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其實不弱,它隻是敗給了農耕文明的宿命

宋朝是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朝代。

這個由職業軍人趙匡胤建立的王朝,偏偏是一個對外作戰疲軟,文化上卻極其燦爛的朝代。

錢鐘書曾說: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幾個時代一向是相提并論的,文學就說“唐宋”,繪畫就說“宋元”,學術思想就說“漢宋”,唯宋不可或缺。

可見宋朝在文化上的成就之高。

可是,宋之“積弱”,也是有目共睹的。它是中國曆代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中疆域最小、對外賠款最多的一個。

宋朝其實不弱,它隻是敗給了農耕文明的宿命

對于宋朝之弱,曆來最為人诟病的是以文制武的軍事制度,認為正是文官領軍,才導緻了宋軍的戰力低下。

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

實際上,宋朝的文官領軍制度,在中國曆史上并非孤例,大明王朝也同樣如此。在明朝末年的對内對外戰争中,大凡叫得上号的猛人,比如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等等,都是文人出身。

是以說文官治軍,并不代表軍事力量一定比較薄弱。

說到底,兩軍對壘不是一對一的單挑,軍事首長并不需要親自上陣砍人,是不是行伍出身,實際上關系不大。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著名的軍事統帥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等,也都是文化人。

實際上宋朝的軍事力量并不弱。

宋金之戰,早期由于徽宗、欽宗兩位藝術家的不作為,确實敗得沒多少顔面,但是後期宋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不單嶽飛、劉琦等名将對金戰績不俗,一介書生虞允文,也曾在采石矶大破金軍。

即便到了王朝末期,一代戰神孟珙在滅金的戰鬥中也先于蒙軍攻破金國首都,最後在抗蒙的戰争中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宋朝的最後一個對手蒙古汗國,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碰到的最強對手,也是被普遍認為比較文弱的南宋。

蒙古人在歐亞大陸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但是打南宋,卻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

從窩闊台到元世祖忽必烈,從南宋端平元年至祥興二年(公元1234—1279年),蒙元軍隊攻滅南宋,用了整整46年的時間。

為了拿下南宋,蒙古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正是在攻打南宋期間,窩闊台的繼任者蒙哥大汗戰死在了釣魚城下(今重慶合川釣魚城)。

這是一個改變世界格局和曆史的事件。

蒙哥死後,歐亞戰場上的蒙軍各路諸侯紛紛傳回漠北,為争奪汗位大打出手,大一統的蒙古汗國就此分崩離析。此後蒙古騎兵再也無力西顧,歐洲文明躲過了緻命的一劫。

這就是西方的史學家,将南宋的釣魚城稱着東方之聖城麥加的原因了。

宋朝其實不弱,它隻是敗給了農耕文明的宿命

宋朝外戰“疲軟”,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運氣太差,對手一個比一個強,一個比一個野心大。

早期的遊牧民族,比如漢之匈奴、唐之突厥,軍事行動的目的僅止于打秋風,對中原王朝沒有緻命性的威脅,是以戰略的主動權一直在漢唐之手。打不打、什麼時候打,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比如漢朝初期,從漢高祖到文景二帝,實力不足時可以選擇休養生息,不必擔心匈奴進攻長安(當然也付出了和親的代價)。

但是宋代的情況就很不一樣了。不管是金人還是蒙古人,念茲在茲,都是要消滅宋朝、占據漢人的花花世界,是以它們對宋朝的威脅一直都在。

一個王朝不可能始終處于巅峰,虎視眈眈的對手随時都可能“趁你病、拿你命”。有這樣的對手存在,實在是防不勝防,稍微打個盹就要付出代價,靖康之變即是一例。

更加悲催的是,到最後,在宋朝存續了近三百年之後,上天又給它送來了一個無解的大BUG。

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汗國,是一台完美的戰争機器,在當時的世界無人能敵。試想一下,在漢民族建立的王朝之中,有哪一個在後期還可以抗衡這樣的對手?

答案是沒有,一個都沒有,哪怕是強大的漢唐,立國300年後面對蒙古鐵騎照樣無計可施。

有人說漢唐的雄主不會給敵人成長的機會。但是西夏、大遼、金朝、蒙古人并不是在同一時間段崛起的,靠一兩位君主将他們全部扼殺在搖籃中,實在是太過一廂情願了。

是以,如果異地相處,漢唐的結局應該不會比宋朝更好。

這或許隻能用宿命來解釋,因為說到底,野蠻戰勝文明,才是冷兵器時代的常态。

原因很簡單,在冷兵器時代,科技文化的先進性,并不能讓一個民族在戰場上占到多大的便宜。比如宋朝在裝備上的那點優勢,在遊牧民族騎兵的機動性面前,基本可以忽略。

宋朝其實不弱,它隻是敗給了農耕文明的宿命

如果說軍事上宋朝還有槽點的話,在軍事之外,兩宋都是神級的存在。或者可以說,宋朝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文化、科技最為繁榮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巅峰。

宋朝的繁榮,與它寬松的政治環境是分不開的。

兩宋實行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國家,大是大非的問題,是需要“公議”的。

所謂公議,簡單來講就是群臣聚集在一起,對有分歧的重大國是進行公開讨論,并形成最終決議。重要的是,這個決議,皇帝是需要執行的。

公議制度是對權臣和皇帝的限制,是以皇權在宋代明顯弱于曆朝曆代,文臣的地位則相反。

關于這一點,想發言的人有不少。

比如那個拖着宋真宗上城樓督戰的寇老西;比如那個把唾沫濺到宋仁宗臉上的包黑炭......

事實上,宋朝的皇帝不僅對朝臣寬容,對在野的文藝老中青,也是很能忍的。

比如李清照姐姐,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詩句打臉逃跑皇帝趙構,照樣安然無恙。

除了富裕程度超過漢唐外,宋朝人的自由度也非其他朝代可比。它是一個沒有宵禁的朝代,在汴京和臨安這樣的大城市,市民的夜生活是很豐富的,這是中國曆史上的唯一。

這樣一個朝代,多少值得一點掌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