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1937年9月21日,闆垣征四郎率領第5師團部從渾源翻越高山南下,襲擊守軍第17軍側背。日軍第21旅團主力則由靈丘南進,從正面進攻平型關,遭到了第33軍孟憲吉部第呂旅的頑強抗擊:日軍的援兵不斷增加,于是兩軍在平型關前展開了大戰。此時,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率領預備部隊前來增援,日軍攻勢受挫,被擋在了平型關外,無法繼續向前展開攻勢,進展不動。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9月24日,第116師師長林彪與副師長聶榮臻親自率領營以上幹部前往前線,偵察地形後決定在平型關東北方的關溝至東河南村長約10餘公裡的公路兩側山地設定伏擊陣地,用“攔頭、截腰、斬尾”的戰術殲滅由靈丘而來的日軍。24日夜間,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冒大雨進入預伏陣地,進行了充分的戰鬥部署。

26日,日軍第21旅團第21聯隊第3大隊,乘100餘輛汽車和200餘輛瑙重馬車沿公路向平型關緩慢開來,7時左右,全部進入116師的預伏陣地。由于道路狹窄,且雨後路面非常泥濘,日軍車輛和人馬擁擠堵塞,行動比較緩慢。林彪抓住戰機,指令第115師全線開火。第687團第5連連長曾賢生率部向敵沖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最後一輛汽車,切斷了日軍退路。第685團則迎頭截擊,封閉了日軍南竄之路。被擊毀的日軍汽車、馬車充塞道路,緻使兵力無法展開。第686團在老爺廟高地,擊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撲。第115師官兵越戰越勇,開始分割圍殲敵人。激戰至到午後,八路軍第115師取得了中國軍隊對日全面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為了支援八路軍第115師作戰,國民黨第6集團軍副總司令孫楚指令郭宗汾的預備第2軍主動出擊,攻擊日軍側後。25日拂曉前,預備第2軍通過澗頭、迷回村前進時,突遭受來自團城口方面工事裡的日軍炮火猛烈襲擊和包圍,傷亡三分之一左右。由于此時第115師獲得平型關大捷後,一部挺進于大、小寒水嶺上,才使郭宗汾部占穩了陣地,有力的減小了日軍對平型關正面的進攻壓力。

閻錫山鑒于楊愛源和孫楚統禦各軍的能力有限,于是指令傅作義負責平型關戰役的總指揮,并指令陳長捷的第61軍迅速援助平型關。第61軍氣勢如虹,一舉攻占了西跑池和鴉子澗。26日,日軍集中一個旅團的優勢兵力向鴉子澗守軍第434團開展猛烈反撲,程繼賢團長指揮僅剩的兩個營的士兵與日軍展開肉搏拼殺,全團官兵勇往直前,無一逃跑,直到最後彈盡援絕,程繼賢團長以下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此時,東、西跑池也展開了激戰。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後開始發動攻勢,企圖奪回西跑池。呂瑞英旅長率部頑強抵抗,接連幾次粉碎日軍攻勢。日軍重炮兵開到後,立即以強大的炮火轟擊東、西跑池及鴉子澗陣地。駐防東跑池的第8旅第622團,血戰5個晝夜,陣地也多次易手,兩軍形成拉鋸戰,山坡上敵屍累累,守軍也傷亡近三分之二,但仍然堅守不退。

此時,平型關整個作戰區域己經陷入膠着狀态。連續一周的激戰,日軍已傷亡7000餘人,闆垣征四郎經過和部下商議指令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第2混成旅團長本多政材率部偷襲茹越口,進而遷回抄襲平型關背後。茹越口是恒山和雁門山之間的要沖,是中央軍劉茂恩的第1軍和晉軍第34軍的結合部。楊澄源的第34軍雖然編制是軍級,但隻有2個旅的兵力,姜玉貞的第196旅正駐守陽明堡。是以,實際上隻有梁鑒堂部第203旅駐守繁峙,防守力量比較薄弱。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東條英機的戰術是聲東擊西,先擺出攻擊雁門關的架勢,然後,派第15旅團和第2旅團突然轉向東南,直撲茹越口,以一晝夜的急行軍,于9月28日晨一舉突破了茹越口要沖,國民黨第34軍不得不退入繁峙。為了保衛平型關戰場的後方安全,梁鑒堂旅長又親自率領剩餘的一營人馬殺回,企圖重新占領山口,但因兵力十分懸殊,梁鑒堂旅長和大部分官兵都壯烈犧牲。第19軍軍長王靖國于是急命方克酞旅長反攻茹越口,但又被日軍擊潰。9月29日,日軍占領了繁峙和鐵角嶺,對平型關主戰場和雁門關主陣地的側後方構成了嚴重威脅。

為何八路軍赢了平型關太原還是不保?閻錫山:中了東條英機的計

9月30日,面對平型關戰役此時的戰勢,閻錫山親自來前往繁峙南大營以西沙河鎮的一個小村,召集了傅作義、孫楚、楊愛源、陳長捷、王靖國等前線将領開會。經商議後,決定平型關作戰部隊全線撤退。10月1日,閻錫山下令内長城線上各路軍向雲中山、五台山、蘆芽山一線轉移,集中兵力在忻口地區組織防禦,日軍不久還是突破了防線,最終占領了太原。

參考資料

【1】劉德軍主編:《抗日戰争研究評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