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在北京舉行線上釋出會。 中信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中信所)27日在北京釋出最新完成的《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比2019年增加27.6%。
同時,按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統計,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等4個領域居世界第1位;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中國排名上升2位居世界第2位;中國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排名第2位。
最新釋出的《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主要亮點内容包括以下8個方面:
——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總體産出持續增長。為引導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從關注論文數量向重視論文品質和影響轉變,激勵原始創新,既鼓勵科研人員發表國際高水準論文,也重視發表在中國國内期刊的優秀論文。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由中國科研人員發表在國際、國内的論文共同組成。
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比2019年增加27.6%,其中卓越國際科技論文24.60萬篇,卓越國内科技論文24.78萬篇。卓越論文數量最多的學科是臨床醫學,化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生物學。
——按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統計,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等4個領域排在世界第1位,與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計算機科學領域。2011-2021年中國有10個學科産出論文的比例超過世界該學科論文的20%。材料、化學、計算機科學和工程技術4個領域論文的被引次數排名世界第1位,農業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與生态學等10個領域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2位。
——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2,上升2位。2020年被引次數超過10萬次且影響因子超過30的國際期刊有15種,共發表論文2.55萬篇,其中,中國發表1833篇學術論文和述評文章,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9年上升2位。
——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排名第2位。截至2021年9月,中國高被引論文數為4.29萬篇,占世界份額為24.8%,數量比2020年增加了15.5%,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占世界份額提升了近2個百分點。中國的熱點論文數為1515篇,占世界總量的36.3%,數量比2020年增加了10.2%,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
——中國國際合著論文數量繼續增長。2020年中國發表的國際論文中,國際合著論文為14.45萬篇,比2019年增加了1.44萬篇,增長了11.1%。國際合著論文占中國發表論文總數的26.2%。中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國際合著論文占中國全部國際合著論文的69.3%,合作夥伴涉及169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中國作者參與發表的論文中,作者數超過100人且合作機構數大于50個的論文有485篇,涉及的主題包括粒子與場實體、天文與天體實體、多學科實體研究、核實體研究等。
——進入世界本學科前列的中國科技期刊數量增加,國際顯示度進一步增強。2020年,SCI資料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中國科技期刊225種,比2019年增加了17種;Ei(工程索引)資料庫收錄中國科技期刊229種;Medline(醫學索引)收錄中國科技期刊136種。
2020年總被引頻次進入本學科領域排名前四分之一(Q1區)的中國期刊共有18種,比2019年增加2種,影響因子進入Q1區的期刊有85種,比2019年增加16種。
——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據2021《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庫(CSTPCD)統計,2020年CSTPCD收錄中國自然科學領域1952種中文期刊和132種英文期刊,發表以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論文45.16萬篇。收錄社會科學領域期刊397種,發表以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論文5.00萬篇。
據2021《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影響因子平均值為0.869,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率為6.5%;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523次,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率為9.4%,科技期刊學術影響水準有了明顯的提升。
——“F5000平台”向世界推送中文優秀論文和中國作者,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為切實提高中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更好宣傳和推廣中國的優秀學術成果,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中信所利用科學計量名額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方法,每年遴選優秀中文學術論文,建設了“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台(F5000)”,用英文長文摘的形式,集中對外展示和交流中國的優秀學術論文。通過與國際重要資訊服務機構和國際出版機構的合作,将論文集中連結和精準推送給國際同行。為中文發表的論文、作者和中文學術期刊融入國際學術共同體提供一條高效管道。
目前,“F5000平台”已獲得694.89萬次檢索,吸引了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140餘個國家的國際使用者通路。國際通路使用者主要來自國際大學和科研機關,如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等,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牛津大學等,以及一些著名的國家實驗室等。
據了解,中信所自1987年以來一直承擔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内外發表論文情況的統計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國科技論文産出整體分析報告,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對中國在科技期刊、專利産出、學術圖書出版等領域情況的統計分析。
中信所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原始創新的重要産出之一,科技論文在科技評價體系中的作用,應調整為引導科研人員發表高品質學術成果。是以,該所積極探索開展卓越論文評價研究,注重高品質科研成果的貢獻和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