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超越曆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讨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皇帝的輝煌時刻:奧托大帝

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帶領着自己的精兵良将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神聖的羅馬城,為教皇平息意大利的叛亂。在奧托強大的軍威下,叛亂者幾乎無力招架,作鳥獸散。

為了報答奧托一世的鼎力協助,同時也是為了給教會尋找一名有力的保護者,時任教皇約翰十二世在羅馬為奧托加冕,将“羅馬皇帝”的稱号送給了奧托。此次加冕的意義重大,它意味着一個會存在将近900年的大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誕生。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在962年,整個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無疑是奧托一世,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也無疑是神聖羅馬帝國。在加冕之前,奧托已經帶領着德意志諸侯們,擊敗了不斷東侵的馬紮爾人,帝國邊境的安全在奧托的力量下得到了鞏固;之後,他又成功平息了德意志帝國内部的公國發生的叛亂。無論是内戰還是外戰,奧托以及他統治的德意志國家都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其領土與影響遠超凡爾登條約後的東法蘭克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在奧托獲得皇帝稱号之後,他更是以這附帶神聖性的頭銜,君臨德意志貴族與與其他國家之上。為他加冕的教皇,也不得不服從于奧托的威望之下。約翰十二世宣布,教皇要永遠忠于皇帝,皇帝有權幹涉教皇的繼承人問題。可以想象得到,在奧托那個時代,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真正的皇帝,其權勢淩駕于教皇與帝國内的諸侯之上。

然而,在300多年後的13、14世紀,皇帝的權勢便跌落到谷底。教皇不再受皇帝控制,教宗的繼承人由教會内部決定,有時,教皇的權力能淩駕于皇帝之上,例如著名教皇英諾森三世,他曾與皇帝敵對,并另立一名新的皇帝;各地的諸侯也不再畏懼皇帝,他們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實行完整的主權,皇帝的指令與官吏無法影響他們的決策,而皇帝則由強大的選帝侯們選舉。

在歐洲曆史上,帝國皇帝地位的衰敗是個令人矚目的問題。曾經威風凜凜的皇帝,竟然在幾百年内,就變得位如虛設,其權力僅僅相當于帝國内的一個大諸侯,而不再是帝國的主宰。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是因為教皇麼?非也

很多人認為,皇帝權威的衰落,是因為教皇占據了精神世界的統治地位,在宗教氛圍濃重的中世紀,基督教的頂點——教皇自然成功取代了皇帝,成為歐洲的主宰。

這個說法很有問題。在一定時間内,教皇的權勢确實超越了皇帝,比如著名的卡諾沙觐見事件中,皇帝亨利四世因為惹怒教皇而被革除教籍,為了求得原諒,亨利四世不得不在教皇居住的卡諾沙城堡前跪了三天三夜。不過,教皇之是以可以壓倒亨利四世,其原因并不是教皇在意識形态上的優勢地位,而是因為當時的貴族也在反對亨利四世,教皇隻是趁機與貴族聯合而已。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而且,卡諾沙觐見後,教皇也沒有在與皇帝的争權中獲得勝利。亨利四世在此次事件後,勵精圖治,再次獲得優勢地位。皇帝的權威在紅胡子腓特烈二世時期再次到達頂峰,這一切都說明,教皇并無能力徹底削弱皇帝的權威。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另一件事也可以作為教皇并非皇帝權威幾近消失的罪魁禍首:皇帝權威的最低點要數13—14世紀的大空位時期,而在此時,教皇的權威也同樣衰落。

阿維農之囚便是在這個時代發生,教皇蔔尼法斯八世與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在“國王是否有權對教士征稅”這一問題上産生了争執。蔔尼法斯八世用管用手段:開除教籍對抗腓力四世。但腓力四世更是個狠角色,他當衆焚燒了教皇的通谕,還直接派軍隊将教皇劫持。蔔尼法斯八世受到了驚吓,不久後便病死。腓力四世勝利後,推舉法國主教為下任教皇,并将教廷遷至法國控制的阿維農,這之後,教皇權力也經曆了一段衰落期。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若教皇是皇帝權威衰落的原因,那麼此時的教皇應該因為戰勝了強大對手,而登上權力巅峰了,但實質上,此時的教皇也處于衰落期。

分心的皇帝

那麼,皇帝權威衰落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英國曆史學家詹姆斯布賴斯在著作《神聖羅馬帝國》中,将皇帝權威衰敗歸結于皇帝同時涉足的領域過多,他無法集中精力進行一樣事業,而要将力量分散至各個方面,其結果是,皇帝在哪一個方面都顯得力量不足。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從建國起,直至皇權的最低點——大空位時期,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從來不乏志才兼備的明君。他們希望延續奧托大帝的事業,将神聖羅馬帝國建設成幅員遼闊、所向披靡的國家,他們将自己視為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與統治者,四處伸張自己的權力。富庶的皇帝領地為他們提供了發揮才智的資本。

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又太多:他們需要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以壓制蠢蠢欲動的大諸侯們;他們在神職任命權與加冕儀式的程式問題上與教會勢力進行你死我活的鬥争,以此保證自己才是真正的統治者;他們對帝國邊陲的匈牙利、波蘭等國施展權威,希望将它們納入到自己手中。

當皇帝們将注意力與實力分散到每件事上之後,他們無法完成每一件事。相反,當他們在某一方面的事宜上遭遇失敗後,這些失敗會反過來損害皇帝們已得到的東西。

意大利的統治權是令每一代皇帝都朝思暮想的東西。如果他們能獲得羅馬人成就霸業的起點,這無疑會令皇帝們的王冠更加耀眼,而且富庶的意大利城邦可以極大的增強皇帝的經濟實力。

可是,收益越大,難度越大。意大利城邦早在查理曼時期,就已經成為皇帝領土之一,每一代皇帝都可以宣誓其對意大利的主權。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但是,意大利城邦雖然臣服于皇帝,但也隻是在外交上的臣服而已。意大利城邦有着幾百年的自治傳統,他們對自由與獨立的渴望,并不比皇帝對領土與權力的渴望差。皇帝們的官吏與指令無法改變城邦政局,他們隻能靠形式上的臣服來維持威望,而不能利用富庶的意大利。

神聖羅馬諸帝們自然了解到這點,他們從很早就開始幹涉意大利事務,希望令意大利臣服。其中最強有力的一位要數紅胡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他籌集資金,對意大利進行了一次軍事侵略,但結局卻令人失望:他的軍隊被意大利人打敗,在帝國内的威望大大下降。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後面曆任皇帝都希望恢複對意大利城邦的統治,但一個接一個的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在此期間,教皇近水樓台先得月,将自己定位為意大利城邦自由的保護者,成功拉攏了各自治城邦,将它們作為與皇帝争權的重要籌碼;而諸侯們趁着皇帝将精力放在意大利身上、無力整頓國内事宜時,與皇帝讨價還價,獲得了自由支配自己領地的完整主權。

皇帝對意大利征服的失敗,是壓倒皇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之後,皇帝便不再擁有奧托一世及後面幾任繼任者的無上權威,而僅僅是一個大一點的諸侯,隻能面對着分裂的帝國,感慨自己的無力了。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怎樣失勢的?原因是一心多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啟蒙時代的餘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