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大金國志》記載,楊妙真“勇而有謀,少為群盜,聚衆萬人”,是個智勇雙全的女中魁首。在與李全的紅襖軍火拼時,楊妙真與李全進行了比武。《大金國志》記載,楊妙真“飛馬植槍,深入一尺”,讓李全拔槍。李全也是當時名震一時的高手,《齊東野語》記載李全所用的鐵槍“重可四五十斤”,武藝精湛,江湖人稱“李鐵槍”,結果他這次卻栽了,“全不能拔,下馬屈服”。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隋唐嘉話》還記載了秦叔寶的一項絕技。李世民平定洛陽王世充時,曾經派秦叔寶到洛陽城下挑戰。秦叔寶慨然領命,挺槍躍馬來到城下,亮了一手絕技。他在城下縱馬奔馳,然後把手中長槍奮力投擲向地面,長槍當即深深刺入地中,然後他打馬回營。

秦叔寶這一招,民間稱之為“飛馬植槍”,是古代武将比拼武技的一種手段。一方武将憑借自己過人的力氣,然後充分結合戰馬的速度與沖擊力,把長槍脫手刺入地面,讓對方來拔,拔不出就算輸了。洛陽城中的守軍看見後,立即派人拔槍,結果面子丢大了。先是一個人拔,大槍紋絲不動,最後“城中十餘人,共拔不能動”,簡直成了老太太拔蘿蔔,真是好尴尬。秦叔寶得意洋洋飛馬而來,“複馳馬舉之以還”,輕松拔槍絕塵而去,讓唐軍士氣大振。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飛馬植槍,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技術含量,使用者既要膂力過人,還要巧妙結合戰馬的速度,同時兼顧刺入地面的角度和深度,各項因素缺一不可,才會達到長槍入地拔不出的效果,難度極高。是以這項絕技,自秦叔寶使用之後,就在史書記載中失去了蹤迹,數百年無人用過。楊妙真與李全比武,使出與秦叔寶一模一樣的絕招。楊妙真和秦瓊一樣祖籍山東,有可能是從秦瓊後人那裡學。從此兩人合兵一處,成為當時縱橫江淮的一股強大武裝勢力,以至于蒙古、金國、南宋都争相拉攏他們,想把這支隊伍收為己用。楊妙真夫妻二人則擁兵自重,周旋于三國之間。李全戰死後,楊妙真獨掌大權,統率數萬精兵,徹底成了山東地區的女軍閥。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李璮是李全與楊妙真的長子。公元1232年,楊妙真觐見蒙古大汗窩闊台,然後主持了山東、淮北軍政,被稱為“楊行省”。不久主動引退辭職,讓兒子李璮承襲職位。又過了數年,她就在山東故世了。但楊妙真的九轉梨花槍法卻流傳了下來,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楊過的父親楊鐵心即為楊家槍後人的原型。在明代,楊家槍名聲很大,被譽為最上乘的槍法,古代兵書《武編》、《紀效新書》、《陣記》等書均有記載,是為當時山東等地專習。戚繼光更是對其推崇備至,稱為槍法之始。戚繼光抗倭時,更是把槍法改進後命士兵演練,痛殺倭寇。當地群眾也沒有忘記當初這位抗金女英雄,曆經數百年,楊妙真的城寨遺址至今仍儲存着,山上摩崖刻石“楊四娘子此山下寨”8個大字,也風骨依然、清晰可辨。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随着蒙古勢力的擴張,李璮也借機擴充勢力範圍,幾乎涵蓋山東半島。公元1252年又舉兵攻占南宋北境的海州,随後又連拔南宋漣水四城,與南宋隔淮水相望。可以說,李璮是蒙古統治下在漢地實力最大的漢族世侯,繼其父母統治山東達三十餘年。李璮秉承父親李全的優點,采取各種手段,鞏固擴大自己的權力。

山東益都一帶民戶在蒙古窩闊台汗時期分封給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斡赤斤家族的份子,也就是賜給了鐵木格斡赤斤家族。李璮很會利用這一關系,娶鐵木格斡赤斤嫡孫塔察兒的妹妹為妻,也就成了黃金家族中“東諸侯”之長的女婿,蒙古驸馬。正是這種身份令李璮在北方漢族諸侯中最為桀骜不馴,當年蒙哥汗攻宋,幾次調他的兵馬,他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并且在境内招賢納士,修繕荒廢多年的文廟等,禮聘儒生,鞏固自己的勢力。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元朝發行的中統鈔,而李璮卻拒絕使用,境内隻許流通南宋政府發行的紙币會子。李璮與同鄉時任中書省平章政事的王文統關系密切。公元1261年,忽必烈又一次率軍征讨漠北諸王反叛,李璮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準備反叛,忽必烈察覺到李璮的陰謀,火速傳回京城。李璮想不到忽必烈這快回京,自己已經箭在弦上,必須行動。他召回留在京城為質的兒子李彥簡回來之後,馬上下令盡殺境内蒙古戍兵與蒙古族官員,宣布起事,以漣、海等城獻給南宋政府,希望與南宋聯手抗衡元朝。

當李璮兒子李彥簡逃歸山東時,忽必烈立馬召見謀臣姚樞,尋問李璮會如何行事。姚樞認為李璮有三種選擇:上策是趁忽必烈北征,火速沿海而上,直搗燕京,然後占據居庸關險要,抗拒元軍于居庸關之外。中策是與南宋聯手,負城堅守,依托宋軍支援,做持久戰,也比較穩妥,是長久之計。下策是出兵濟南,然後等待山東等地漢族世侯響應。

曆史故事——山東的李璮造反

忽必烈問:“李璮會采取哪一策?”

姚樞自信地告訴忽必烈:“以李璮的個性,必然采取下策”

事實果然如姚樞預料的一樣,李璮由于缺少膽識,沒有果斷出兵直搗燕京,拒蒙古軍于居庸關之外,乘中原人心浮動而成事,也沒有誠意與南宋合作,僅僅是想利用宋軍牽制元軍的兵力。而宋廷方面也不是完全相信他,在接收了李璮所獻城池後,南宋兩淮駐守兵馬乘李璮起兵,而攻打徐(今江蘇徐州)、邳(今江蘇邳縣)、宿(今安徽宿縣)、滕(今山東滕縣)等地方,想漁翁得利。忽必烈此時聽從姚樞的建議,快速做出反應,指令山東各地備戰,又調集兵馬分南北兩路,向濟南靠攏,準備把李璮困死在山東。

(本文已獲得微信公衆号講故事的翁老頭獨家授權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