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熬死了混蛋皇帝,仕途剛現曙光,又遇一奇葩

楊廷和是四川人,在成化年間進士及第,直到弘治二年才成為大學士,不過很快便得罪了當權的大太監劉瑾,也是以被罷官。好在這段昏暗的時期沒幾年就過去了,在劉瑾倒台之後楊廷和又回到了仕途,成為華蓋殿大學士,開啟了仕途的巅峰。

此人曾經服侍過兩位皇帝,掌管帝國14年的國運,為官比較清廉,但最後還是因為因為登基大典的事兒與皇帝的心意相悖進而丢官。

他熬死了混蛋皇帝,仕途剛現曙光,又遇一奇葩

楊廷和宦海沉浮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不在鼎盛時期,不過餓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正德和嘉靖年間朝政還遠不像萬曆後期那麼不堪收拾。楊廷和利用改革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合作的第一位皇帝便是武宗。

雖然這位皇帝也并沒有非常不堪,可是他手下的劉瑾及其黨羽卻都不是省油的燈。那時上層朝綱不振,底層的社會沖突也都被激發起來,農民起義時隐時現,朱家的王爺在江西造反,接着蒙古部落也加緊了在邊關的搶劫,各種各樣的亂局紛至沓來,讓身為輔宰的楊廷和分身乏術。

不過他很能團結同僚,隻要有楊廷和在,其他的閣臣們就不會方寸大亂,團結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圈子,保證了那十幾年時間裡帝國的穩定。

頑劣不堪的武宗皇帝并沒有活多久,16年後就在豹房猝死了,他一輩子幾乎都沒什麼可大書特書的,除了吃喝玩樂,就是一幫太監圍着自己轉。

他熬死了混蛋皇帝,仕途剛現曙光,又遇一奇葩

不過死後帝國卻有一大堆軍國大事留給首輔楊廷和,而在這個萬般考驗自己的關頭,最大的事莫過于立新君。這次迎立新帝非同小可,因為武宗并無子嗣,如果再選個一樣荒淫無道的就真沒什麼可指望了。

楊廷和經過了多方考察,認為興獻王的長子是最合适接班的人選,由于首輔發話,其他的閣僚當然一緻贊同,最後連太後也同意了。

可是武宗剛死,他身邊的玩伴們害怕失去權力便個個伺機而動,江彬手握大權,黨羽衆多,楊廷和卻早已經敏銳的察覺到對方的動态。他巧施伎倆,一個個的剪掉了密謀集團的羽翼,讓叛亂的陰謀未經發酵便熄滅了。

在皇帝死去,而新君未立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楊廷和總算能總領朝政。他利用短暫的間隙将從前施政的抱負全部施展出來,一口氣通過了許多法令,解除了許多武宗留下的積弊,例如10年前武宗指令九邊精銳部隊要輪流宿衛京師,導緻邊塞廢弛,楊廷和廢止了這項法令。而世宗剛剛即位,尚不熟悉業務,楊廷和又變成了對方可以依賴的臂膀。

他熬死了混蛋皇帝,仕途剛現曙光,又遇一奇葩

一系列改革措施讓朝野上下看到了希望,對楊廷和的褒獎在官僚集團中傳揚。于是嘉靖初年,大明帝國居然有了中興的氣象,财政漸漸的充盈起來,地方的沖突也沒有那麼激烈了。

照理說世宗是楊廷和親手標明,在對方即位之初他也給予了最大的支援,兩人應該配合無間才對,可莫名其妙出現的大禮議事件卻直接把楊廷和推向了深淵。

大禮儀之争在明史非常有名,說白了就是官僚集團和皇權之間的對抗,為百官之首楊廷和選擇站在世宗的對立面,也直接交出了仕途,他用半生的努力诠釋了伴君如伴虎的真言。

史載:“楊石齋當國日,一弟為京卿,二弟為方面,諸子姓布列中外甚衆。子慎複舉進士第一人,賀者皆至,公颦蹙曰,君知為傀儡者乎?方奏伎時,次第陳舉,至曲終,必盡出之場。此亦吾曲終時已,何賀為?伴君如伴虎,信然!“。

他熬死了混蛋皇帝,仕途剛現曙光,又遇一奇葩

嘉靖三年,卸磨殺驢的世宗皇帝将楊廷和貶官,而在那之前,已經有超過200位朝臣因為大禮議事件遭到了責罰。

世宗皇帝給楊的評價是,“以定策國老自居,門生天子視朕。”,回到故裡的楊廷和已經是個年邁的老人,又過了5年,他于家鄉病逝,終年71歲。直到世宗皇帝去世之後,穆宗上台,才重新定義了楊廷和的一生,追贈為太子太保,并賜給了谥号。

參考文獻: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