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騰訊派息式減持京東,卻重金押注硬科技?

作者 | 李白玉

編輯丨高岩

來源 | 野馬财經

關于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最新投資方向,騰訊給出了答案。

12月23日,騰訊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減持已屆成熟期的京東,将4.6億股京東股票全部發放給騰訊股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為京東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将卸任京東董事。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圖檔來源:罐頭圖庫

作為中國投資版圖最大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騰訊回應道:“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适當情況下退出。會持續發掘新賽道、新機會,特别是前沿科技和實體經濟數字化,尋求對社會有長期價值的戰略協同。

過去一年,加強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網際網路行業發展與規範的主基調。而在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策方向已經清晰,既要防止資本野蠻生産,也要支援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

曆史經驗表明,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墜入冰谷時,第一時間補位。騰訊此次明确投資方向聚焦“長期投資”與“硬科技”,相當于中國網際網路投資的再次及時補位。

及時補位

知名風投機構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兩年多前就在微網誌上提示:“這段時間,外部融資環境比較惡劣,融資難度無限加大。希望各位(CEO、創始人)都能拿捏好節奏,高效用好帳上的每一分錢,不要因為大意、錯判而斷糧。”

疫情黑天鵝繼續盤旋,雖然全球迎來多次政策性貨币寬松,但中國風險投資募資情況暫未改善。

Wind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風險資本(Venture)募資個數隻有3筆,總額僅6.12億元;即便将成長(Growth)政策的募資聯合統計2366.27億元的募資額,也僅比上一次低潮時的2012-2013年略高一些。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團隊正式起步于2013年前後,有兩大核心要素:

第一,這段時間,由于歐美國家經濟尚未完全複蘇,海内外中概股市場低迷,中國VC/PE機構IPO退出節奏明顯減速——賬面回報回落,一級市場估值下調,機構投資速度減慢,中國風險投資再次進入低潮,給了網際網路企業投資團隊進入市場的機會。

第二,中國網際網路進入一個曆史性關鍵時期:移動浪潮。2013年,4G牌照開始發放,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更多的中國人成為網際網路使用者,也培育出一個巨大的人口紅利市場。與一般的風險投資機構不同,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團隊紮根産業,有更為穩定的實力、更強的動力、更準确的眼光,去抓住的這次移動浪潮——也更有可能發現優質資産。

市場逐漸意識到: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逐漸完成了從資本需求者到資本供給者的轉換,進入了傳統風險投資留下的生态空位。

如前所述,2019年至今,風險投資機構進入募資困難的新周期,來自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及時補位,而代表了國家戰略方向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從中獲益良多。

例如,理想汽車拿的是美團的投資,小鵬汽車依靠着阿裡的投資,曾經徘徊在破産邊緣的蔚來,在2019年獲得騰訊的持續輸血。如果沒有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中國造車新勢力恐已消逝于“黎明”之前,無緣與特斯拉分庭抗禮。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他山之石

中國網際網路資本同樣非議不斷。尤其在陷入混戰社群團購的争議之後,該怎樣擺脫“與菜農争利”的隧道視野?

連續兩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方向——國家支援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争力……防止資本野蠻生長,支援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

而在網際網路平台通過投資提升國際競争力的曆史叙事中,不乏可供鏡鑒的他山之石。以谷歌、蘋果為代表的頭部平台,支撐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數字經濟體,它們頻繁地投資并購活動也是美國平台國際競争力的濫觞之一。

1999年,紅杉和KPCB聯合投資2500萬美元,獲得谷歌20%的股份。20多年後,谷歌成為全球搜尋引擎、應用商店、線上廣告等諸多領域的霸主,截至2021年12月23日市值高達1.95萬億美元,相當于百度(3873億美元)的5倍。

谷歌自己很快轉戰投資賽道。美國衆議院司法委員會調研顯示,2001年到2019年底,谷歌及其母公司收購了大約250家公司,其一些關鍵性投資,使得谷歌獲得了移動網際網路生态的核心技術:2005年,谷歌斥資5000萬美元收購Android(安卓)。今天,Android運作在全球80%以上的智能手機上,谷歌是以也把持着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的底層作業系統。

