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盜墓是一個曆史悠久、驚險刺激的老行當,為順利牟取墓主人的金銀财寶,行動前往往需要做足功課。沒有讀過書、成績差的學渣,肯定是很難幹好這份工作的,因為盜墓前,首先要确定目标對象,曆史上有哪些帝王将相、富商巨賈,其中哪些人喜歡厚葬,有價值連城的财寶,得手後能賺的盆滿缽滿。哪些人時運不齊,被反對派推翻整死了,他的随葬品八成不會太好。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确定目标後,還要了解墓葬的位址。世界那麼大,上哪找呢?主要是曆史典籍,判斷大概的方位,然後實地踏勘,計算工作量有多少,是否有人守墓,需要攜帶哪些工具,白天去還是晚上去。萬事俱備後,盜墓者還需要有過人的心理素質,墓主人對墓葬具體情況大多諱莫若深,透露給外界的資訊極少,兵馬俑發現前,沒有任何人知道那裡埋藏着一隻秦代大軍。憑借史書上或者民間流傳的隻言片語,是很難掌握全貌的,有沒有機關暗箭?有沒有鬼魂僵屍?根本就拿不準,是以盜墓也是一個探險的過程,膽小者根本無法勝任這份艱巨的工作。

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隻想通過盜墓成為世界首富。老爸将十代單傳的盜墓絕技授予了你,你最想盜誰的墓發大财呢?這裡有一份黑名單,共三類,提到的墓葬都不适宜下手。

第一類:黃帝陵、孔林、關林、嶽飛墓等

原因:輿論壓力大,内心難安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孔林是孔子及其後代的家族墓地,埋葬着自孔子以來七十多代人的棺椁,總占地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墓葬有十萬餘座。在最早的時候,孔氏家族墓非常簡單,并沒有那麼大,随着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方略,朝廷重視程度水漲船高,衍聖公的待遇才越來越好。明憲宗有過評價,說孔子的思想就像人穿衣吃飯一樣,一日而不可無。儒家經典成為讀書人考取功名的必讀書目,朝廷維護統治的有效工具,想要盜掘至聖先師的墓冢,就等于和封建社會大多數官員、讀書人為敵,這在輿論上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暴擊。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關林是三國名将關羽的墓葬,如果想盜關二爺的墓,首先得考慮考慮選哪一座下手。《三國志》記載,漢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曹操、孫權的聯合進攻下敗北,孫權“遣将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吳曆》還說“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把關羽和他兒子關平斬殺,頭顱送給曹操,并按照諸侯的禮節安葬。是以,關羽應該有兩座墓葬,一座位于湖北,埋他的身軀;一座位于河南洛陽,埋他的頭顱。

從随葬品的角度看,哪一座價值更高,不好判斷。因為《吳曆》的記載有歧義,沒說清楚是曹操以諸侯禮安葬雲長還是孫權以諸侯禮安葬關羽,《三國演義》說曹操受到驚吓,封關羽為荊王,葬洛陽南門之外,大小官員都去送殡,他本人也親自祭拜。可無論哪一座關林以諸侯之禮葬了,盜掘關羽墓都會成為衆矢之的,因為他在民間有非常高的聲望,被視為義薄雲天、忠君事主的典範,如果挖了關林,不僅官府會發逮捕令,就連黑社會組織都容不下你。

與之類似的,像嶽飛、文天祥、陸秀夫、于謙、張蒼水等人的墓葬同樣不能發掘,他們都是忠君愛國甚至殺身成仁的典範,最後悲劇結局也讓老百姓深表同情,在民間享有極高的威望,建有祠堂祭祀。想要打他們的主意,就是與古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為敵了,得不償失。

第二類:漢文帝霸陵、曹操高陵、曹丕首陽陵、元代帝陵

原因:找起來難度大,或值錢的東西少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最近漢文帝霸陵正确的位置總算實錘了,就在江村,不在幾百年以訛傳訛的鳳凰嘴。如果穿越到古代,在鳳凰嘴挖幾天幾夜,估計要懷疑人生,怎麼忙碌了半天,什麼都沒有!

