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的誕生驚醒了中國,蘇聯的滅亡警示着中國

蘇聯的誕生驚醒了中國,蘇聯的滅亡警示着中國

文/行走斯圖卡

30年前的12月26日,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緩緩落下。這标志着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30年後的今天,這件事再度成為很多人讨論的話題。西方在緬懷當年冷戰的“勝利榮光”,而我們更多的是替曾經的“老大哥”一聲惋惜。

當年促成蘇聯解體的主要人物大多數都不在了,但是末代上司人戈爾巴喬夫還在。他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提到了冷戰結束對美國的影響,以及對目前美俄關系的看法。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解體讓美國以“冷戰勝利者”自居,變得“傲慢且自信”,進而促成了北約東擴、加劇了美俄沖突。

他還将蘇聯解體形容為“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且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但是他對“俄羅斯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對于他的話,很多人并不買賬。有網友稱,戈爾巴喬夫才是給蘇聯做棺材的那個人,葉利欽等人隻是将蘇聯推進棺材裡,蓋上蓋子、釘上釘子!美國也不是被蘇聯解體沖昏了頭,而是被當時戈爾巴喬夫等人的慷慨,感動得涕淚橫流,進而失去了理智。

但是蘇聯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解體,有很多種說法,一本書都講不完。放到今天,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西方那些冷戰老僵屍們,總是将中國視為“第二個蘇聯”,總想着築起冷戰鐵幕,然後靜待中國走上蘇聯的老路。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将“冷戰勝利”形容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最經典的論調莫過于“美吹祖師爺”弗朗西斯·福山的“曆史終結論”;但是冷戰結束30年後,曆史沒有被終結,西方的統治地位眼瞅着搖搖欲墜。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當年西方以“冷戰勝利者”的姿态自居,實際上掩蓋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尤其是在中國複興和崛起的背景下,西方社會的缺陷愈發地顯現出來。

可以說,中國用實際行動打破了西方編造的虛假叙事,讓其他國家明白,西方模式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發展模式,任何國家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更适合自己的前進道路;這也是西方眼下對中國恨之入骨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有了對比,它們就很難繼續在國際上搞“傳銷”。

現在西方不斷将中國形容為“第二個蘇聯”,用“冷戰”的老辦法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華盛頓不斷強調自己有“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其他國家談話的資格,其實想傳遞的消息就是,“任何國家必須聽從美國的安排”——從這一點來說,戈爾巴喬夫說美國“昏了頭”還是有點道理的。

看得出來,美國冷戰後的“單極時刻”,讓華盛頓有些人飄了。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12月20日參加美國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時,談到了上任以來的一些感受。秦剛大使指出,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無知到了仍然吃驚的地步,依舊抱着“家長訓斥小孩”的态度跟中國說話;他還指出:如果有人認為發動新冷戰就能戰勝中國,那是不可能的實作的,因為中國不是僵化的蘇聯,善于從失敗中學習,中國也一直從蘇聯解體中汲取教訓。

對于蘇聯,其實我們的看法是很複雜的。蘇聯的誕生驚醒了中國、它的發展又引導了中國;蘇聯的強盛曾經幫助過中國,它的威脅又磨砺了中國,最後它的滅亡一直在警示着中國。

對于這個“用生命給我們做教材”的北方鄰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英特納雄耐爾的星火傳遞下去,這是最好的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