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鑄就新輝煌|龐茂琨:立德樹人,為藝術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12月14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一百年來,黨上司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實踐充分證明,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廣大文藝工作者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期待與要求。”來自重慶的文藝工作者代表們,坐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近日,上遊新聞采訪了來自重慶的六位參會代表。總書記的講話深深撼動了他們的心,他們回憶了過去5年重慶文藝界取得的成績,回到重慶,他們更希望未來能夠将重慶的故事、文藝的聲音更加廣泛地傳達出去,樹立新時代文藝渝軍新形象,奮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慶文藝新篇章。正如總書記所強調,“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鑄就新輝煌|龐茂琨:立德樹人,為藝術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文藝工作者要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我們藝術院校更要落實立德樹人,為藝術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中國美協副主席、重慶市美協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用随身攜帶的筆記本将參會期間的感受一一記錄下來,其中寫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立德”。

先做人,再做藝術家

“這次文代會上,總書記給我們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希望,也是更高的要求。”

龐茂琨說,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文藝工作者“要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這句話讓他深有感觸。

龐茂琨既是知名的藝術家,也是傳承美育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看來,前者作為公衆人物,自身修養不隻是個人私事,一舉一動都會對社會産生影響,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後者作為 “引路人”,更要起到表率作用,立德樹人,為藝術生系好第一粒“扣子”。

“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在培養藝術人才時不能僅限于自我的個人創作,要把創作和整個社會、時代相結合,作品要對社會和人們的思想起到正面引領作用。”

龐茂琨舉例說,在藝術院校一些學生更追求個性化,對社會時政不太敏感,導緻創作出來的作品脫離了時代性。

“我們培養的人才如果都隻為個人,不為整個社會時代做貢獻的話,就偏離了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标。”

龐茂琨說,針對這個問題,四川美術學院推出了“思政+藝術”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的密切關系,更有利于将思想内容和藝術表達有機統一,把美的價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美術學院率先啟動藝術創作,全校師生先後創作出1000餘件藝術作品,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正能量,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以前,我的老師一直教導我:先做人,再做藝術家。這句話我也送給所有的藝術生。”龐茂琨說。

讓藝術不再“高冷”

“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衆、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覺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在北京參會期間,龐茂琨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不少類似的“金句”。

“我打算回到學校後,将這些話分享給更多的同學們。”龐茂琨說,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創作離不開人民,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藝術作品,都需要得到人民的認可。

“采風就是藝術創作深入基層、深入群衆的一種常見的方式。”

龐茂琨透露,學校每年都會組織藝術學生到各地采風寫生,不僅能夠培育學生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的藝術創作思想,還能通過畫筆描繪時代的變化,帶領學生在藝術創作上堅持正确導向,培育他們藝術創作的正能量和精神。

今年初,“山鄉巨變——脫貧攻堅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170餘件關于脫貧攻堅的藝術作品生動描繪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中國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征程中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和場景。

不僅如此,四川美術學院還把課程和具體項目結合起來,鼓勵藝術學生積極參與到城市的文化建設、城鄉建設中。其中,學校與巫山縣達成戰略合作就是典型例子。

“我們将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對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将其建設成為重慶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示範點。”

龐茂琨說,2021年春節剛剛結束,學校的師生便投入到巫山縣下莊村的設計中,走家串戶,深入訪談毛相林和下莊村民,踏勘下莊古道、測繪民居,走遍下莊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貢獻能量。

“我們希望更多同學能夠走進群衆‘接地氣’,讓藝術不再‘高冷’。”龐茂琨說。

上遊新聞記者 王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