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從很多古詩詞中可以感受到秦始皇的厲害,作為統一文字、貨币、度量衡的先驅者,他的出現是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這些貢獻外,令人敬佩的還是他統一六國的膽識和謀略。
秦始皇22歲親理朝政後,短短17年時間就做到了統一六國,他鑄造的兵器、采用的戰鬥政策,直到今天仍是很多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

就拿秦劍來說,塵封地下兩千年被修複以後,戰鬥力仍然不減當年,測試可以輕松劃破多張紙,最令人驚訝的是,沒有鏽蝕之處,可見當時秦朝鑄劍技術的實力。
除了兵器外,秦始皇為了穩固自己地位,将自己改稱為皇帝,為的是彰顯地位更好地管理天下,秦始皇廢除了藩王諸侯制和貴族制,建立統一管理體系,目的很明顯,他希望天下蒼生隻聽命他一個人。
但由于根基不穩,六國覆滅後餘黨仍在煽風點火,秦始皇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效果雖然很顯著,但最後也落了個暴君的稱号,引來百姓怨恨。
那麼有人會問,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呢?可能在你意料之外。
南韓
最先被秦國統一的是實力最弱的南韓,由于地理位置不占優勢,南韓大部分領土被其他國家所包圍,它确實有想攻打秦國的想法,但又害怕被秦國吊打。
當秦國戰勝趙國後,秦國開始攻打南韓,由于實力懸殊太大沒做太多無謂反抗就認輸投降了。
或許是這一點,讓南韓君王在秦國享受待遇很好,曆史上韓王信就是韓襄王姬倉庶孫,從這一點能夠看出,秦始皇并未對南韓趕盡殺絕。
從另一個角度想的話,南韓作為第一個投降國家,秦始皇是想樹立一個優待亡國之君的好形象吧。
可好景不長後來發生叛亂,還是讓秦始皇痛下殺手,處理掉了韓王安。
趙國
第二個被秦國征服的是趙國,于秦始皇而言趙國和他是世仇,長平之戰後讓趙國元氣大傷。
當時秦國趁趙國發生地震鬧大災荒的機會,派兵攻趙,雙方僵持了一年多時間,秦國使出“離間計”,趙王輕信謠言暗殺李牧和司馬尚,秦軍順利進入趙國,攻城略地。
但趙國王室依舊是秦國大族,鼎鼎有名的趙高、趙佗都是趙國人,雖說是世仇關系,但秦始皇還是很信任他們的,并未對趙國國君趕盡殺絕。
魏國
秦國和魏國一直都是冤家,魏國雖然不怕秦國,但畢竟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相差較大,實力完全被秦國碾壓。
當秦國大軍進攻魏國城内時,這裡不得不誇獎下魏王,縱然秦軍兵臨天下,但甯死不投降,親自帶兵背水一戰。
秦軍的戰鬥實力不是吹噓出來的,很快便引來了黃河之水,将大梁淹沒,無奈之下魏王隻能繳械投降,秦始皇是如何處置魏王的《史記》中并未記載,但從當時情況分析也是難逃一死。
楚國
當時六國之中實力最強、領土面積最大的無疑是楚國。
當時楚國擁有今河南西部及東南部,山東南部,湖北、湖南兩省,洞庭湖以東和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全部,可見其實力。
秦始皇準備進攻楚國時,王翦說需要60萬兵力,最初秦始皇覺得是王翦年紀大沒有年輕時英勇了,可後來證明,沒有60萬精兵是攻打不下楚國的。
結果很明顯,信誓旦旦帶領20萬大軍出戰的李信戰敗,後來秦始皇派王翦率領60萬精兵遠赴楚國,俘獲楚王負刍。
楚王負刍被秦國虜獲後,史書中并未有對關于他的記載,但根據其他史料分析,楚王被俘後,楚國将軍項燕擁立昌平君熊啟為新楚王,繼續和秦國做抗争.
可惜,還是沒招架得住秦軍鐵騎的攻打,熊啟兵敗身亡,楚國再無翻身之時。
燕國
雖然秦始皇滅掉六國完成全國統一,但每個國家都有後人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準備複國,唯獨燕國是被秦始皇徹底滅國的。
當趙國被秦國納入囊中後,燕國太子為了反抗這種霸道獨行的統治制度,派出荊轲刺殺秦王,最後的結局我們也都很清楚了,荊轲失敗秦王大怒,随即發兵開始攻打燕國。
當秦軍攻下燕國都城薊時,燕王喜與太子丹一路逃亡至遼東地區。
燕王喜為了求和保住燕國不被滅亡,将太子丹的首級奉獻給秦王,起初秦王答應了這個請求。
但好景不長,六年後秦王還是出兵攻打燕國,燕王喜被秦軍活捉,從此燕國世系從中國曆史上消失,燕王之後再也沒有聽說過。
齊國
當時秦國和其他國家打得火熱時,齊國一副吃瓜群衆的樣子,秉承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原則。
面對其他國發來的求助信時,他采用無視的态度,以此向秦國表明自己立場,試圖攀上秦國這個高枝。
這種局勢下,秦國自然“願意”和齊國交好,畢竟此時的重心是收複其他國家,齊國既然主動示好,就索性收下這份好意,晚一點再收拾他。
當其他五國退出曆史舞台後,秦國出征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但秦始皇對待他可不像是“好朋友”。
秦始皇将齊王建軟禁起來,不給他提供任何食物,最終齊王建是活活被餓死的,可以說齊王建的結局是六國國君中最慘的一位吧。
結語
秦始皇在對待六國國君的态度雖說沒有趕盡殺絕,但也可以說是“斬草除根”了。
後來秦始皇以暴執政遠近聞名,想要起義複國的人,多半也都打消了這個念頭以隐匿于世度過餘生。
雖說對于秦始皇這個人物,評價兩極化嚴重,但他對曆史所作出的貢獻是無法抹去的,千古一帝的名号一點也不為過。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