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絲館釋出多項2022年重磅展覽 文化味和科技感兼具

國絲館釋出多項2022年重磅展覽 文化味和科技感兼具

“華彩重制:紡織品文物科研基地保護修複成果展”中的展品。 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中新網杭州12月28日電(童笑雨)1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絲綢博物館獲悉,2022年該館将舉辦國絲30周年館慶、“國際博物館日”論壇、“2022絲綢之路周”等多項活動和展覽,觀其内容,文化味和科技感兼具。

中國絲綢博物館(下稱“國絲館”)是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專業博物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的商路,連接配接了中西兩大文明,其也因文化互動,留存了諸多文化遺産。國絲館于2020年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周”活動,到2021年将迎來第三屆。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表示,本次活動将關聯青海省共同開展。青海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絲綢之路青海道曾擔負了二百多年中西交往重任。

在“2022絲綢之路周”活動上,将推出展覽“青海長雲:6-8世紀絲綢之路上的吐谷渾”。

該展覽将重點展示青海道上的絲路國際化商貿,從長期經營青海道的吐谷渾古國切入,展現青海道在絲路上溝通東西方的價值,以及青海各民族的多元融合,服務“文化援青”。

除了展示絲綢之路文化,中國絲綢博物館在紡織品修複上一直對外輸出經驗。

2010年國家文物局依托國絲館成立了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并于2012年挂牌。10年來,該科研基地在國内外設立了7家工作站,在科學研究、應急保護、文物修複、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基于此,2022年6月,國絲館将推出“華彩重制:紡織品文物科研基地保護修複成果展”。該展覽總結現代科技手段在紡織品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展現傳統方法與科技手段在紡織品文物保護中的協同應用。

“現場我們會展出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鬥篷、西藏布達拉宮的幡等重磅文物。”國絲館黨總支副書記周旸表示,每件文物修複的方式都不同,其背後所運用到的修複技術,都會在這個展覽中呈現。

身處“數字之城”杭州,國絲館在2022年5月推出的“絲路霓裳:館藏30件服飾數字活化創新設計展演”中,也充分運用了數字技術。據悉,該展覽将利用數字化虛拟展示技術,對30件服飾進行靜态和數字虛拟展覽。

此外,将于2022年6月舉行的“析微察異: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專題顯微圖檔展”将向社會大衆展示顯微鏡下的文物,傳播文保工作中的科學美。

2022年2月26日是國絲館建館30周年紀念日,屆時以“國絲三十年,絲路新征程”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也将在該館開展。(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