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全文共1737字 | 閱讀需6分鐘

清廷眼看江南省不便管理,便有了分割江南省的念頭。

江南省曾經是明朝南京地區,也被稱為“南直隸”。滿清入關之後,在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廷按照明朝制度設立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南京也就從此失去了它作為國都的地位。後來,清廷将承宣布政使司改稱為行省,于是後人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稱為江南省。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南直隸地圖

江南省的範圍大緻相當于今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湖北省英山縣等。清朝順治十八年,江南省被拆分為“江南右”和“江南左”。一年之後,“江南右”取江甯府、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而“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稱為安徽省。

龐大的江南省就此一分為二,成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其中改變的原因還要從江南省本身說起。

江南省的地位

江南省被稱為“南直隸”,直隸的意思就是隸屬于中央政府,朝廷直接對其進行管理,有點像今天的特别行政區。明朝國都南京也是在江南省,是以江南省的發展優于全國的其它地區。

江南省一年的賦稅占了明朝總賦稅的三分之一,它是明朝最富裕的地區。除了經濟外,全國每年參加科考的人才,有一半都是來自江南省。

江南省因為地域廣大,經濟繁榮,是以清朝政府專門設立了兩江總督對江南省進行管理。可是因為繁多的事務,兩江總督可謂是分身乏術。朝廷隻好增派了淮陽總督、安徽巡撫等官員進行協同管理,可還是管理不過來。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兩江總督府

清廷眼看江南省不便管理,便有了分割江南省的念頭,這也是江南省被一分為二的原因之一。但是江南省劃分的真正原因是當時清朝的時局造成的。

安甯就是一切

清朝初年,順治帝所要面對的挑戰非常多,有内憂,亦有外患。

内憂主要是嚴重的滿漢沖突,以及大大小小的反清勢力。順治帝釋出的“剃發令”要求所有領地漢民必須将前額剃光,在後額留下辮子。可是“剃發令”違背了漢人的傳統倫理,漢人講究的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壞它們。于是許多漢人們紛紛選擇不剃發,順治帝便采取高壓政策,以強制手段逼迫漢人屈服。滿漢的沖突就像一團亂麻,短時間内無法解開。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正在剃發的漢人

反清勢力方面,不得不提起兩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陳近南,另一位是鄭成功。陳近南創辦的天地會打着“反清複明”的旗号,聚集了大批信徒。他們在各處與清廷展開抗争,清廷圍剿數次,都難以将其清除幹淨。鄭成功則以台灣作為大學營,帶領着明朝舊部在東南沿海一帶與清軍展開周旋。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鄭成功

内憂不斷的清廷,還要面對四周的外患。南明朝廷一直虎視眈眈,西南的諸多小國在伺機行動,北方的蒙古摩拳擦掌。清王朝一旦稍有不慎,便會受到多方勢力的落井下石。

清朝初期,對于内憂外患的清王朝來說,穩定就是一切,而江南省對于清廷來說是不穩定的。

劃分求穩定

順治時期,清廷的行政中心在北京,離北京越遠的區域,當然也就越難以管理。江南省離京師較遠,清廷派了多名官員都難以對江南省進行有效的管理。而江南省的賦稅在清王朝的總賦稅占比已經達到了一半之多。如果無法對江南省進行有效管理,那将直接影響清廷的财政收入,而入主中原不久的清王朝是非常需要資金的。

另一方面,富裕的江南省很容易讓一個人或者一方勢力做大做強,如果在江南省發生叛亂事件,清王朝根本難以對付。是以為了清王朝的穩定與發展,江南省隻能一分為二,這樣清廷就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江南省為何一分為二,變成江蘇和安徽

清朝行政區劃

雖然本是同根生,但江蘇與安徽的發展之間存在着比較大的差異。從清朝開始,江蘇的經濟發展水準就一直在安徽之上,如今的江蘇已經将安徽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如果江南省不進行劃分,情況是否會不一樣呢?

當然,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