全球另一個移動網際網路核心作業系統即蘋果IOS。蘋果同樣是網際網路巨頭中的投資高手,從1988年3月的第一筆收購買下Network Innovations開始,絕大部分投資都是圍繞IOS生态進行技術和人才儲備,關鍵一躍則是向移動智能裝置的上遊進軍——晶片技術。

2008年與2010年,蘋果耗資不到4億美元,分别收購了P.A半導體、Intrinsty兩家公司,将250位優秀的矽谷工程師納入麾下,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自研晶片A4。此後,蘋果連續收購了閃存控制器設計公司Anobit、擅長低功耗無線通訊晶片的加州Passif半導體公司、一座晶片制造工廠等,從0到1建立了自己的晶片生态,突破了英特爾等廠商的技術限制。

過去30多年,投資并購已經成為美國初創科技公司融資發展的主導力量,影響到以英特爾為代表的晶片科技行業,以基因泰克為代表的生物科技行業,以谷歌、蘋果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底層作業系統。

再次補位

人民日報此前評論指出,近年來,美國接連在晶片、作業系統等領域制裁中國科技企業,攻克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成為舉國上下的關切。

擁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資料資源、領先的數字技術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已經在布局“硬科技”,從阿裡巴巴的達摩院、騰訊自研晶片,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中國頭部平台如何像美國網際網路一樣,突破關鍵技術,提升國際競争力,已經是一個時代課題。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顯然,除自研之外,投資這一經濟杠杆不可或缺。

據36氪報道,在此次減持京東的同時,騰訊投資的一個新特征正在凸顯:與此前長期支援京東、拼多多等消費網際網路企業相比,騰訊加大了對科技初創企業的長期投資。在“硬科技”領域,騰訊此前連續參與了晶片制造企業燧原科技的多輪早期融資,不久前參與了GPU晶片研發公司摩爾線程20億人民币的A輪融資。

據36氪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今,騰訊參與了超過100家科技初創企業的非控制型少數股權投資,涉及雲服務、人工智能、大資料、內建電路、醫療健康、自動駕駛、金融科技、區塊鍊、生物技術和制藥、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

科技初創企業在成長期具有創新風險高、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等特征。它們的輕資産模式決定了,從傳統融資管道獲得貸款的難度較大,是以從風險投資機構獲得融資,是為數不多的路徑之一。

美國有大量的慈善基金、養老金、大學基金、家族基金将風險投資作為資産配置的“必選項”,一些富裕國家的主權基金同樣是美國風險投資市場的重要投資人。這些資金較為了解風險投資的特點,願意堅持長期投資,加之美國小企業局支援的SBIC(小企業投資公司)模式,共同解決了科技初創企業的資金問題。

網際網路投資“補位”戰:從輸血造車新勢力到騰訊押注晶片

圖:目前SBIC資金構成模式簡圖 來源:sba.gov

而在中國風險投資行業,長期資金來源不足依舊是個突出問題。基金業協會2018年底資料顯示,中國私募基金的資金來源中,高淨值個人資金占比17.1%,各類資管計劃資金占34.1%,而養老金、社會公益基金、大學基金等長期資金占比僅0.3%。受制于資金來源,這些風險投資機構一般存在5+2(投資期5年,退出期2年)、甚至3+2的退出時限。

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頭部企業經營相對穩健、融資信用良好、自身現金流充裕,能穿越一次次的募資周期性低谷,可以拿出更多長期穩定的資金,這與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特征頗為契合。此次騰訊等網際網路投資押注“硬科技”,相當于繼2019年馳援新能源汽車産業之後的再次補位。

而且,遍布全國的政府産業基金和引導資金日趨成熟,它們與境内外的風險投資機構、我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資金,共同完善着我國多層次風險投資供給結構,與初創企業一道,合力奔赴“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和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