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這篇文章,讀者朋友們或許都會有以下幾個問題:
1、中國古代書畫是什麼?
2、書畫造假的手段都有哪些?
3、古代人怎麼制作假書畫?
4、古代書畫造假的手段是如何産生的?
古代書畫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的國粹。中國古代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從遠古時期的“神話藝術”到“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書畫高峰,曆經五千餘年,名家輩出,經典之作彪炳史冊。
漫漫曆史長河中,産生了不少假書畫。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造假的?中國古代書畫的造假手段都有哪些?
一、完全造假
綜合觀察,這類造假方法有四種:臨、摹、仿、造。
1、臨
“臨”是指把原著放在一旁,邊看邊書或邊畫。隻求與原作相似,不求與原作完全契合。這種方法是首先熟悉原作,對原作的用筆、用墨、用色以及章法構圖,進行仔細研究,細心揣摩,捕捉原作的形神臨繪而成。
這類造假的作品,與原作筆法形似,但氣韻不足,細部有出入,謹慎審視,可以窺見造假者自身的筆法特點。
2、摹
“摹”是指完全按照原作原樣描寫。這種方法是用紙或者絹蒙在原作上,準确勾描原作的線條輪廓,然後用淡墨依樣描繪而成。這種方法主要用于臨摹書法真迹和工筆人物畫、花鳥畫等。
這類作品與原作非常相似,但是缺乏氣質神韻。比如,現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無論是馮承素摹本、褚遂良摹本,還是虞世南摹本,都是用“勾填”的方法臨摹而成,故稱“摹本”。
《蘭亭集序》摹本
3、仿
“仿”是指沒有原作可以依照或者不依原作,隻是憑借造假者熟悉所仿名家的筆法特點而自由書畫。
這類造假的作品,與原作出入明顯,有比較多的造假者自身的特點。但因為信筆寫畫,易于氣韻生動,如果造假者本人是高明的書畫家,又能準确捕捉原作者的筆法特點,這類造假者水準越高越有欺騙性。
這種造假的作品在清朝大量湧現,如原濟、八大山人、四王吳恽(yùn)、揚州八怪、吳昌碩等,都有許多仿品、僞品存世。
八大山人畫的鳥
揚州八怪
現代著名的畫家張大千,堪稱一流的造假專家,他用舊紙仿徐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的作品,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海内外不少博物館和收藏家都收藏有這類被當做真迹的仿品。
4、造
“造”是指原來的造假者不管某派某人原作的風格特點,隻是憑空捏造,以假托名家,題名家款和钤(qián)蓋僞刻名家章。如嶽飛發《滿江紅》詞、文天祥的字、唐伯虎畫的虎等,純熟子虛烏有。
古詩詞賞析:嶽飛《滿江紅》
完全造假的書畫作品,如果采用新紙的話,作僞者是采用“使舊法”染色以做舊,常見染成鼠灰和麥黃兩種顔色,前者染色法是采用舊的糊牆紙和堿水,加上新畫一起煮,然後取出畫曬幹,新畫就成鼠灰色;後者是采用紅糖水加藤黃染新畫,然後經過曬幹,再用香灰一抹,就成麥黃色。
二、利用舊書畫造假
這類造假方法比較多,主要有添款、改款、挖款、刮款、挪移題跋、拼湊畫芯、長卷割裂等手段造假。
比如“添款”,就是原作無款,作僞者借機添上某個名家的名字,冒充名家真迹,以牟取暴利。常見的有将明代前期院本、浙派畫家的無款作品添款假托為南宋李唐、馬遠等人的作品。不過,雖然明代院本、浙派畫家是學南宋院本,用斧劈皴(cūn)技法繪就,其風格基本一緻。
《南宋院畫錄》
三、采用移花接木手法造假
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制作的假書畫作品常常是真中有假或者假中有真。
比如“假畫真印”。由于書畫家的印章多是銅、玉、石質刻成,堅固耐用,是以有傳世品,大多是自己的後代儲存,偶爾有流向社會的。于是,盡管畫家已經作古,凡是别人仍然可以将存世的印钤蓋在僞造的書畫上。這種現象,任何時代都有。
除了書畫家後代有偷蓋爺爺或者父親的印外,還有外人偶然得到某書畫家的印,偷偷蓋在假書畫上。
印章
此外,還有僞畫真跋(bá),這種是指本有真跋(bá)後補僞畫或本是僞畫題有真跋的一種書畫作僞方法。如南京博物院收藏一幅董其昌的《升山圖》卷,畫中有明末著名收藏家兼畫家項聖谟的真迹題跋,而董其昌的畫則是清代朱昂之的僞作,是一幅作僞者采用“分割嫁接”的真跋(bá)的假畫。
近期熱文:
隋唐時期的國際化大都市——隋大興唐長安城
在《創造館》裡看跌宕起伏的汽車發展曆程
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洛陽城
古人想傳達什麼?彩陶紋飾人面魚紋告訴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