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編者按

近日,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和翻譯家董強合著的《唐詩之路》中文版推出,從勒克萊齊奧在書中對唐詩的閱讀品鑒,可以看出他對唐詩的熱愛,勒克萊齊奧談到本書的創作時說:

“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充滿着愛的力量,這是一種宇宙動能性的力量,這是唐詩無比強大的原因,為唐詩帶來了一種永恒性。”

從初讀李白詩作,到2019年探訪杜甫草堂,勒克萊齊奧的唐詩之路悠長且深入。而在和勒克萊齊奧探讨本書内容過程中,董強也強烈感受到,如何更好的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如何通過外部視角來更為客觀了解、傳播中國文化。《唐詩之路》的誕生,正是這樣一次全新的交流,一場靈魂的共情,一個絕佳的故事講述。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關于這本書的緣起以及勒克萊齊奧的序言。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新書的法文名字 Le flot de la poésie continuera de couler,直譯成中文意為:“詩歌的河流将永遠流淌”。

河流,是書名的題眼。但中文名字并沒有沿用這個翻譯,核心意象也替換成另一概念,定名《唐詩之路》。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 法文版與人文社版封面

勒克萊齊奧之是以采用“流”這一詞眼,是因為看到了範傳正為李白新墓所撰碑文——“謝家山兮李公墓,異代詩流同此路”。

撰文者原意是指後世将李白墓遷葬于青山西麓,希望對一代詩仙進行精神的傳承,而勒克萊齊奧誤讀了此意,認為是“詩歌流淌”之意。

董強感受到了無心誤讀中的巧合與美感,是以保留了這個題目,拆分了原句中“流”與“路”的意象,就這樣化作了兩種語言下一體兩端、各自奪目的标題。

無論是法文的“詩流”或“詩路”,從不同的審美意境出發,最終抵達的都是相同的一個“過程”——這過程關乎時空,關切情誼,關照生命本身。

大約五年前,董強現場翻譯了勒克萊齊奧在北大博雅論壇上發言的講稿,并親筆題寫一幅書法作品送予他,内容是李白的《夜宿山寺》。因為勒克萊齊奧對董強講過這首詩,他覺得“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意境非常美好。贈墨時,二人萌生共同完成一本關于唐詩的書的想法,既是對文學的鑒賞,亦是友誼的見證。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在動筆寫書之前,董強決定邀請勒克萊齊奧一起,沿唐人的足迹同遊。二人選擇的第一站便是杜甫草堂。

2019年11月,此行得成,實地遊覽杜甫草堂讓勒克萊齊奧興緻盎然。他執着地尋找曾在杜甫詩中讀到的那口圍繞着螢火蟲的井,同行者卻無人知曉這出自哪一首詩。

董強根據“螢火”的細節,搜尋到三首詩,譯成法文拿給勒克萊齊奧确認,終于找到這首稍顯冷門的《見螢火》。

《見螢火》

唐 杜甫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

忽驚屋裡琴書冷,複亂檐邊星宿稀。

卻繞井闌添個個,偶經花蕊弄輝輝。

滄江白發愁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一首并不為中國讀者所熟知的唐詩,卻被這位法國的作家認識并記住。勒克萊齊奧與中國唐詩的緣分,由此越繞越深,最終落筆成書。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 2019年,勒克萊齊奧與董強在杜甫草堂

在勒克萊齊奧初稿的基礎上,董強又工作了整整3個月,翻譯法文,挑選配圖,依次确認,反複打磨。

兩位作者為全書定下基調:閱讀與悅讀。一定要讓人在讀出文字之美的同時,擁有輕松、美觀的視覺體驗。起初,勒克萊齊奧希望整本書的配圖都采用董強的書法,但被董強自己拒絕了。他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廣泛尋找的2000餘張圖檔中,精心挑選了30餘幅配文,從人物、場景、曆史等多個次元,輔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内容,盡可能地拓展這座紙間天地。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書裡收錄了100首詩,通過很多細分主題将曆史層層剝開,品鑒唐代文明。衆多偉大的中國詩人,連同他們生活的時間空間,他們的情感和态度一道,面向當下全球,複現一整個唐朝。

“我們總希望别人了解我們,但前提是,我們要先去了解對方。如果你先做出這一步,對方向前邁出那一步也會容易很多。”

董強認為,對話必然建立在了解之上。任何東西都是雙向的,每個人都是完整、獨立的主體。尊重彼此的主體性,想辦法進入對方的内心,最為要緊。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進入唐詩世界,我幾乎毫無準備,卻也并非完全偶然。當時,我讀了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個1962年的英文版本。詩中,有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與一座山面對面交流。

我至今記得讀到這首詩時的激動。那個時候,在西方世界,公衆還沒有像現在一樣關注環境問題。高山屬于風景,被稱為是“崇高”的,引得不少勇敢之人去攀登。而李白卻在詩中提到了一個顯明的道理:山,是一個靜穆、莊嚴、令人尊敬的場所(在敬亭山這個名字中,有“敬”字)。在山的面前,人——脆弱的、短暫的人——所能做的,就是坐下來,靜靜地看山。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 2020年勒克萊齊奧在家鄉尼斯

