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中國古代的帝王将相都具備有極高的文化素養,哪怕是劉邦、朱元璋這樣布衣出身,被人們稱為“文盲皇帝”的開國皇帝,也各自有千古流傳的名篇存世。而在開國皇帝之後的皇帝,基本都是從小就接受了極為嚴格的學術教育,能夠在學術方面稱為“大家”的人,如曹丕、李煜等等,另外這種現象在滿清時期也非常的明顯。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滿清的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任,曾經寫過一篇回憶錄《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根據他在文中的記載,滿清皇子們早晨四點多就得前去書房讀書,到下午四點多才能夠離開,一年休息日僅有六天半,同時還要進行練武騎射等等。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可見滿清皇子們的生活其實相當單調枯燥,不過也正是這一種單調枯燥的生活,讓很多的滿清皇帝都有着很高的文學、書法水準,如康熙、雍正等等,而雍正的兒子乾隆皇帝那也是有着極高的文學審美水準,并且由于自己是皇帝沒有幾個人敢反駁他的緣故,他直到去世都對自己的文學水準有着極為良好的自我認知。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乾隆皇帝在身為皇子的時候,就經曆了極為嚴格的文學訓練,是以他能夠寫詩,著名的《飛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就是出自他的手筆,雖然作為點睛之筆的最後一句是由紀曉岚所作,但也可以見得乾隆皇帝的才華。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具有着如此傑出才華的乾隆皇帝,對于國家的文學教育事業自然極為熱心,他不僅僅身體力行地每天寫詩,以從出生開始就兩天寫三首詩的速度,寫下了4萬多首詩,而且對于選拔優秀人才的科舉考試看得極為重要,每一次殿試的時候都極為用心地根據自己的意見去選拔人才。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人們其實很難從文學方面去争論出一個上下高低,但是科舉考試畢竟是一場考試,所有參加考試的人們不僅僅想要獲得通過,而且還會想要獲得第一名,成為皇帝欽點的狀元,那不僅僅是一種巨大的榮耀,同時也是對于自己才華的證明,然而若是兩人才華不相上下怎麼辦呢?

乾隆皇帝在有一次主持殿試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兩個考生的表現同樣優秀,主考的官員也無法定奪,在萬般無奈之下就隻能夠請皇帝來進行最終裁決。乾隆皇帝當場就親自出了一個考題,結果一個考生聽了之後當場就扔筆走人,但是卻是以而被乾隆欽點為狀元,這是為何呢?

乾隆親自出一考題,一考生當場扔筆走人,卻是以成為狀元

原來乾隆皇帝出的考題是一個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五個字不僅對應着火、金、水、土、木五行,而且還構成了一個極其優美的畫面,基本不可能對出下聯,這個考生一聽就知道這個題目無解,是以乾隆皇帝認為他的腦子反應很快,對其極為贊賞,于是就将其欽點為狀元。

參考資料:《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乾隆皇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