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米芾《盛制帖》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米芾《盛制帖》,行草書墨迹,縱27.4厘米,橫32.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盛制珍藏,榮感。日夕為相識拉出,遂未得前見。寒光之作,固所願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天啟親。

此帖為米芾緻友人蔡肇(字天啟)尺牍之一。小行草筆勢飛動,形态曼妙;“天啟親”三大字則一氣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現了“刷字”的藝術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證作于米氏41歲之前。

蔡肇,字天啟,潤州丹揚人,嘗先後從王安石、蘇轼學。

米芾《寶晉英光集》記載與王安石的交往:“蓋仆元豐六年,赴希道(即劉庠)金陵從事之辟,會公(王安石)谪居,始識公于鐘山。”即元豐六年(1083),米芾因劉庠之薦,而往金陵拟謀“從事”之職,會劉庠谪去,遂告落空。此時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鐘山,米芾以詩文贽見,王安石于人向少稱許,然于米氏詩文卻頗賞識,并與之共論書法,米芾于觀賞王安石書法後,鑒别出其所受五代書家楊凝式之影響,王大為歎服,謂“無人知之”。此時米芾年僅三十三,然其驚人之鑒賞能力,業已顯現。

王安石谪居鐘山之時,蔡肇從學于安石,藉由此故,米芾得與蔡肇相交,米芾之墓志銘即由蔡肇執筆,可之二人相交之深。

局部賞析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盛制珍藏,榮感。日夕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為相識拉出,遂未得前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見。寒光之作,固所願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天啟親。

米芾行草書《盛制帖》風骨超逸

董其昌跋:老米此尺牍似為蔡天啟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于此。董其昌題。

因是信劄,是以風骨超逸,通帖觀之,行草相間,愈寫愈見精神。

首行起始。出之以行書。接著以草為主。行筆迅猛而帶澀勢,圓勁流暢而不飄浮,寫至款字“黻頓首”處,此時筆鋒上的墨已不多,行筆意如遊絲,亦如粉蝶戲花,蜻蜓拂水,然而事雖言明,意猶未盡,空紙尚在,遂又筆酣墨飽,縱情揮灑,直至“天啟親”三字雄立乃止。其癫狂怪癖,縱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

細觀整幅作品,第一行與後三行的字型不一緻,“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給人的感覺應是向外伸展,但帶有些刻意筆觸;而“榮感日夕”以下卻有信筆寫來,連綿一貫到底之流暢感,越寫越暢快,至最後款字“黻頓首”一筆帶起,末筆往上一挑,附加一點,使整幅作品意更飽滿,氣不外漏。雖然首四字給人莊重,小心翼翼之感,但“榮感日夕”四字調和了上下的意态,由慢而快的速度,把米芾信手執筆意猶未盡的心情表露無疑,更潇灑寫出“天啟親”三字。後有董其昌跋:“老米此尺牍似為蔡天啟作,筆墨字形之妙盡見於此。”

整體言之,此帖竦瘦節體尚多,意态奇出。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