歐洲文學中的詩歌實踐(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後來現代的羅曼或撒克遜語言的作家),讓我們習慣了運動感,習慣于欲望和激情,情感往往轉瞬即逝。相比之下,面對敬亭山而坐的李白帶給我的,完全不同。我所受的教育,我學會的語言,對此尚不習慣:那是一種沖和,一種内心的平和。要想達到這種平和,并不困難。隻需坐下來,默默看山。甚至不需要一座專門供人崇敬的山。

于是,讀完李白的詩句後,我就起身前往離尼斯不遠的瓦爾山谷。我離開大路,信步走上一條山徑,直到眼前出現一道峭壁。那是一片陡峭的、垩化了的、沒有植物覆寫的巨大岩石。在我小小的筆記本上,我用文字去寫這道山壁,就像是運用文字去畫素描。後來,在模裡西斯南部的摩爾納火山岩前面,我經曆了同樣的體驗。我沒有去追思一個悲慘的故事(一群逃亡的奴隸在這裡跳下懸崖,以躲避達爾林省長派來的民兵對他們的追捕),而隻是去感受眼前的這道岩石,完完全全地感受它,跟它融為一體。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 唐 王維《江幹雪霁圖卷》

在唐朝的詩歌創作中,山,大自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詩人、畫家們經常通過表現風景來表達自己。比如王維,他寫下山水的旖旎,就像畫出一個人的肖像。從整體上講,給詩人、畫家們帶來靈感的,都是一些自然界的元素:樹葉,森林,溪流,湖水,或岩石。他們的眼睛看見了一些東西,而我們的教育已讓我們對此視而不見。我們的都市風景過于結構化了,進而打破了一個古老的秘密,我們再也讀不懂與人類語言不同的一種大自然的語言。古老信仰帶給我們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生靈,都有一個“靈性”——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直強有力地存在的。這是中國哲學與古老的薩滿教以及道教信仰的關聯。這可不是一種神秘主義,一種煉丹術似的晦澀艱深,好讓我們回到黃金時代,找回我們的“根”。在我們過度都市化和過度理性化的世界裡,又有誰還會相信這些東西?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唐詩——也可以說,一切真正的詩——也許是與真實世界保持接觸的最好手段。這是一種交融的詩,引導我們遨遊于身外,讓我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秩序,感受時間的綿延,感受夢。我第一次讀到李白時,他所傳遞的資訊是那麼的顯明,讓我驚歎,同時又感受到了一種急切的召喚。我并沒有發出驚呼:“寫得真美”,我甚至沒有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讀。相反,我沖出了家門,去尋山,尋找我的敬亭山,一座我可以坐在它面前的山。默默看山,與它融為一體。

當然,之後,我開始試圖進一步了解唐詩。在圖書館裡,我借閱了所有與這一遙遠時代相關的書籍。我讀了孔子的《論語》,讀了《莊子》。之後又發現了孟子,尤其是墨子那些如此獨特的思想。我漸漸發現了中國文學的豐沃土壤。人們稱之為中國古典文學,然而,從很多角度去看,它都是一種很具現代意味的文學。我閱讀了19世紀由德理文侯爵和朱迪特·戈蒂耶翻譯的唐詩選集。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再後來,我還閱讀了現代詩人埃茲拉·龐德以非常自由的方式翻譯的唐詩——他用日本人的發音方式寫李白的名字!

近日,我讀到了中國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藝術家木心的作品。在他譯成英文的《空室》(劉軍譯)中,我非常能夠了解他在一篇短篇小說中提到的一個細節。在《那一天我不再是孩子》中,一名小男孩接受了一件禮物,一個青瓷小碗。這位平素無緣詩書的小男孩的耳邊立刻響起了他在一本燒瓷工具書中學到的美妙詩詞:

雨過天青雲破處,

這般顔色做将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詩詞的力量:可以在任何時代,任何場合下閱讀。隻需輕輕吟誦,就可以進入一個另外的世界。

本書是友誼的結晶。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與董強教授的相識。董教授是一位傑出的人,既是學者,又是詩人、書法家。多年來,在我們一次次的交談中,萌生了撰寫一本關于唐詩之書的想法。我們決定選出一些唐詩,結集出版,并提供全新的法語譯本,配上董教授的書法作品。我們一起挑選了本書中的詩,着重強調這一傑出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時刻。在這一重讀唐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唐詩中蘊含着深刻人性。它産生于對未來的未知與不确定之中,曆經戰争與饑荒。盡管在我們之間相隔了巨大的時間鴻溝,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感到同那個時代的詩人和藝術家是那麼的近。我們能了解他們,那個時代與我們的時代是如此的相似。

我們想與讀者分享的,正是這樣一種深深的感動。

本文轉自公衆号文學報,内容綜合自北京大學公号與本書選摘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出版資料

薦書|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現代人缺少一座李白的敬亭山

點個在看,結緣你生命中的那些好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