下紅帽的觀察。

      第一,毫無疑問是技術,技術是成功的關鍵,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種技術,但企業到底用哪一種技術來進行數字化轉型,是用開源技術,還是封閉型技術?對于他們來說,是個難題;第二,是來自人才群組織文化的挑戰;第三,是生态合作夥伴,上下遊供應鍊。

具體來看,目前IT部門已經不隻是支援部門,而是一個和業務緊密在一起的部門。但如何轉換思維?如何提供平台工具來實作靈活的快速穩定?這的确是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挑戰。特别是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大環境變化太快了,如果IT不夠靈活、不夠彈性,企業就很難轉型。

       有關人才群組織架構方面。數字化轉型的人才需求大,很多開源人才容易被“挖牆腳”,企業如果沒有先進的組織文化,沒有彈性的組織架構,就很難把人才留下來,這也是一個挑戰。

       生态合作夥伴方面。轉型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和企業的上下遊合作夥伴也有關系。但如何将上下遊、将合作夥伴、将外部力量結合在一起,而非關起門來自己搞,這是第三個挑戰。

      記者:在應對這些挑戰過程中開源能發揮什麼作用?

      曹衡康:開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創新。開源技術從開始到現在三十餘年,網際網路技術、AI、人工智能、車聯網等等,都和開源有關系,甚至很多AI機器人的作業系統都是基于開源技術開發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開源的開放社群文化、協作工作的特性,就決定了開源技術不隻是來自于少數公司内部,而是來自于全世界所有的開源人才。在開源社群中每個人都可以貢獻想法,是以很多的創新是來自世界各方的人才投入。

       數字化轉型需要創新,毫無疑問,開源特别符合創新的需求。打個比方,OpenShift是容器平台,很多不同的應用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面開發。如果某個東西需要修改,不需要整體更換,就像搭積木一樣,隻要将中間一部分抽離,再換新的就好了,這是模組化概念,也是開源技術很重要的特性。

       人才方面,全世界幾十萬、幾百萬人都通過了紅帽認證,企業不用擔心人才流失問題,很多人受過開源技術教育訓練,随時能夠替補上來,這是很重要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隻是CIO們在做的事情,大家應該協同合作,導入開放式組織文化,這和開源精神也一脈相承。

       記者:企業如何能夠創造開放式組織文化呢?

       曹衡康:管理學大師杜拉克說過,“文化能把戰略當早餐吃。”公司的組織文化,會比政策更加重要、更加優先。談到組織文化,我覺得開源組織文化非常特别,它強調包容性、透明性、協作性。一般傳統組織是“由上至下”,基本上上司發話,大家就執行它,像軍隊一樣執行力強。

       然而數字化轉型的很多概念,是來自于底層年輕人,來自于“數字化一代”的想法創新。我們倡導開放式組織,倡導精英文化,意思是隻要你的想法是好的,上司就要包容地接受它。

       開放式組織文化,很重要的一點是上司者要有真正的包容性,願意打開耳朵去傾聽、去容納、鼓勵大家參與創新。因為隻有包容,大家才敢講話,才敢把想法提出來。這是開放式組織文化很特别的地方,其實這是來自于社群文化,在開放式社群大家想法都是民主平等的,每個人講話份量是一樣的。

       以紅帽改logo的故事為例。四年前一個紅帽工程師說,“我覺得我們要改LOGO,一是我們紅帽強調開放文化,但logo上臉戴帽子感覺不夠透明。二是因為它是白臉,但我們有國際化的多種膚色,三是因為這是男性,不是女性,我們要包容。”

       經過大家的讨論,紅帽上司者認為很有道理,決定要改logo,其中一個工程師提出來改成個紅帽子就夠了。最後,紅帽的新LOGO是這樣改出來的。這是開放式組織文化,要包容、要透明、要溝通,鼓勵大家參與,大家有熱情才會把想法提供出來。

我再強調一下,隻要不牽涉到公司絕對機密,透明很重要,資訊要流通,資訊不對稱在開放文化當中是很緻命的要害。

談擁抱開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記者:紅帽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企業實作協作和創新的文化?

       曹衡康:紅帽骨子裡就有開源社群的文化基因,而開源社群文化很重要一點就是分享,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有好主意就分享出來,把代碼貢獻到開源社群,Linux就是這樣誕生出來的,OpenShift也是這樣誕生出來的。

      具體來看,一是内部分享,我們經常有紅帽内部資深的員工分享紅帽的組織文化,通過分享創造出一種包容和鼓勵大家各抒己見的機制。

       二是引入紅帽這種外部創新的協助力量。紅帽有一個開放創新實驗室,配備了管理性顧問,他們與客戶一起“沉浸式”的工作,可能短則一周,長則六周時間,根據客戶的時間來協助他們。客戶來自于業務部門、IT部門、人事部門等等很多不同的部門。

       我們的顧問會引導客戶讨論,帶着他們一步步學習如何将團隊的想法結合開源社群所能提供的最佳連接配接方式。讨論完之後紅帽會提供很多開源的工具讓他們試用,不僅可以用紅帽的軟體,任何開源技術都可以用。

       這六周當中,紅帽通過文化組織影響和經驗分享,用開源的思維文化引導,讓客戶了解開放式組織文化,幫助客戶以紅帽的方式進行創新。

       記者:越來越多企業正在擁抱開源,你能否給企業些建議應該如何擁抱開源?

       曹衡康:根據第三方公司的調研,1250家知名企業的CIO或IT上司者當中,90%的企業已經開始采用企業級開源,的确大家開始擁抱開源,但是我的建議是,開始之前,要真正稍微花點時間了解開源的文化。開源不隻是技術,還包含社群文化、開源組織文化、開源的思維,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建議企業避免開始時自己在社群搞開源軟體,坦白講失敗率可能會高一點。到任何開源社群都能把開源軟體免費拿過來用,可是要把它用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像你直接拿一輛車來開,開一段時間後,在路邊抛錨了,你要維修它,這時候可能需要你打開引擎蓋、找出裡面的根本問題來解決。如果你用社群開源可能就是這樣的結果,出現任何問題都要自己修,這個過程很辛苦,而且效果不見得好。

       是以我建議開始做企業級開源時,可以找類似紅帽或者其他企業級開源軟體公司合作。這就像你隻要負責開車,了解車的性能和功能,中間的各種維護都由開源軟體幫你負責。企業級開源本身透明度高,安全性更高,因為它的代碼全世界都知道,有任何問題你不僅可以找廠商協助,在社群也可以找到一些相關東西協助。是以,擁抱開源第二步,是可以開始使用像紅帽這種企業級開源技術來協助。

       第三步,逐漸建立開放式組織和開放式文化,把協同、合作、包容帶入到企業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