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川不成軍這句話!
可不單單隻是一句話,這是由
350萬
川軍拼了命打出來的。
8年抗戰中川軍有64萬人戰死沙場,其中263991人陣亡,356267人負傷,26025人失蹤。中國抗日軍隊中,
每5人就有一人是川軍,這就是無川不成軍的由來
。
一、抗日戰争之前
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前,川軍被認為是最糟糕的軍隊。
抗戰不足,擾民有餘說的就是川軍
在長達20餘年的軍閥混戰中,川軍各部人數雖衆,但紀律不太好,戰鬥力不很低,而四川各路軍閥混戰,川軍也就被世人稱之為
煙槍和步槍并有的“雙槍兵”。
而就是這樣一支内戰弱如雞的隊伍,在抗日戰争時卻如猛虎出山,在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二、抗日戰争之後
1937年,日軍陰謀的策劃了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争爆發。
四川是抗日戰争的大後方,整個抗日戰争期間,日軍從未踏足過的四川。而就是這麼一個可以躲避戰争的桃花源,卻在第一時間停止内戰,全部軍閥團結起來一緻對外。
因為他們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民國四川省主席劉湘是全國第一個緻電國民政府的,他表示:
四川各路軍閥願意摒棄一切前嫌,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日寇。四川還能發動30萬軍隊500萬壯丁,供糧千萬石,以表抗日決心。
然後劉湘又緻電全國:
四川兒郎們要用日寇的血,來洗刷川軍内戰的恥辱!
随後開始征兵,四川的那些以前不願意參加軍閥鬥争的兒郎們紛紛報名參軍。
可是當劉湘把一切都準備就緒時,國民政府居然告訴他:此次行動,政府不予負責!
經詢問得到了“
本省自籌
”四個冷冰冰的字。
盡管如此,劉湘依舊表示堅決抗日。他自己拿出全部資産,衆将領也都紛紛鼎力相助。不僅如此,當聽說有人牽頭抗日的時候,四川的群眾有錢的捐錢沒錢的捐人,無數熱血兒郎自費參軍抗日,甚至連乞丐都貢捐出了自己吃飯的錢。
劉湘這次見識到了什麼是人民的力量!他也見識到了人民抗日的決心。群眾都知道為抗日出力,軍人憑什麼退縮?
各路川軍将領徹底擰成一股繩,目的隻有兩個:
抗日!救國!
劉湘再次緻電全國:
蓋今日之戰,為全民族之戰,戰則猶有生機,中國民族今日已到最後關頭,唯一生路,隻有抗戰。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園内人山人海戰旗飄揚。
此行決心為國雪恥,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複,誓不回川!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
少城公園裡數萬群眾淚如雨下,這就是川軍!
72歲高齡的高尚奇,将4個兒子中的3個先後動員去參軍抗日,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範父親"王者成,送兒子王建堂時場景更催人淚下,他贈送給兒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寫道:"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于,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随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
第一批15萬川軍奔赴抗日前線,他們參與的第一場戰鬥就是慘烈的淞滬會戰,這支穿着草鞋衣衫單薄的乞丐軍,憑借着一腔熱血沖上了對日前線戰場,淞滬會戰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用一句話來形容淞滬會戰,
上去一個師最多撐兩天,下來還不到一個團
。日軍憑借優勢裝備,幾乎把國軍的精銳部隊打光了。
川軍也損失慘重,但是仍舊死戰不退,這支裝備低劣戰鬥力低下的隊伍,讓其他部隊刮目相看。
楊森帶領20軍跟日軍在陳家行來回拉鋸,陣地反複易手,川軍的裝備本來就差,打到後面沒有彈藥隻能跟日軍展開白刃戰,硬是頂着敵人的炮火,拿起大刀就向鬼子頭上砍去,20軍主力26師。全師上下5000人,血戰至最後一刻隻剩下不到600人,仍舊死死地守着陣地。
華北戰場上,川軍将領鄧錫侯率領22集團軍,翻巴山越秦嶺奔赴華北戰場。可是當閻錫山看到草鞋薄衫的川軍,直接說了句:
抗戰不足擾民有餘!
