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曆史之時,抗日戰争中“台兒莊大捷”非常著名,但有一場戰役明明與“台兒莊大捷”齊名卻沒有像它這般有名。這場戰役就是“萬家嶺大捷”。
萬家嶺大捷,又稱萬家嶺戰役。這場戰役我軍獲得了空前的勝利,而日軍則獲得了空前的失敗。日軍甚至對此評價為“百年恥辱”。因為日軍參戰的第106師團在這次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是以萬家嶺大捷也成了抗戰中我軍大獲全勝的著名戰例!在當地,還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山不在高,殲敵則名”。

萬家嶺戰役,發生于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曆時12天。日軍第106師團遭到我軍毀滅性的打擊,我軍殲敵1萬多人,俘虜日軍百餘人。當時萬家嶺上敵人屍橫遍野,棄械數量也相當的多。
那麼,這場戰役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1937年12月13人,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城被日軍攻占,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不過,在遷進重慶之前,全國各政黨、各文化機構、軍委會機關大多聚集于九省通衢的武漢。武漢也算是成為了臨時首都。
日軍為了緻使我軍盡早投降,于是将目光瞄準了武漢,蔣介石政權的新統治中樞。目标一出,日軍便召集軍隊開始行動,最終于1938年7月,調集40萬兵力,各型飛機300餘架,艦艇20餘艘,準備攻占武漢。
面對敵人的挑釁,蔣介石也不會屈服。蔣介石成為了武漢保衛戰的總指揮,并重新将全國劃定為九個戰區,并下達了《武漢會戰方針及指導要領》。面對敵人預備的進攻,我軍已經做好準備,而贛北地區是武漢外圍,也是日軍想要演長江南岸西進武漢的必經之路。
當時在萬家嶺一帶,我軍都有兵團守備,而且地勢重巒疊林,地形極其複雜,山路崎岖。可敵軍卻非常輕敵,日軍第106師團直接孤軍冒進。而我軍在抗日名将薛嶽的指揮下,巧設“口袋陣”,将進入萬家嶺的日軍第106師團萬餘人殲滅。
這場戰役最終我軍大獲全勝,而在日軍的建軍史上卻成了“百年恥辱”。因為在日軍的建軍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整編師團被敵人打成這樣。當時在最後關頭,第106師團的是團長也被我軍擊傷。他率領剩餘的近100餘人躲進山洞裡,原本他們打算自盡,不想落入我軍手裡。可恰逢天黑,我軍并未發現他們的蹤迹,而讓他們最終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