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有幾位開國将軍授予的軍銜偏低,如曾為陝北紅軍創始人之一的賀晉年授少将,評定為準兵團級的解方授少将,還有被“暫授少将”的段蘇權。段蘇權将軍是我軍戰功赫赫的指戰員,紅軍時期為掩護主力撤退身負重傷,要不是一位農民的及時救助,他可能就犧牲了,其實當時組織上已認定他已犧牲,還為他舉行了追悼會,他也是唯一舉行過兩次追悼會的開國将軍。

1932年,16歲的段蘇權參加了紅軍,參軍前他就當過家鄉茶陵的少共縣委書記,對于這樣鬥争經驗豐富的革命幹部,一參軍就受到重用,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會師後,準備向湘西北進軍,留下年僅18歲的段蘇權擔任黔東獨立師師政委,與師長王光澤率領全師八百多人負責掩護主力撤退的任務。
黔東獨立師由賀炳炎一手建立,但此時師主力都編入紅二軍團,這僅有的八百多人有三百多人是傷員,全師也僅有400多支槍,很多戰士隻能拿着大刀與敵人戰鬥,但王光澤與段蘇權就靠着如此薄弱的戰鬥力量,運動靈活的遊擊戰術,借助密林的掩護,與敵人周旋,完成了掩護主力撤退的任務,但畢竟敵衆我寡,陷入敵軍包圍的獨立師在彈盡糧絕後幾乎全軍覆沒,王光澤被俘後遇害,師政委段蘇權帶着幾個人突出重圍。
在躲避敵人追趕過程中,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最終隻剩下腳踝受槍傷的段蘇權,幸虧此時他已經擺脫敵人的追趕,他忍痛來到秀山縣邑梅鎮後,就再也走不動了,此時有幾個團丁注意到他,其中一人還想取下刺刀将他殺害,幸虧一個叫李木富的當地農民攔住他們:“别殺他,這可是條人命啊,看看他有錢嗎?圖圖财就算了!”幾個團丁倒也認識李木富,就在段蘇權身上搜出一塊大洋後走了。
好心的李木富将段蘇權背到靈觀廟,又從家裡拿來被子、水和食物,讓他暫時在這裡養傷,後來覺得不安全,又把他轉移到李木富家後面一個岩洞中,為了讓段蘇權養好傷,李木富還采來藥材,一個多月後,段蘇權可以走了,覺得不能再拖累恩人了,段蘇權就拿着李木富給他做的一副拐杖,靠着一路乞讨回到家鄉茶陵。
段蘇權在家待了三年,家裡幫他找了份差事,還給他娶妻成了家,但段蘇權心裡一直惦念着自己的隊伍,1937年9月,他終于打聽到當年紅軍的消息,就放棄舒适的生活,告别父親和妻子,從茶陵一路輾轉,千裡迢迢來到山西太原八路軍辦事處,當任弼時看到段蘇權出現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激動地說:“段蘇權,你還活着啊!當年我們以為你們都犧牲了,還給你開過追悼會呢。”
重回隊伍的段蘇權終于又有了領兵打仗的機會,一路建功立業,1948年在程子華的推薦下,段蘇權接任黃永勝出任東野第八縱隊司令員,建國後他成為東北軍區空軍司令,1955年黃永勝授上将銜,但段蘇權因為三年離隊的曆史問題,被“暫授少将”,對于組織上的決定,段蘇權将軍坦然接受,但對救助過他的恩人李木富念念不忘,一直托人打聽他的消息。
直到1986年,在秀山縣政府幫助下,才找到已經86歲的李木富老人,兩位老人相見訴說當年的往事,激動的眼淚直流,為了感謝李木富,段蘇權從積蓄中拿出一千元錢送給他,但李木富拒絕了,他隻是說:“我不圖什麼,這麼多年我一直希望村外的小河上能建座橋,友善村民的出入。”在段蘇權将軍的安排下,李木富的村外建起了一座橋,并命名為“紅軍橋”,與此同時還贈送給李木富老人一塊寫着“紅軍的親人”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