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時期,一勇士重情重義還鬥過神龍,最終結局卻撲朔迷離

春秋時期,一勇士重情重義還鬥過神龍,最終結局卻撲朔迷離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各諸侯國出現了不少智士名将,這些能人異士點綴着兩千多年前那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在春秋戰國時期,光是能夠與猛獸格鬥的猛男們就有不少。當時有一位勇士非常重情重義,而且還鬥過神龍,最終結局卻撲朔迷離。

在我國古代文獻《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以及古典名著《東周列國志》都記載了這麼個事件:要離自殘後刺殺慶忌。要離是一位身高不滿五尺的“窮矮矬”,然而他卻以勇士之名傳遍了吳國。原來他曾經憑借“嘴炮”硬是把一位能與蛟龍鬥上三天三夜的猛人給“忽悠”成懦夫,然後那位勇士從此下落不明,可要離卻名震天下。要離刺殺慶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細說了,我們還是一起來看看鬥蛟龍的勇士椒邱訴。

《東周列國志》描寫:“椒邱訴者,東海上人也。”古代的東海泛指我國的黃海,而江浙的東面正好就是黃海,由此可見椒邱訴應該居住在春秋時期的吳國附近。原著中還記載,椒邱訴因為有朋友在吳國做官不幸病故,是以他乘着馬車前來吳國奔喪。

從椒邱訴需要乘馬車去吳國奔喪更可以看出來他居住在吳國附近,但不在吳國境内。同時他為了友人奔喪,足以看出來他的有情有義。可是他在路過淮津的時候卻出了狀況:淮津的神龍偷吃了椒邱訴的馬,然後椒邱訴沖冠一怒拔劍跳進水裡就與神龍戰鬥,雙方一打就是三天三夜。

春秋時期,一勇士重情重義還鬥過神龍,最終結局卻撲朔迷離

淮津,顧名思義就是淮河的渡口,朝廷還特地派遣了官吏管理淮津。當時發生的椒邱訴鬥神龍的故事就有點《西遊記》“小白龍偷吃唐僧白龍馬”的感覺。椒邱訴準備讓馬在淮津喝點水,休息會再趕路。這時候管理淮津的官吏告訴椒邱訴:“淮津有神龍,專門吃飲水的馬匹。”椒邱訴不以為然,結果他的馬真的被神龍給拖進水裡了。作為一名勇士,椒邱訴豪無懼色,拿着寶劍就跳進水裡與神龍展開了搏鬥。雙方打了三天三夜,結果椒邱訴不幸被神龍把眼睛弄瞎了一隻。

按照現在的地理與科學知識來分析,椒邱訴遇到的所謂神龍其實就是現在的國家保護動物鳄魚。中國特有的鳄魚為揚子鳄,揚子鳄主要活躍于長江流域,而淮河距離長江不遠,在春秋時期,揚子鳄出現在淮河流域也屬于比較平常的現象。中國鳄一般體長一米五至兩米之間,生性兇猛。看過關于鳄魚紀錄片的朋友都知道,鳄魚的外表皮非常堅硬,同時動作非常靈活,并不像外表那樣笨拙,加上它的牙齒非常鋒利,是以攻擊性十足。

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物知識沒有得到科普,是以人們把鳄魚當成了傳說中的神龍或者蛟龍。鳄魚主要活躍在淡水中,水性極佳,同時也可以在陸地上生存活動。椒邱訴能夠在水裡與攻擊性十足的水中猛獸鳄魚鬥三天三夜,足以看出他的勇猛與極佳的水性。然而這樣的一名武力值爆棚的勇士卻在要離的“嘴炮”下成了一位懦夫,真是有點是非颠倒了。客觀來說,讓要離去水裡鬥神龍,估計沒有幾分鐘就被鳄魚撕成了幾份。是以,從實際武力值來看,椒邱訴完爆隻會耍“嘴炮”的要離老闆。轉存中...

春秋時期,一勇士重情重義還鬥過神龍,最終結局卻撲朔迷離

不過椒邱訴的最終結局存在幾個版本,貌似顯得有點撲朔迷離。《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描寫:“(椒邱訴)乃投劍于地,以頭觸牖而死。”《吳越春秋》記載,椒邱訴棄劍而去。從以上可以看出來,椒邱訴的結局分為兩種:一個是羞愧的離開,另一個是悲壯地自盡。

從椒邱訴的勇猛與剛烈的性格來看,感覺他自盡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畢竟士可殺不可辱。對于一位剛烈的勇士來說,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管怎麼說,椒邱訴的勇猛有根據——實際戰例,而要離的所謂勇隻是耍“嘴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