漢文帝建造霸陵,和他的孫子漢武帝建造茂陵,風格截然不同,一個講究高調、奢侈,一個強調低調、節儉。霸陵沒有封土,随葬品也沒有金銀等貴金屬,用的都是瓦器,這是漢文帝聽取大臣張釋之意見的結果。在遺诏中,他還再度強調霸陵山川因其故,無有所改,生怕下一任皇帝劉啟出于孝心,改變生前的部署,将薄葬調整為厚葬。這就造成霸陵非常難找,因為沒有高大的封土,地面建築又随着戰争、年久失修而毀壞;即使盜掘了,也主要是瓦器,很難發大财。

漢文帝的薄葬思想又被曹氏父子所繼承,他們親眼目睹天下大亂,帝王墓葬多被盜掘,霸陵因為不封不樹,瓦器陪葬而得保全,加之曹操自己也是盜墓者之一,曾經主持發掘梁孝王劉武的墓地,得到了許多錢财作為軍費,自然不希望有朝一日其本人也慘遭厄運。建安二十三年,魏王曹操釋出《終令》有言:“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斂以時服,葬于邺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死後墓地不要有封土,也不要有其他标志物,金玉珠寶更是不能埋,否則必然引起盜墓者的惦記。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曹丕一開始沒有執行,後來下令把高陵的地面建築全部拆除,深度貫徹父親的遺言。他自己的首陽陵也吸收薄葬的精髓,《終制》寫道:“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寝殿,造園邑,通神道”,也要求不封不樹,不陪葬價值連城的财寶。

盜掘霸陵、高陵這一類帝王陵,找起來費勁不說,即使打開了也沒有多少寶貝可得,成本效益實在是太低了,不值得推薦。不過話說回來,難度雖然有,隻要耐心尋找,還是可以找到,因為大緻範圍是知道的,霸陵肯定是在長安城的東南方向,灞水附近;曹操墓肯定是在邺城西部某個貧瘠的山岡,靠近西門豹祠。這是阿瞞的原話,最終也得到了考古驗證。

但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就算了,找起來簡直是大海撈針,就連大緻的區域都沒有。據《元史》等資料記載,成吉思汗等人死後埋在一個叫“起辇谷”的地方,相傳鐵木真打獵時,發現有一棵樹翠綠清新,很是喜歡,他對部下說我們最後的歸宿地應當在這裡。等到下葬那天,靈柩用馬車運輸,半路上逢人便殺,以免暴露方位。

埋葬後萬馬踏平,不建造圍牆、享殿等地面建築。待來年草長莺飛,就像是普通的地方一樣,看不出有帝陵。方圓三十裡地,安排了騎兵巡邏,防止不法之徒盜墓。元朝滅亡後,起辇谷的具體位置就成了曆史之謎,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裡。蒙古國、日本、美國有人利用衛星遙感、GPS定位等方法勘測,最後都沒有實質性突破。想盜掘元陵,一輩子估計都不夠,得幾輩子、幾十輩子。

第三類:秦始皇陵、齊桓公墓、吳王阖闾墓

原因:有毒,危險系數高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從理論上說,秦始皇陵名氣那麼大、封土那麼高、随葬品那麼豐富、經曆時間那麼久,應該早就被盜了。但是從考古發現看,并沒有盜墓通道順利抵達墓室。這是為什麼呢?《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指令能工巧匠制作了機關,外人靠近就會被弩機射死,還用大量水銀做成了江河大海,經過科學勘探,水銀之說屬實,秦始皇陵封土下存在嚴重的汞異常,面積多達12000平方米,含量遠遠超過正常區域。

在常溫常壓下,水銀是以液态存在的金屬,可以蒸發出汞蒸氣,含有劇毒。盜墓賊想要發掘始皇陵,就算能夠擋得了明槍暗箭,也無法抵禦上百噸水銀産生的劇毒。而且封土過于龐大,有100多米高,地宮又在地下30多米的地方,憑借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力量,想要挖到地宮實在困難。

齊桓公姜小白墓位于臨淄縣南二十一裡地的牛山上,西晉永嘉末年被盜,裡面也有汞,“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為了保命,盜墓人員過了幾天才進去,得到了大量珠寶、玉匣,還發現很多人骨,因為齊桓公的時候還流行人殉,非常恐怖、殘酷。如果穿越到西晉之前,盜齊桓公墓是可以考慮的,但要提防汞蒸氣,冒一定的風險。之後的話,隻能拿老前輩剩下的東西,值錢的絕大多數已經沒了。吳王阖闾墓同樣有水銀池,就在蘇州虎丘下面,還陪葬了三千把寶劍,想打開的話同樣需克服類似風險。

這些古代牛逼人物的墓地,為什麼盜墓賊都不感興趣

圖檔來源于網絡

END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