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民藝研究離不開點滴積累和腳踏實地,需要做好以田野調研為代表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到民間去”。

12月28日,“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2(S2)展廳對公衆開放。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承辦。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展廳現場 攝影:餘冠辰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展覽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的民藝收藏、民藝研究與藝術創作為主體,展出500餘件(套)傳統民藝作品和當代藝術創作,全面展示民間藝術珍藏、研究及其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轉化與發展,生動反映當代民藝工作者紮根民間、傳承匠心的價值追求。

南都記者在展廳現場看到,展覽共分為跬步千裡、采珠撷絲、拓福納靈、追光逐彩、匠心傳承五個部分,主要包括民藝收藏、民藝研究、藝術創作三方面的内容。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百福骈臻(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千祥雲集(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第一單元“采珠撷絲”以展品《百福骈臻千祥雲集》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中國傳統民間刺繡工藝及潘魯生手繡作品的“由點及面”和展現傳統紡織工藝、木工工藝與潘魯生線性作品的“方寸經緯”兩個部分。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五谷豐登(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風調雨順(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第二單元“拓福納靈”以展品《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中國傳統印刻工藝及潘魯生年畫、木刻作品的“印刻歲月”和展現傳統瓷繪工藝與潘魯生瓷闆彩繪作品的“瓷韻流華”兩個部分。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福虎鎮宅(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鳳凰來儀(纖維 手繡,潘魯生,2006,120x240cm)

第三單元“追光逐彩”以展品《福虎鎮宅鳳凰來儀》為切入,具體包括展現民間剪紙藝術、皮影藝術與潘魯生“影子”系列作品的“光影之趣”和展現中國傳統彩印花布與潘魯生彩墨作品的“斑斓彩意”兩個部分。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展覽的序言“跬步千裡”介紹了潘魯生教授及其團隊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準繩,通過足迹遍及祖國大地的民間田野調研工作,“到民間去”發現、發掘、采集、記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态标本,深入研究内在其中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結語“匠心傳承”則介紹潘魯生教授作為教師的民藝教學工作和作為藝術家的展覽交流活動,并展示他在全國範圍内對傳統民間工藝、少數民族工藝的考察和由此為靈感進行的當代創作表達,以及飽含其團隊多年調研成果的學術著作。

此次展覽采用民藝藏品和藝術作品融合展示的方式,更加直覺地讓觀衆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為當代藝術創作帶來的深厚滋養,以及當代藝術創作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同時,展覽展出的傳統民藝藏品涉及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河南、河北、四川、重慶、廣東、湖北、天津、吉林、甯夏、新疆等全國多個地區,包括傳統刺繡、紡織、木刻、印染、年畫、泥塑、剪紙、瓷繪、皮影等豐富的工藝門類,還展示了潘魯生教授帶領學術團隊進行的田野調研、教學、展覽活動照片與視訊,其走過的足迹地圖,以及出版的代表性學術研究成果,展現出“到民間去”的傳統民間手工藝保護工作應當是全國性的,是面向更加廣袤的中華大地、絲路山川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的搶救、保護與弘揚,需要開闊的視野和胸懷,也離不開文化的交流、融合與創新發展。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傳統民藝作品混搭當代藝術創作,潘魯生帶你“到民間去”

由于開展時間正值2022年虎年新春佳節之際,展覽的三個主體單元都進行了與“虎”有關民間藝術品的展示。這既是傳統民藝來源于人們生活、溫暖着人們心靈的直覺表達,又是以“虎”為代表的民間傳統藝術元素在漫長的歲月中曆久彌新、不斷傳承的有力證明。希望這個展覽陪伴觀衆度過一個開心難忘的春節。

展期預計為2個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