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飛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
導讀
短信的問世已有整整29年時間,這29年裡,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短信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工具,依然在發揮着重要作用。

1992年12月的一天,沃達豐的一位工程師發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條短信,這條短信僅包含15個字元“MERRY CHRISTMAS”,但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就在前幾天,這條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短信在法國最大的獨立拍賣行奧古特以10.7萬歐元的價格,以NFT(非同質化代币)的形式成交。
短信的問世已有整整29年時間,這29年裡,全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短信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工具,依然在發揮着重要作用。進入5G時代,短信向着富媒體通信(RCS)更新,即我們常說的5G消息,各行業也在高度期待5G消息帶來的變革。
一個偉大創舉,豐富了人們通信生活
1992年沃達豐工程師發出的人類第一條短信,是一條得不到回複的短信,因為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接收它的便攜電話不具備回複短信的功能。同時,發送這條短信也不是那麼容易,
由于沒有鍵盤,短信還無法通過手機發送,沃達豐的工程師改進了代碼,使得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向手機傳輸文本這一新興的通信方式變成現實。發送第一條短信的沃達豐工程師并沒有想到,短信會在接下來多年中如此流行。
1993年,諾基亞推出了一款能夠傳輸短信的手機。此後,随着GSM網絡的完善和支援短信的手機數量增多,短信開始普及,尤其是在初期通話費用較高的情況下,短信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通話的功能。
還記得筆者在大學時期,大部分學生剛擁有人生的第一部手機,但彼時手機話費高企,且為雙向收費,并非大部分學生能夠承擔的,而短信就成為核心的溝通工具。當年浙江移動為校園學生使用者推出10元包1000條短信的套餐,是那個年代的明星套餐,很多在外省的同學朋友紛紛希望通過我們辦理一張浙江移動的SIM卡,使用這一優惠的短信包。那些年也是國内短信業務高速增長的時期,最為典型的是,每逢每年春節期間,營運商就會釋出拜年短信數量不斷破紀錄的消息。
在本世紀前10年,短信大放異彩。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統計資料,2010年全球短信發送量達到6.1萬億條,以3年翻3倍的速度增長。然而,好景不長,随着全球各地3G網絡的成熟,WhatsApp、Facebook、微信等網際網路OTT類工具的興起,短信放緩了增長速度。
如今短信存在感低,但它扔在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微信進行溝通,微信基本上侵蝕了個人點對點短信的空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語音通話造成了沖擊。如今,個人很少通過發送短信進行聯絡,短信在我們日常通信中似乎存在感非常低了。實際上,短信不但沒有退出曆史舞台,而且以另一種方式為我們服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國,短信業務的變遷可以通過以下資料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國内短信業務量變化(機關:億條,來源:工信部,物聯網智庫制圖)
根據工信部資料,2000年中國短信發送量首次突破10億條,而2001年即達到189億條,2002年達到近1000億條,接下來的10年,是短信的高光時刻,到2012年達到了峰值8973億條。2012年後,在微信的沖擊下,短信發送量不斷下滑,到2017年跌到谷底6644億條。然而,從2018年起,短信業務量又開始快速增長,2020年全年短信業務量迎來了超過1.2萬億條的曆史新高。而根據工信部資料計算,2020年全年短信業務收入超過400億元。
以中國移動為例,根據中國移動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資料,近年來的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如下:
中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和收入(來源:中國移動招股書)
