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淵對突厥“稱臣”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李淵足智多謀,用“空城計”吓跑了突厥,太原城内的百姓都拍手稱快,然而此時,李淵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更加緊張,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呢?在進軍長安的途中,難保突厥不會卷土重來,一旦他們圍攻太原,就等于包抄了李淵的後路,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李淵需要更周密的計劃和部署,那麼這次李淵将會用什麼計策呢?

李淵最後思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與突厥結盟,于是發生了在前面的文章中講過的,李淵派劉文靜出使突厥,暫時稱臣示弱。而且在這一次出使之前,李淵特地寫了一封親筆信交給劉文靜,在這封信裡頭,他字斟句酌,“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複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若能與我俱南,願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亦唯可汗所擇。”

李淵對突厥“稱臣”

也就是說李淵大舉義兵匡複天下,希望能夠與突厥和好,就像突厥曾在開皇年間,跟這個隋文帝和好的時候一樣,李淵還指出,突厥要是願意與其結盟,不管要多少财寶都可以給,用利益來加以誘惑。

這次在給這個突厥可汗寫信的過程當中,關于書信的字眼,比如說是用“啟”還是用“書”,李淵和部下産生了分歧,李淵堅持要用“啟”,而他的部下提意見說,内突厥人那本來也沒多少文化,用了“書”表示平等關系就可以了,那個“啟”,是有點兒下級給上級的意思。

李淵對突厥“稱臣”

李淵笑着說,千金都已經付出了,還在乎一個“啟”字兒嗎?而且還告訴部下,突厥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有不少中原逃難過去的知識分子,他特别擔心這些知識分子在可汗面前利用書信上的一兩個字眼做文章進行挑撥,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暫時示弱也就示弱罷了。于是,他在信上堅持使用了這個“啟”字。

李淵對突厥“稱臣”

最終,劉文靜的出使可以說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突厥給李淵送來了大批的戰馬和士兵,這個就标志着雙方同盟關系的确立,李淵暫時可以說消除了一個心腹大患。與此同時,受到突厥指使的劉武周,那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威脅,尤其是這家夥一直對太原城虎視眈眈,使得李淵不得不防備,是以,等到後來李淵踏上去長安的征程的時候,就不得不留李元吉在太原鎮守,而且分出了相當大的兵力給了李元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