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豫園綠茶:千年茶鄉的匠心

來源:農民日報

"禹州(茶)盛園谷",從載入《茶書》至今,江西豫園綠茶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從曾經高标準有機綠茶的出流,到現在中國特色農産品的優勢,豫園綠茶有着悠久的曆史。

深厚的人間地理滋養着數千年的"好茶"遺産

在中國人文地理圖中,"綠茶金三角"常被用來形容中國綠茶集中産區中最有利的地區,"綠"位于金三角的中心地帶。山谷星光熠熠的茶園周圍環繞着茂密的森林,森林覆寫率為82.64%。

不久前,江西省茶葉氣象中心向廬山峰當地特色合作企業和五龍山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頒發了共5000個"優良"氣候品質認證标志和可追溯标簽。記者掃碼看到,2019年廬山村茶園春季采茶期為4月1日至28日,平均氣溫為13.7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為88%,平均日照時數為3.6小時,這樣的氣象條件特别适合優質綠茶的生長。

1200年來,豫園綠茶久遠聞名,"宋稱最佳産品,明清朝進貢,榮獲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金獎和1999年昆明世博會金獎",豫園縣農鄉局茶葉工作負責人朱永健說,"綠茶已經镌刻在豫園的曆史上, 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情懷,豫源都有。"

長期沉浸于茶文化,使老百姓有天然的"茶"傳統。這裡是全國唯一一是以茶葉命名的中等職業學校——豫園茶學校,其前身是1939年在江西省創辦的梨園茶級應用職業學校。前總統陳興表示,殺綠、揉、炒綠、回壺等工藝構成了綠茶生産技藝的獨特源泉,被公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茶"是學生的必修課。"制茶的每一個階段都承載着工匠們的努力,雖然機械化制茶過程現在正逐漸取代手工,但對于專業從業者來說,一方面是文化遺産的傳承,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升對茶葉的感受。

豫園内也有許多與茶葉相關的研究基地,林盛實業有限公司的有機茶園就是其中之一。據介紹,類似這樣的研究基地也有很多,采茶、茶、品茶是青年一代身邊的成長經曆,每個周末都會有一群中國小生嘗試采摘、油炸技術,然後跟着茶藝師學習泡茶、品茶、 在深茶文化傳承的香味中。

卓越品質控制成就 出口茶葉标杆

悠久的茶葉傳統和優良的茶葉品質,使"綠色"早已成為中國茶葉出口的主力軍。在計劃經濟時期,豫園綠茶由于品質好,采購價格普遍高于周邊地區,是以被命名為"屯綠"出口。

改革開放後,市場成為影響茶葉采購價格趨勢的關鍵,豫園綠茶選擇采取優質有機茶的發展。"綠茶的品質必須提高到更高的标準,"豫園大山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洪鵬說。

1996年,中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公布了首批8個有機食品AA級名單,唯一的茶葉産品是大元大山的"雲茶"。此後,歐盟認證機構代表團到豫園參觀并開展有機認證,無論水、土、空氣等自然條件如何,還是生産過程中的污染控制,大山茶都達标。

在大廬山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品質部工作20年的王玉梅表示,最值得驕傲的是,大廬山有機綠茶在歐盟市場已經20多年,并連續21年獲得歐盟BCS有機認證。

洪鵬表示,大廬山公司與13家有機茶葉生産基地長期合作關系,總面積超過12000畝,并且還在逐年擴大,利益與3萬多家茶農挂鈎。

在公司水有機茶種植基地,記者會見了基地上司"茶葉二代"何福生。在談到有機茶的種植時,他打趣道:"種植有機茶的關鍵是合理的驅蟲。我們在這裡主要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自然驅蟲,利用性激素誘導等等。此外,"秋挖"也是我們獨特的驅蟲方法,即每年秋茶采摘後,茶農每隔一定間隔挖出約50厘米的土坑,将土蛋放到地表,依靠寒冷的冬季低溫殺滅,同時将有機肥填埋進坑中。秋季開挖在殺蟲、施肥、松土三重作用。當然,如果我們遇到害蟲密集的情況,我們隻能依靠自己的驅蟲。"

豫園縣農鄉局局長洪文生表示,目前,豫園縣已建成11萬畝綠食(茶葉)原料基地、有機茶園基地70.8萬畝。大廬山、烏龍山、高山、溪頭四家茶葉企業的有機綠茶已達到歐盟标準,全縣120多家有機茶葉加工廠被列入議事日程。

同時,根據上饒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資料,2019年上半年,上海饒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口的茶葉為3766萬美元,占全省茶葉出口量的83.1%,"中國有機綠茶出口第一縣"才真正被點名。

深度産業整合提升全方位價值鍊

作為全球茶葉供銷鍊條的一部分,如何讓普通茶農更好地分享産業紅利是"茶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2000年,鴻鵬與部分有機茶農共同組成豫園有機茶農協會,申請并加入國際公平貿易标簽組織(FLO),成為中國第一個加入FLO的協會。FLO長期以來一直為全球産業鍊中的茶葉,可可和咖啡等商品的初級生産者提供額外的經濟補償,用于茶農的日常生活和購買生産資料。在豫園,有機茶農協會及其在每個基地的分支機構是接收和決定如何使用這筆錢的機構。

玉川學校位于豫源縣玉川鄉西村,是在公平貿易基金的支援下建造的。"學校目前有600多名學生,其中絕大多數是附近茶農的孩子,其中許多人是免費上學的。"程永瑞校長說。

2018年,豫園綠茶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民族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豫園綠"的發展進一步注入了活力。全縣現有茶葉加工廠530家,精制加工廠26家,年産值2000多萬元的茶葉企業規模18家,全人口37萬人,茶葉相關人口22萬人。

豫源縣委書記吳樹表示,豫源将始終堅持有機茶葉發展戰略,堅持品牌發展戰略,提升茶葉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

2019年5月,大廬山公司基地之一的大廬山有機茶園在意大利榮獲"Carlo Scarpa國際園藝獎",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獲得該獎項,有效傳達了"天人合一"的品牌理念。

全區旅遊,全區景區也為豫園綠茶走茶旅融合之路提供了契機。目前,豫園每年接待2370萬遊客,多家精品旅遊路線、茶區景區一體化項目成為新的旅遊增長點,"茶葉促進旅遊,與茶葉旅遊互動"已成為"綠色"品牌建設的重要理念。

位于豫園西郊的"和塘莊園"與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魯唐村一路相望,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全國首家五星級民宿,莊園周圍有200多畝有機茶園。物業負責人劉芳告訴記者,所有到"厚塘"的遊客都可以去茶園采摘新鮮的綠茶,自己炒。

"品牌推廣的背後,要推動行業整體更新,進一步加大産業資本投入和加強基礎。吳樹表示,豫園縣綠茶産業園即将落成,集現代農業服務、有機産品種植示範、創新孵化與設施農業、冷鍊加工、物流等茶葉産業有機鍊整合,實作産業鍊最大化。

截至2019年9月底,豫園縣茶園面積19.4萬畝,年産茶葉17.8萬噸,加工貿易量56.2萬噸,茶産業系列産值31.31億元,豫園綠茶品牌産值20.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