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稱為最神秘的中國民營企業,是因為它擁有獨立的「法規」,并以這種「法規」為準繩,形成了一套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堅持自我批判。核心就這四條,是華為公司30年成功基因的總結。
華為究竟有多強,美國已經給出了答案!華為從通信領域發家,随後又在智能手機以及作業系統等領域取得戰績,現如今,華為已将目光投放到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在華為旗艦新品釋出會上,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AITO品牌,正式推出問界M5。
問界M5是華為與賽力斯的第二次合作,也是AITO品牌的第一款車。如果說此前的賽力斯SF5隻是華為在智能汽車上的淺嘗辄止,那問界M5絕對是深度參與了。
據介紹,華為除了提供關鍵的汽車硬部件之外,手機的工業設計團隊、使用者體驗團隊也參與到合作當中,和車企之間的研發更加緊密。
在釋出會上,餘承東三次提到“碾壓燃油車”,九次形容問界M5擁有“百萬豪車級體驗”,對标了包括保時捷 Macan、奔馳GLC、奧迪Q5L等多款豪華SUV。
價格方面,後驅标準版-25萬元,四驅性能版-28萬元,四驅旗艦版-32萬元(均為綜合補貼後價格)。
這款問界M5的設計是華為、銷售是華為的各大華為旗艦店,将在42個城市180家華為門店展示,2022年1月20日陸續在118個城市500家華為門店開啟試駕,春節後開始傳遞。
在這個顔值決定關注度的時代,問界M5外觀真的普通,真的很像一款試水車型。這不僅讓春公子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華為手機,大家還記得2011年的華為手機是怎樣的口碑、品牌和銷量嗎?
一輛增程式車型居然跟燃油車比性能、跟純電車比續航?餘承東是不是吹噓的有點過頭了,這款華為M5最大的亮點應該是鴻蒙系統了。
今天的問題來了,為什麼都是一些小的不知名車企與華為合作,而像上汽這樣的汽車廠商對華為說拒絕呢?
其實也很好了解,大的汽車企業害怕華為,不會合作,因為從小做大不容易,做品牌已經投了太多的錢,而小的汽車企業撐不起華為的汽車夢。
因為常說的電池,電機,電控,以及雷達,系統,華為占了四個,隻有電池沒有,但電池可以找甯德或者比亞迪,這麼完全的整合方案是會把合作的車廠完全控制的,況且這一整套還沒有第二家在賣。再加上華為又不是上市公司,其他公司又不能持有華為的股份,加之華為一貫強勢的作風,讓很多傳統車企對華為“遠而敬之”。
華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是以華為表示永不造車,立志當博世,賦能汽車行業。
可從餘承東在釋出會上的表現來看,餘承東如此賣力的吆喝,這不僅讓衆人有了一些想法。
那就是華為自己研發了一款汽車,找了個代工廠,用别人的生産線把汽車做出來,強行貼上别人家的商标,結果說自己沒有造車,隻是幫助别人造好車而已。
華為在造車的邊緣瘋狂的試探,華為有自己的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對市場的把握。一不缺錢,二不缺技術,華為說自己永不造車,你們信嗎?反正春公子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