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富蘭克林曾說,人一生隻有兩樣東西逃不過,一是死亡,二是納稅。兩者避無可避,後者可以重複多次,而前者從來沒有彩排,一旦來臨,就是永遠。

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很多人對死亡的恐懼都是極為相似的,或許葬禮的舉行和喪事習俗的不斷演變,不僅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死者告别世界的一種儀式,隻是這個儀式由後人完成。

但是,在古代,卻存在一種叫“瓦罐墳”的葬禮:母親年滿60歲時,兒子親自把老母送入墳内,每送一餐砌一塊磚,何其殘忍!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活人死埋的“瓦罐墳”葬禮

我們時常聽到“百善孝為先”,在古代,人們把孝道奉為圭臬,商周時期出現的祭祀是對“孝”文化的表現,如若當朝帝王不舉行祭祀活動,便會為千萬人所指。

春秋戰國,百家争鳴,各家紛紛著書立說,表達對“孝”的看法。

封建王朝得以鞏固時,“百善孝為先”更是深入人心,違者,仕途必定受損,遭世人唾罵。

即使是位高如皇帝,也需将“孝道”奉行終生,正因如此,《孝經》、《二十四孝》等貫徹孝義的書籍,才能流傳千古。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然而,孝道目前,中國曆史上竟然出現了“瓦罐墳”葬禮,“瓦罐墳”,顧名思義是由瓦罐堆砌而成的墳墓,别名“寄死窯”。

實際上,“瓦罐墳”就是活人死埋,具體發明時間無從考證;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已經在河北、山東、湖北等地的一些村落附近,發現了“瓦罐墳”的蹤迹,它們隸屬于宋元明時期。

當古代的老人超過60歲,兒子就會親自把母親送入“瓦罐墳”内,每送一頓餐,就會在墳上多放一塊磚。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送滿一年,“瓦罐墳”差不多堆砌完成,遠遠望去,看似一個封閉的拱形大瓦罐,裡面的老母沒有食物來源,會很快死去。

這樣的習俗讓人聽來不寒而栗,古代生産力水準低下,食不果腹、鬧饑荒的年代,甚至還會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那麼如此駭人聽聞的“瓦罐墳”到底是如何産生的呢?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遺風敗俗是社會之痛

人性的弱點雖然随處可見,但是不至于人人殺母弑父,不可避免的是有很多為人父母者會在年滿時,不忍子女有生之年背上沉重的良心債,自願前往山中赴死。

關于“瓦罐墳”的由來,衆說紛纭,史料沒有具體記載,但從相關野史描述和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略知一二。

首先是大批外族入侵,導緻中華民族文化根脈在地域與時間等方面的的傳承與弘揚,受到嚴重阻隔,傳統孝文化在強烈沖擊下四分五裂,“瓦罐墳”乘虛而入。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其次是戰亂頻發,刀光劍影時,中原地區血流成河,河北、山東、湖北等地面目全非,房屋坍塌,糧田莊稼未能幸免,加上連年戰事吃緊,農戶家裡的年輕壯士早已參軍。

諸多現實條件導緻地方勞動力和生産力水準極其低下,種植不出足以維持生計的口糧,老百姓時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這種災難性的現象成片出現,大範圍蔓延在中華大地,糧田面積廣闊,但是能幫襯農活的人手不足。

相比于長大成人後可以成為家庭勞動力的幼童,年邁體弱、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逐漸成為家庭的負擔。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老人

久而久之,老人的存在不僅不能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反而更像手心裡的一根刺,看着不礙事,一碰就疼。

不斷消耗口糧的老人讓當時的幸存者不堪其擾,“瓦罐墳”葬禮應運而生。

再者,“瓦罐墳”的出現同樣與以氏族為機關的生活方式大有關系,古時的人們常年居住在野外,與外界交流甚少,時代文明沒有得到有效普及。

由于人們知識經驗匮乏,完全處于愚昧無知的未開化階段,在許多人的觀念裡,年至六十送父母上山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這些無一不是造成老無所依、不得善終的重要原因。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活人之喪終被社會取代

誠然,有許多專家質疑過“瓦罐墳”葬禮的真實性,畢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高舉孝道之旗的和善民族,舉孝廉也是常見的為官方式之一,這些都展現了古人的至孝之本。

正史的确不能為之佐證,但是野史和民間傳說,卻也讓人相信“瓦罐墳”在過去真實存在過,後來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其中緣由不乏以下幾種。

其一,宋朝時期,有位皇帝目睹了一個窮兇極惡的怪物,私下揣測有人對他圖謀不軌,想要造反,下令追查時,大臣們紛紛搖頭,表示不知其事。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看到所有人對怪物一事不置可否,皇帝大開殺戒,突然一天,一位當朝大臣家中“瓦罐墳”内的母親向皇帝禀報,坦言她認識此怪物。

在老婦的幫助下,困擾皇帝的怪物一事終被解決,這位大臣的母親因為立下大功,流傳已久的“瓦罐墳”之俗被徹底取締。

其二,古時候的鄖縣地區,世世代代都存在“瓦罐墳”葬禮,但是有一位叫“楊三”的孝子不忍心父親受“瓦罐墳”之苦,偷偷将年老體衰的父親贍養在家中。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彼時,周邊國家來犯,投來一隻大如黃牛的犀鼠,人們受盡苦楚,卻無人能将它治服。

孝子将這件事說與父親聽,父親一聞,告訴他可以用一隻13斤半的貓降服這隻巨鼠。

孝子把方法上報給國家君主,君主表示可以一試,果不其然,借貓消鼠的計策非常奏效,君主十分感激孝子的父親,并對老者的智慧大加贊賞,最終将“瓦罐墳”的陋俗廢除。

活人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親送60老母入墳,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其三,倉禀實而知禮節,時光流轉、歲月更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瓦罐墳”葬禮的消失是曆史演變下的必然結果,消亡之勢必不可擋,終将被取代。

随着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截止2021年查詢,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到達77.3歲,有專家預計,2300年,人們的平均壽命将達到95歲。

“瓦罐墳”葬禮已然成為過去,60歲“入土為安”不會再成為習俗,隻是我們應該時刻謹記曆史,居安思危,不再讓其他類似“瓦罐墳”葬禮的不義不孝之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