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格魯吉亞人,蘇聯政治家,全聯盟共産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上司人。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他曾協助列甯上司十月革命,列甯逝世後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任期間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成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甯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緻了烏克蘭大饑荒和哈薩克大饑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上司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争的勝利。

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縱容李森科主義,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反對派上司人以至普通幹部和群衆,1930-1953年間根據由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内務人民委員部等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槍決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于莫斯科,終年74歲。

問題是,在他擔任蘇聯領袖的30年時間裡,一直穩居權力最高峰,無人能挑戰他的地位,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其實,斯大林身邊的人對于接下來将要發生的事有着更為清醒的認識。隻要斯大林能維持政治局成員間的互相猜忌,他就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政治局委員對此個個心知肚明,然而除了暗殺斯大林外,這一切都無法發生改變。即使他的下屬腦中閃現這樣的想法,他們也會迅速打消這個念頭。暗殺的風險實在太大,因為斯大林的衛士忠實效忠于他個人。

如果有政客膽敢聚集起來搞陰謀對付斯大林,那麼其他政客就會很快聯合起來對付他們,并以此來讨好斯大林,等待密謀者的肯定是拘捕。

斯大林喜歡在下午4、5點左右吃午餐,而晚餐安排在晚上9點以後,是以整個上司層也必須集體調整他們的生物鐘來适應斯大林的習慣。蘇聯的精英上層都必須照做——他們的家庭也必須忍受這一切,這是他們維持生命和享有特權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東歐國家共産黨人的工作時間表也得按克裡姆林宮标準調整。從蘇聯到柏林、地拉那和索菲亞,黨和國家的上司者根本不敢遠離電話,因為斯大林會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間打電話過來。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斯大林努力尋找上司人互相之間說法上存在的分歧而累得筋疲力盡。他偶然間找到了一種刺探“克裡姆林宮走廊”上存在秘密的經濟而實用的方法。

斯大林還有其他秘密的資訊來源管道。1946年3月從内務部分離出去并保持獨立的MGB會定期向斯大林報告他們通過竊聽手段獲得的蘇聯上司人之間的談話。

對德戰争期間,斯大林指令在幾百萬軍事人員的房間裡安裝竊聽裝置,文職人員也沒有幸免,文職人員的房間裡也安裝竊聽裝置。甚至莫洛托夫和米高揚在1950年也被竊聽。

斯大林的另一種手段是讓他的下屬們彼此嫉妒,互有争執,而斯大林則是唯一的仲裁者。

他從不允許任何最高政治上司者在一個位置上幹得太久。不允許任何人在克裡姆林宮紮下根來,這是他的原則。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斯大林深知,未來接班人的政治命運越是充滿變數,越有利于自己的掌控。莫斯科的政治“旋轉木馬”不時地把一些人甩下來,幸存者則必須不斷地“上馬下馬”,從一個位置挪動向另一個位置。

這一複雜的工作僅僅依靠斯大林自身顯然不夠。斯大林的病痛導緻他難以像20世紀30年代和二戰期間那樣進行監管。就像列甯在1922年4月曾向他尋求幫助一樣,斯大林需要一個可以依賴的人充當耳目。

在1945年後的歲月裡,斯大林在政治上會對某人最為偏愛,有時候他會暗示這個人就是標明的接班人,但他不會明确授予其接班權,這是為了在其喪失利用價值後非常容易地将其抛棄。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可以取代斯大林的位置。斯大林控制下屬的手段不斷翻新。蘇聯部長會議在1946年時共有48個部委,每個部委負責一個龐大的國家職級部門。

斯大林的統治術 利用克格勃:把普通群眾誣陷為精神病,最多人數超過八十萬

斯大林不再親自主持部長委員會工作,他增設了評議員職位作為替代。這實際上是一個垂直的系統,斯大林指定蘇共中央的上司人分别負責幾方面的工作。斯大林需要確定整個國家服從他所設定的意圖,同時又想把流動性和模糊性作為他統治權的守護神。

評議員制度就是他的解決之道。他們經常面見他,卻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因其他機構的告密而墜入萬劫不複的境地。每個機構中的不同部門都互相競争。

政治局希望每個機構的部門盡量多,這種做法得到了斯大林的認可,也得到了斯大林的授權。如果哪個部門機構數目呈下降趨勢,則表明該部門已經處在被斯大林非難的陰影之下——甚至是領袖對其緻命的懷疑。斯大林的同僚總是生活在高壓之下,他們總擔憂會因下屬犯下的一些低級錯誤而給自己帶來災難啊。

往期推薦

系統性闡述:舉報和告密有什麼差別

那個被華山醫院王主任欺負的小藥代,選擇了報警而非沉淪與苟且 這股清流讓人看到了希望

美囯仍然是全球制造業第一,第二也不是中囯

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空戰中“存在嚴重缺陷”

新華日報/曾經的民主燈塔和自由号角 附 001 新華日報:民主主義是生命的活力附 001 新華日報:民主主義是生命的活力

甯願被開除也不願成為GM者 —— 電影《沉默的教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