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
且幾乎每個姓氏都很看重對祠堂族譜的修建。
李姓古往今來都是一個大姓,無論何地,都有李氏族人,這種情況在唐朝時期尤為常見。
在中華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歲月變遷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關于當時人們生活情況的物件資料。
對于某一個姓氏來說,族譜是尋求根源的重要資料,通過族譜的記錄可以發現家族傳承的興衰榮辱。
一位長沙的退休教師就是在整理家族遺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件珍貴的祖傳文物。
族譜中的驚人秘密
從教師崗位上退休的李克明最近正在因為自己無意當中發現的一本族譜感到震驚和自豪,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是唐朝皇帝李淵的後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在家閑來無事的李克明像往常一樣打掃整理家務,在對家裡堆放着雜物的儲物間進行整理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破舊的箱子。箱子上面堆了一層厚厚的灰塵,這麼破舊的東西裡面到底是什麼呢?
帶着好奇,李克明迫不及待地撬開箱子,發現裡面堆滿了許多本破舊的書籍。
也許是出于教師職業的習慣,他對這些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書籍産生了興趣,随手拿起一本翻開查閱内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來,這些破舊不堪的書竟然是他們李氏一族的族譜。
書中非常詳細地記載了每一位李氏先輩們的生平事迹,就其内容和價值來說,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家族遺産。中國人曆來重視家族的傳承,族譜就是其中的重點内容,可是李克明繼續往下翻看的時候,竟然有了更大的發現。
這部族譜是從尖山李氏始祖李定昌開始記錄的,凡屬于這個家族的人物事迹,都會被詳細記載。經過仔細閱讀,
李克明得知自己的祖上竟然是唐高宗李淵的後代。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他和次子李世民聯手推翻了隋炀帝,建立彪炳史冊的千秋功業。李淵作為李氏一族中的佼佼者,自然會被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個身份的大發現可讓李克明激動不已。無論誰檢視族譜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祖上竟然有人當國皇帝,都會感到分外驚喜的吧。
族譜的價值
記錄族譜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一件很受重視的事情,
它是一本記錄平民百姓世代傳承生活的特色文獻資料,對于家族的史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本名為《尖山李氏族譜》記錄下了李氏家族數千年來的變遷。
族譜上的李定昌被後世人稱作榮公,祖籍在隴西地區,是李淵的第二十三代後人,曾經率領着家族南遷,最後在湖南定居,從此世代就在此地生活下來。所謂的尖山,其實就是在他們居住地附近的一座聳立的山。
後來随着李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他們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着想而無私奉獻的人。這讓作為後人的李克明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雖然族譜是在李克明的家中被發現的,但他深知這件事情的重大意義,是以找來了家族的其他成員進行商讨。
沉浸在發現文物和自己皇族身份喜悅之中的李氏家族成員們決定給這份珍貴的文物尋找一個妥善的安置之所。
要知道曆史文物之是以珍貴,不僅僅在于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和傳遞出來的資訊與文化。
這件事情也引來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并且派出了專家前來鑒定考察。從給出的初步研究結果發現,這本族譜在清朝時期又被重新修訂了一次,距今也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是以這份李氏族譜的研究和收藏價值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有了專業人士的鑒定和證明,李克明也算是坐實了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
專家們一緻認為這本族譜對于研究古代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李家人能夠将族譜上交國家。
品格高尚的李氏後人
一份如此珍貴的文物被自己偶然發現,還揭開了自己祖上的身份之謎,這讓李克明感覺非常高興。
尤其在專家們經過鑒定正品無疑之後,他更是開心不已。
但是族譜畢竟是一個家族血脈相傳的記錄和見證,而且父輩人在去世前并沒有告訴自己族譜的存在,想來是不希望被世人過多關注。更何況這份文物價值不菲,如此珍貴的東西任誰也難以割舍。
但是這本族譜曆史久遠,紙張的儲存也有一定的難度,萬一保護不當讓它受到損壞豈不是更讓人痛惜。再者族譜作為自己家族的先輩們辛苦撰寫的祖籍,倘若要為了錢财變賣,實在是一件天理難容的事情。
在經過幾天認真地思考之後,李克明等人雖然覺得族譜重要,但它應該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于是他和弟弟兩人親自帶着這份珍貴的文物來到湖南省博物館,進行無償捐贈。
專家也表示一定會妥善保管,盡心研究族譜的資訊。
盡管李克明再三嚴明自己是無償捐贈文物,但是相關部門還是為他頒發了一面錦旗作為表彰。
這件事情傳開之後,大家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為李克明的行為點贊。
而且,經過這次發現族譜的事情之後,李克明家族的人不僅互相之間走動頻繁,關系越來越親密,而且還商量着要重修族譜的事情,這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獲了。
很多李氏家族的後人聚集起來,為重新修訂族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的尖山李氏家族已經遍布全國各地,
李克明無償捐贈族譜的做法也算是給其他族人一個最好的安慰了。
在中國人的心中,族譜記錄的是自己的根,無論身在何方,無論過去多久,尋根問祖都是每個人心心念念的事情。
李克明的深明大義令人感動,即使知道自己是曆史上開國皇帝的後代,
但他絲毫沒有向人誇耀,反而更加踏實勤勉,像先輩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