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AI新媒體量子位(QbitAI)
Waymo死磕Uber一事變的越來越有意思了。
昨天,矽谷兩名重量級球員——谷歌無人車計劃子公司Waymo與打車服務初創公司Lyft達成協定,兩者将合作開發無人車。

△ Waymo的自動駕駛面包車在底特律的北美汽車展亮相
該協定要求雙方需要通過試點項目和産品開發,共同努力将自動駕駛技術變成主流。雖然該協定沒有被授權公開發言,但目前Waymo和Lyft已經确認了此事屬實。
“Waymo擁有目前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與之合作将加速實作我們想用最好的交通工具改善人類生活的共同願景”,Lyft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裡面講到。
Waymo的發言人也曾講到這個共同的願景:“Lyft緻力于改善城市生活的願景,這也将幫助Waymo把自動駕駛技術帶給更多的人和更廣泛的區域”。
△ Waymo的CEO John Krafclick(圖檔來自紐約時報)
該夥伴關系印證了自動駕駛領域的變化無常的關系。
從科技公司再到生産元件的汽車制造商,幾十個玩家都在共同謀求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很多人都認為這将會成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産業。為了獲得産業優勢、擠壓競争對手,他們經常會結成聯盟——而這些聯盟裡的夥伴經常變化,因為形成了自動駕駛領域變化無常的關系。
雖然對于Lyft來說,Uber是難以難望項背的老大哥,但Waymo與Lyft之間的這個協定,無疑會對Uber産生重大影響。再加上Waymo之前對Uber竊取商業機密訴訟一案還未結案,Uber目前面臨着法律上和平台上的雙重沖擊。
關于兩家公司将會如何實作合作,我們可以從一些線索中窺見端倪。
Lyft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将自己的使用者網絡與交通運輸業的合作夥伴相挂靠。去年,Lyft與自己的主要投資者之一通用汽車達成了一項合作,後者計劃在未來幾年内利用Lyft在公衆中建構起的網絡對雪佛蘭Bolt無人車進行測試。
Waymo這邊則有一支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的迷你卡車車隊,與此同時,Waymo還在與本田就一次可能的合作進行談判。最近Waymo還進入了鳳凰城,這個城市的乘客們可以免費搭乘無人駕駛的克萊斯勒小型卡車和雷克薩斯。
Waymo表示,希望能從這樣的合作中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将自己已經發展了将近十年的自動駕駛技術帶到公衆面前。
據知情人士透露,Waymo與Lyft的合作萌芽于去年夏天。當時參與談判的包括Lyft的創始人及高層Logan Green和John Zimmer,以及Waymo的首席執行官John Krafcik。伴随着接下來幾個月裡大佬們參觀彼此的園區,兩家公司合作的意向進一步升溫。
△ Lyft的創始人Logan Green(左) 和公司高管John Zimmer(右)
這項合作表明Waymo相信,自己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到了該商業化的時候了。Alphabet去年12月将Waymo從Google X實驗室中拆分出來,目前,Waymo的無人車已經在封閉路段以及亞利桑那、加州、德州和華盛頓的開放道路上進行過測試。Waymo稱自己的無人車在現實世界的測試中已經行駛了超過三百萬英裡。
對于無意自主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Lyft來講,與Waymo的合作提供了進入無人車市場的另一條途徑。在Lyft表示将會與通用合作進行無人車測試的同時,通用去年以超過1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Cruise。Cruise已經開始在加州的開放道路上對通用汽車進行測試。
四月份宣布完成一輪6億美金的融資後,Lyft的市值已經達到了69億美元。
Uber目前沒有對此事發表回應。
Uber的首席執行官Kalanick認為這場自動駕駛技術競賽必定會重新定義Uber的未來。為了能追趕上Google及其他公司的步伐,這家公司已經花費了數億美金——在匹茲堡建立了自動駕駛研究中心,并将其命名為先進技術中心(ATC),最近還把觸角延伸到多倫多。
去年,Uber用6.8億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Otto,也就是Waymo與Uber事件中的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建立的公司。
Otto的這場收購導緻了Waymo對Uber的訴訟。Waymo起訴Uber盜用其雷射雷達的設計,認為Anthony Levandowski在加入Uber之前,竊取了Waymo無人車的商業機密。
這個事件可能會減緩Uber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市場的速度。目前看來Waymo不會是以善罷甘休,它正試圖通過初步禁令阻止其使用商業機密。如果法院真的對Uber發出禁令,那麼Uber部分無人車研究可就要被限制了。【完】
本文作者:安妮 唐旭
原文釋出時間: 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