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曆史學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别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這裡讀者或許會有疑問,為何筆者在說中國時特意不說是“古中國”呢?因為這四大文明古國,隻有我國還依然存立。

且不提公元前1595年就被赫梯人完全消滅的古巴比倫,另外兩個文明古國古埃及和古印度和今天的埃及跟印度完全是兩個國家。唯一的共同之處,隻是都曾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罷了。而唯有中國,文化和曆史都沒有出現斷層,且一脈相傳。是以,古中國和如今的中國是一個概念。
為何四大文明古國裡隻剩下了中國呢?難道是當年古中國的文明最為繁榮嗎?其實不然,古埃及文明的形成時間要比華夏文明要早了整整3千年,他們當年的繁華程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裡最高的,還有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在猶太人和希臘人的筆下,這裡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天堂,甚至是《聖經》中描繪的人類伊甸園,就是在古巴比倫。論繁華,古中國和這兩位是無法比拟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中華文化延續這麼久呢?筆者認為無外乎如下7點原因。
第一,在于我國的地理位置優越。不難發現,我國是一個面靠海洋,背靠山麓的國家。這種地勢相當有特點,在人類文明剛誕之初,海面上必不可能有敵人前來侵擾,西邊高大的山脈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同樣阻隔了外來文明的入侵。
而唯一的威脅來自北方,不過北方那會還沒誕生文明,更别提有外族了。即便後來産生了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我國也早已築好了長城,将他們攔截在關外。是以,中國的地理位置相當封閉和安全,保證了早期文明不被外界打擾,平穩繁衍和發展。
第二,我國古代的軍事力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外來文明想要來入侵,首先要能打得過我們。從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到後來戰國時期的亂世春秋。早期的中華文明幾乎時刻處在戰鬥狀态,自然也是兵強馬壯,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試問哪個外族敢來消滅中華文明。
第三,我國的文化有着極強的同化力,尤其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儒家思想誕生後。儒家講究包容,仁愛,對各種文化也是來者不拒,一并吸收同化,無形中又加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深度。縱觀曆史上各個入侵我國的外族,如元朝時以忽必烈為代表的蒙古族,又或是清朝時的女真族。他們入主中原後,全都被華夏漢文化所同化,最終都成了華夏大家族中的一份子。
第四,中國的農業根基相當深厚,所謂士農工商,在古代統治階級十分重視農業,農民僅排在官員之後,可見其重要性。農業發達的國家,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有效對抗天災和饑荒的影響。還能在面對外族入侵時,展現強大的韌性和緩沖反彈能力。即不管戰事如何緊張,世道如何紛亂,隻要給我國老百姓一畝三分地,就能頑強活下去。如此觀之,文明想要熄滅都難。
第五,我國人口一直以來穩居世界前列。國家是以人為本的,想要強大,人是最重要的核心。由于地大物博,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大國,早在宋朝人口就突破了1個億,也是世界上人口最早破億的國家而那些妄想讓我國文明消亡的外族,人口還沒有漢人零頭多,哪裡來的底氣呢?
第六,我國的政治形勢穩定,自從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後,我國算是結束了上古時期動蕩紛亂的局面。中央集權在每個王朝都有所加強,雖然現在看相當落後,但在當時,無疑是促進統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先進政治制度。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自然能讓整個國家整齊劃一,進一步促進了文明的穩定。
第七,便是漢字的傳承了。作為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文字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縱觀其他三大文明古國的消失,首先便是文字的失傳,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今破譯出來的寥寥,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雖然根據其分支古波斯文破譯了不少,但這個國家已不複存在。至于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其含義直到今天還是個未解之謎,這也是這些文明古國文化斷層的根本原因。
而我國的文字,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小篆便成了中國的官方文字,雖然後世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成了如今的簡體字,但其和小篆本質上是一脈相傳的。而小篆對于如今的曆史學家和語言學者來說,翻譯起來也不是什麼費力的事。正是因為如此。秦朝後世乃至先秦時期出土的諸多曆史古籍,放到現在還是能夠通讀。中華古文明才能通過這些文字記載,流傳至今。
這7點便是我國為何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幸存者的原因,也無不讓國人無比自豪。各位讀者,你們還有别的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