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原:琴心劍膽周慧珺

1981年,我陪老上司宋日昌(“文革”前副市長,劫難後複出,任市政協上司兼市書協主席)參加幾個解放日報組織的活動,宋老跟我說,他想請滬上幾位以後必有發展、有影響的書家也參加。

本原:琴心劍膽周慧珺

周慧珺

雖然不相識,作為晚輩當然同意。其為高式熊、周慧珺、張森。

一天下午在活動之前,我于宋老淮海西路(高安路與吳興路之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喝茶,上述三位相繼進來。活動時間尚早,一時談興甚濃。我講,本人小宋慚愧,受了牽連,外界講小宋與老宋有如何如何關系,其實是扯淡,受此冤屈,老宋當向小宋有所安撫。

宋老為人爽朗,頓發大笑。當然當然,我寫幾句給小宋,那寫什麼呢?

我少不更事,随口說,剛從蘇州采訪回來,寫張繼的《楓橋夜泊》吧。

即興揮毫,最忌字多,若三四個字了卻,為最好。讓老先生當場運筆寫一首詩,真是勞累。

那時純真,老宋欣然。于是,高式熊磨墨,周慧珺展紙,張森呈筆。本人咿呀誦詩。書作畢,廳宇之内,一片喝彩,鼓掌!四十出頭的中青年書家的周慧珺跟我講:詩歌、書法意境相融,實在太好,我要好好學習!言語時,眼神真誠亦堅毅。

此書作,在我主卧室挂了五年。

也是以,周慧珺苦寫、大寫《楓橋夜泊》,中日青年文化交流活動時,因其書法作品大受歡迎,獲評非凡,居然一夜之間,慧珺先生寫就數十幅《楓橋夜泊》,贈與日本青年文化代表,讓代表團衆人動容、淚目。

數十年,轉瞬之間。

一次晚宴,我與周慧珺同桌,談及前天在玉佛寺,覺醒大和尚引我至主殿旁室,觀讀周慧珺書抄《金剛經》。人家不知就裡,問我感覺如何,我很是高興,讀作品兩遍,心中一震。其沉穩端莊、堅定、獨特,秀于外,斂于内,書作有異彩。我笑笑,一時無語,隻是一片聲言好。因為是老朋友,周慧珺聽至此按捺不住,緊盯着問,那你到底是什麼感覺?!

我賣了關子。周先生你若先喝三杯,我一定具體講。

年歲已長,平素不太喝酒的,大約為幾十年前的相識所感,居然于一筷之間,自說自話,連喝三杯白酒!

我大駭,亦大悅。說,讀了你三十多年的書作,我有感,但僅八個字。“琴心劍膽,英雄氣概!”頓時滿座熱烈,其帶來陪同的也是書家的中年女助手霍地站起來使勁鼓掌,衆人皆為感染,也附和。周慧珺幾乎是同時,撐着桌子,強撐殘疾腿腳,半佝着起立,拿杯要求酙酒,又是行雲流水般,飲下三杯白酒。

豈能延遲?我亦托杯同樂,此舉者不少,印象深者,時任文彙報副總編輯陳啟偉也豪放了一把。

現時,慧珺先生駕鶴西去,複歸道山。念及體魄上有疾的一纖纖弱女子,競六十多年之奮鬥,成中國書壇一标杆,為弘揚中華文化竭盡全力,碩果累累,而獨成以筆為劍、仗劍天下之勢,真是完美演繹“琴心劍膽,英雄氣概”!壯哉,美哉!

是為祭。(本原)

辛醜十一月二十五子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