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之後,國共第二次合作,而當時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大主力師:115師、120師和129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當時和三大主力師同級别的還陸續出現過五大縱隊,縱隊司令都是誰呢?

八路軍第一縱隊
1938年7月,當時在山東地區成立了八路軍第一縱隊,主要負責指揮黃河以北地區的山東、蘇北等地區的八路軍隊伍。下轄第115師部、.343旅和教導大隊。
司令:徐向前,政委:朱瑞(48年犧牲)。
1940年5月,第一縱隊的番号取消,由山東軍區指揮,朱瑞當年如果沒有犧牲,鐵定是元帥,因為當年毛爺爺說過新中國的炮兵元帥犧牲了,朱瑞而且一直是羅榮桓上級。
八路軍第二縱隊
1940年2月6日,為了統一太行山南部地區抗日武裝的作戰指揮,于是成立了八路軍第二縱隊。
司令:左權,政委:黃克誠,副司令:楊得志
下轄115師344旅、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3縱隊、新編第一旅、河北民軍第一旅和獨立遊擊支隊。
1941年7月,第二縱隊再次整編,楊得志任司令,政委蘇振華。
1942年那6月,第二縱隊番号取消。
八路軍第三縱隊
1938年4月,冀中人民自衛軍和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
司令:呂正操,副司令:孟慶山
下轄冀中人民自衛軍(國軍第53軍第388旅第691團)和河北遊擊軍(孟慶山上司),1938年9月發展到21個團6萬餘人,參加了百團大戰。
1943年8月24日,第三縱隊番号取消。
八路軍第四縱隊
1938年5月第四縱隊成立,下轄120師宋時輪支隊,和鄧華支隊。共5000餘人。
司令:宋時輪,政委鄧華
1939年2月,以第四縱隊為基礎,成立了冀熱察挺進軍。
司令蕭克,參謀長程世才。第四縱隊番号取消。
1939年8月,344旅(欠687團)和第六支隊,合編為新八路軍第四縱隊。
司令兼政委彭雪楓。
皖南事變後,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參謀長張震。
八路軍第五縱隊
1940年5月,八路軍第五縱隊成立。
司令兼政委黃克誠。
下轄新二旅、344旅687團,皖東北的蘇豫魯支隊,第四總隊、隴海南進支隊等。
皖南事變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