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分析

從産業鍊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的主體包括:政府、營運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内容及業務提供商以及最終使用者等。從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來看,其産業鍊上下遊涵蓋了RFID等晶片制造商;傳感器、物聯網終端制造商;電信網絡裝置、IT裝置提供商;終端應用軟體開放商、系統內建商、智慧城市相關業務營運商以及頂層規劃服務提供商等多種科技型企業。

其中,各主體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作用以及最終使用者得到的成果如下圖所示:

圖表1:智慧城市産業鍊簡圖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中國智慧城市如此快速的增長,IT廠商在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強大的資訊手段。而且,IT廠商有責任深入了解和把握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各個階段的需求,并以此為指導,提供因地制宜的幫助,這種幫助貫穿于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部署、營運的全生命周期中。

圖表2:智慧城市細分領域需求結構(機關:%)

目前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仍處于起步及快速發展階段,做出上述判斷的依據主要有:

圖表3: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所處階段的判定依據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智慧城市投資規模分析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節能減排等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國大力提倡推行“城鎮化”的背景下尤為引人注目。建設好智慧城市(區、鎮)是一項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轉型、改變發展模式和做創新型國家的最重要的戰略之一,也是擴大國民經濟内需的最重要的拉動力量,而且這已成為共識。

目前我國正建設跨部門的智慧城市協調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制定智慧城市的能力和成效評價體系,以加強智慧城市的指導和監督,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效須經國家認可。

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先後釋出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500個城市在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并均出台了相應規劃,計劃投資規模超過萬億元。從實際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醫療、政務管理等領域取得了廣泛成果。

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住建部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

2017年,是國家啟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二年。這一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檔加速,面臨一個相對集中的三期疊加利好背景,一是處于戰略機遇期;二是起步成長期;三是創新發展期。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發展速度非常顯著,城市水準和運作效率得到較大提升,已經日益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優秀的範例或者是實踐的載體。

預計2020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從起跑邁向國際先進水準的新的階段。

圖表4:2011-2017年我國智慧城市投資規模變化情況(機關:億元)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智慧建築領域競争預測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智慧建築領域競争情況如下表所示:

圖表5:智慧建築領域企業競争現狀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未來我國智慧建築市場發展空間還較大,行業發展相對較成熟,未來有望進入行業整合階段,并形成區域龍頭的競争格局。

智慧物流領域競争預測

總體而言,目前國内智能交通市場非常分散,該領域的大小公司預計可達上千家。同時,行業内絕大多數企業為規模較小的地方性系統內建商,通過當地管道維持生存;而少數具備全國擴張能力的行業領先廠商,市場占有率也并不高。

在國内城市智能交通項目規模日益擴大,項目複雜度随之提升的背景下,行業競争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市場佔有率呈現出向龍頭廠商集中的趨勢。原因在于:

第一,項目規模擴大,意味着項目承建商的墊資需求增加。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土地财政難以為繼的雙重壓力下,資金十分緊張,因而更多地以BT方式發包大額智能交通項目。故隻有具備很強資金實力的行業領先廠商才具備項目承接能力。第二,項目複雜度提升,因而對項目承建商的項目管理、實施能力和技術水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故具備豐富大項目經驗的廠商将獲得更多市場機會。

智慧醫療領域競争預測

國内智慧醫療市場活躍着為數衆多、規模不等的系統供應商。其中,硬體系統供應商相對集中,而軟體系統供應商則比較分散。所提供的産品在價格(有的産品可以免費下載下傳使用)、系統可靠性等方面差别明顯。按競争力劃分,國内智慧醫療供應商可分為“三大陣營”,競争力依次遞減。

圖表6:國内智慧醫療市場競争格局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不同陣營的競争者所具有的競争力、面向客戶、提供服務等均有所不同。

圖表7:國内智慧醫療市場企業競争力評價

中國智慧城市産業建設現狀與競争格局分析

對于智慧醫療的未來競争趨勢,前瞻産業研究院認為軟、硬體系統供應商的整合将是未來的趨勢,國内企業中小企業隻有通過重組整合,才能和跨國企業進行競争。

智慧政務領域競争預測

從競争現狀來看,由于智慧政務應用的特殊性,國外廠商IBM、SAP、ORACLE等廠商涉足較少,國内軟體服務企業成為智慧政務的主要業務應用軟體供應商,如山東浪潮齊魯軟體産業股份有限公司、同方政務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等。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及充分競争,各細分領域内部已形成了龍頭企業擁有明顯市場佔有率及技術優勢的市場格局。

随着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未來智慧政務新需求的不斷出現将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将有望在競争中勝出。

以上資料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2018-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