過去幾年,中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基本呈上升趨勢,2020年短信業務量達到9583億條、收入292.2億元的規模,很多公衆已經陌生的短信,竟然給中國移動帶來近300億元的年收入。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從2018年開始,短信業務又重新煥發生機。雖然微信對短信業務沖擊非常明顯,但影響更多的是個人點對點短信的數量,這一方式占短信總量比例越來越小,而行業短信比例則在快速上升。随着各行業線上化業務的加速,對于業務提醒、客服服務、登入和身份驗證等需求加速,形成了對短信的大規模需求。
可以說,網際網路應用使個人短信趨于消亡,但網際網路應用提供的服務本身對于短信的需求快速上升,這正是短信業務的新形态。舉例來說,中國移動2020年292.2億元的短信收入中,來自于各行業企業的集團短信收入為252億元。
各類行業服務對于短信的需求有多大,我們可以從一組資料中看出端倪。中國通信企業協會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9月,銀行發送短信量位居第一,占所有短信發送量的比例為55.1%,按發送規模大小依次是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等企業,其中9月建設銀行短信發送量約為53.2億條,工商銀行約為35.0億條;短信發送量位居第二的行業是電信營運商,約占26.47%,主要是流量提醒、客戶服務等;網際網路平台企業中,騰訊9月短信發送量約19.4億條,淘寶約15.4億條,京東約為15.0億條。
短信與物聯網:蜂窩物聯網的一個重要通信手段
在營運商每年發送的數千億條短信中,其中有一小部分與物聯網關系密切,尤其是采用蜂窩網絡通信的物聯網應用。
早在本世紀初,營運商就開始為各行業使用者提供物聯網服務,稱為M2M業務,即機器對機器通信業務。以中國移動為例,2002年中國移動推出重鋼監控業務,開始了物聯網業務探索,此後又在福彩投注機、水務等項目提供通道業務。早期的M2M業務,短信是關鍵的資料傳輸通道,後來通過GPRS功能實作資料傳輸。
筆者十年前參與新疆移動M2M咨詢時,新疆當地的電力表集抄、無線滴灌、車務通等大量物聯網業務都采用短信采集資訊或發送控制指令,連接配接規模已達到十多萬節點,可以看出短信對于物聯網業務的重要性。
中國移動曾經推出一系列M2M業務規範的企業标準,對業務特征、技術要求、應用接口、業務流程、碼号管理、計費規則等方面做了統一規範,其中短信業務在M2M業務分類中占據重要位置。在2G網絡占據主導的時期,短信有力地支撐了營運商蜂窩物聯網業務的發展。
即使在目前以4G、NB-IoT等資料業務為主的物聯網方案中,短信依然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物聯網平台和終端、物聯網卡之間的管理配置方面發揮作用。
以中國電信為例,其物聯網産品體系中就有“翼聯短信”這一專門的産品,該産品的服務内容是“提供物聯網客戶平台與物聯網裝置間點對多點短信服務,實作客戶終端遠端喚醒、更新、啟動、參數修改等功能”。可見短信依然是物聯網平台與物聯網終端之間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
短信更新版,5G消息登場
5G時代,5G消息備受期待,被認為是短信的全新更新。2020年4月,三大營運商聯合釋出《5G消息白皮書》,描繪出5G消息廣闊未來場景。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5G消息在行業标準、平台建設、終端支援、産業生态等各個方面都實作了突破,如近日工信部正式準許了《5G消息 總體技術要求》、《5G消息 終端測試方法》、《5G消息 終端技術要求》等行業标準,支援GSMA UP2.4的終端機型超過100款等。
與行業短信對應,5G消息也有A2P的形态,即行業客戶與個人使用者之間互動的消息類型,其定位是融合OTT和APP功能的“超級APP”。對于企業客戶來說,5G消息的開放性、強安全、廣觸達、高可信性的特點,為行業客戶提供了高效的閉環應用場景,極大的減低了交易的總成本,讓政企的應用更加高效。
而對于物聯網應用來說,5G消息或許能夠進一步優化此前物聯網應用中的各類APP,形成富媒體消息與物聯網終端和應用的互動。筆者曾在《小米/華為/OPPO......能否将5G消息作為布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一文中層探讨過,對于手機廠商以及一些擁有一定實力的智能硬體供應商,5G消息或許可以作為其物聯網布局的一條主線,能夠進一步增加其物聯網生态凝聚力,尤其是将手機作為物聯網入口或總控的場景,5G消息或許能夠形成“入口的入口”。
目前,從三大營運商口徑來看,5G消息處于全面商用的前夜,各類富媒體形态,使古老的短信煥發新的生機,或許能夠成為營運商又一個新的收入來源以及生态抓手。
1992年沃達豐工程師發出人類第一條短信的内容是“聖誕快樂”,這條價值10萬歐元的短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很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今天,恰巧正值聖誕節日,祝物聯網智庫讀者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