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開國少将中,有不少人資曆很深,早在紅軍時期就擔任了軍級幹部,但在後來的戰鬥中,越打職務越低,像黃鹄顯就是其中之一。他為何從紅軍時期的軍參謀長,到解放前才是師長?

黃鹄顯,早在1931年加入紅軍,在紅軍大學深造後,他就擔任了連指導員、連長、紅軍總部作戰科參謀等職。他在紅一方面軍參加了四次反圍剿戰鬥,在1934年随部長征。1935年,紅一方面與紅四方面會師後,他留在了紅四方面擔任職務。
他在紅四方面先擔任了總部的作戰科長,1936年紅四方面軍被改為西路軍西征時,他被調任紅30軍參謀長。當時,西路軍麾下有3個軍21800人。部隊到河西走廊遇到馬家軍重創,很多指戰員先後犧牲,他随政委李先念等400餘人突圍到了新疆,才算保住了紅30軍最後家底。
抗戰爆發後,他先後擔任了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又擔任了造币廠副廠長、陝甘甯晉綏聯防作戰科長。可以說在抗戰時期一直在大後方,沒有立下多少戰功。這其實跟當時西路軍的遭遇過一些關系,牽扯了很多政治因素在裡面。他紅軍時是軍參謀長,到八路軍隻在後方擔任團長或者其他非戰鬥職務,可以說是刻意被安排遠離一線的意思。
經過八年的抗戰,他的考驗也随之結束,這次調任一線作戰部隊,擔任了縱隊軍區縱隊參謀長、副旅長、旅長等職。也因為1947年東北戰争需要,黃鹄顯所在的冀察熱遼軍區被劃給東北民主聯軍,并組建了8縱,他擔任了八縱參謀長一職。
他在解放時期,雖然擔任副旅長、旅長,但打得戰役并不多,直到去了東北八縱後,他才真正開始打大仗。後來,他被下放當部隊擔任了師長,參與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後,他依然擔任師長,後來參加了抗美援朝後還是師長。直到回國後,他被調任裝甲兵副參謀長。而且沒有在55年跟随衆人授銜,直到1956年才被補授少将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