他要求川軍撤出自己的防區,川軍忍着恥辱參加了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 太原會戰。在之後的娘子關、忻口戰役也均有大量川軍的身影。
可是太原會戰最終還是以中國失利告終。而此時淞滬會戰正面戰場終究不是日軍的對手。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全面失守被日本占領,接下來他們兵鋒直指民國首都南京。
饒國華率領23軍奉命守備廣德泗安一線,可是部隊運力不足,隻有先頭部隊144師145師及時趕到,144師師長郭勳祺親臨一線指揮作戰。145師的敵人一支五千人的日軍精銳部隊,他們有坦克裝甲車30餘輛,20多架飛機。在裝備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145師陣地盡數被毀傷亡慘重。三天之後,鬼子攻破城鎮,而援軍又遲遲組織不起有力反擊,泗安最終失守,饒國華被日軍包圍于十字鋪據點,在給長官劉湘将軍寫了絕命書後舉槍自戕,以死殉國,随後不久南京失守。
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指令,南京徹底淪陷,在淞滬戰場日軍的損失也很大,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殺人競賽奸淫擄掠。
而就在南京保衛戰期間,川軍心中的支柱劉湘倒下了,因胃病被送往醫院。
1938年的1月21日,四川王劉湘病逝,他在臨終前留下一份遺囑:
抗戰到底至死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川軍更加堅定了抗戰殺敵的必勝之心,可劉湘死後川軍的處境更加困難了。蔣介石在川軍主力出川之後,已經對四川這個天府之國蠢蠢欲動,而且此時華北戰場告急,他才不樂意川軍就這麼回川。
可閻錫山一句:
抗日不足 擾民有餘!
直接拒絕了川軍。
而程潛此時壓力很小他直接說:連閻錫山都不想要的隊伍,一定很爛。
滿腔熱血出川抗戰的川軍,卻遭到了如此冷遇,川軍已經有些心灰意冷了。
這時被李宗仁出現了,他表示:
隻要能打小日本的部隊,再爛的那也是好部隊!
李宗仁不僅接納了川軍,還給川軍分發了他們一直要不來的武器,而自從南京被侵占之後,日本侵略者企圖打通津浦鐵路,是以攻擊重點放在了徐州,而藤縣是徐州的一扇大門。
李宗仁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手下的川軍,122師師長王銘章開赴藤縣,在122師出發之前軍民夾道相送,這是令川軍萬萬沒有想到的,而且李宗仁也在相送的隊伍中,這一場景令川軍鬥志高昂,川軍開往藤縣阻擊日軍。
藤縣保衛戰是川軍的涅槃之戰。川軍在抵達藤縣之後,一邊布防一邊率先對日軍發動突襲,冒着雪夜對日本發動攻勢。
可是當日軍精銳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對藤縣發動總攻的時候,川軍的防線失守了,這次是抗戰以來首次較大規模戰役中,日軍的人數超過中國軍隊的情況,師長王銘章下令,死守藤縣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城外陣地失守川軍開始跟日軍進行巷戰,川軍的抵抗意志之頑強,戰鬥之膠着,讓日軍第一次開始投鼠忌器了,但是面對比己方強大數倍的日軍,戰鬥進行了三天三夜之後,122師損失慘重援軍至今了無音訊。
随後殘存的戰士開始各自為戰,與日軍拼至最後一滴血,至18日午前,122師師長王銘章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自王銘章以下3000多名官兵戰士全部犧牲,槍聲才停止,122師全師壯烈殉國。
滕縣保衛戰無一俘虜,整個藤縣都打成了一片焦土,日軍死亡人數也高達2000餘人,雖然藤縣保衛戰失敗了,但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骨氣與血性,也為台兒莊的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後李宗仁含淚評價川軍:
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遠在延安的毛主席也評價說:
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争光!
王銘章一部川軍雖死,但整個川軍卻猶如浴火重生,爛部隊變成為了鐵血之師,無數四川的熱血男兒抱着,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敵為民族争生存,為四川争光榮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紛紛加入戰場,抗日戰場上的川軍越來越多,武漢會戰、棗宜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每一場大戰役都有川軍最少一個集團軍的參與。
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從未踏足過的四川,先後有6個集團軍,另有2個軍1個獨立旅,共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戰,約占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而傷亡也高達64萬人,八年抗戰中川軍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英勇,在抗戰的烽火中,川軍實作了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