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軍的步槍九:量産的半自動步槍

東北軍的步槍九

在中原大戰中,财大氣粗的蔣介石大規模使用“銀彈攻勢”,不僅攻陷了缺糧少彈的西北軍,就連東北軍也被打動,在4750萬元的巨款誘惑下,少帥不失時機地發出呼籲和平的“巧電”,于1930年9月18日大舉入關。在短短10多天時間,東北軍占領平津地區。一舉奠定了中原大戰的勝局。

東北軍的步槍九:量産的半自動步槍

這個時候的反蔣集團土崩瓦解,他們紛紛表示同意和平解決,閻錫山、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所留下的晉軍、西北軍餘部分别被張學良、蔣介石收編。而在此以後,老蔣論功行賞,少帥不僅得到了副總司令的高位,而且得到了大量的新地盤、和過億元的軍費,成為了中國北方的實際霸主。

一、中原大戰後财大氣粗的東北軍

在中原大戰之中,實質上的最大赢家是張少帥。他的軍隊非但沒有遭受任何傷亡,反而依靠倒賣軍火、索要軍費發了橫财。而在戰後,東北軍新獲得了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四個省,以及北平、天津、青島三個特别市的地盤。加上原來的東北四省,已經可以控制八省三市,地盤并不比“九省聯帥”的老蔣差多少。而除此之外,張學良還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成為老蔣一人之下、國内諸軍閥萬人之上的權勢人物。

而除了權力、地位、地盤,當時少帥的财政實力也急劇增長。1930年國府給東北軍的軍費,居然高達1億2337萬9084元。這個軍費額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張作霖統治奉系的時期。要知道哪怕老帥張作霖最強大的時候,财政總收入也隻有1.3億(很可能還是2:1的奉大洋),其中還要維持政府開支,軍費隻有1.3*0.9=1.17億。這下子,東北軍真的是發了橫财,從根起就沒這麼闊過。

東北軍的步槍九:量産的半自動步槍

而這個數字,還不是當時東北軍收入的全部。當時張學良受老蔣委托,還要負責整理晉軍、西北軍的餘部,另外還有鎮壓石友三等小軍閥的臨時軍費。統算下來,張學良當時能夠直接控制的資金,總額高達1億5888萬0260元!要知道當時全國的軍費,總共也就隻有四億元左右,張學良這一下子就占了大約四成!

按一個滿編德式師283萬一年來算,少帥一年可以養56個德式師。而需要知道的是,剩下的六成可不是老蔣都拿走了。以當時的廣東軍閥陳濟棠為例,他每年的軍費也要分走5327萬4156元,占全國軍費的13%。雜七雜八扣下來,當時各地的小軍閥,也能占到軍費的兩成。是以準确來說,中原大戰後的局面,其實是老蔣和小張南北平分天下!

二、東北軍的急劇暴富

而在那個年代,有錢有槍那就是草頭王。很多軍閥之是以跟着老蔣混,那都是因為老蔣給發錢。蔣系嫡系部隊一個滿編師一年的費用為283萬8186元,即便是旁系部隊一年也給199萬2412元。不僅中原大戰的導火索是“編遣會議”老蔣要裁軍,就連後來廣東與南京決裂,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蔣介石要削減軍費。

當時陳濟棠要求每月軍饷要在430萬左右,也就是維持中原大戰後每年430*12=5160萬左右的軍費規模。而按照當時廣東省每年過億元的收入,這五千多萬軍費是完全可以負擔得起的。可是老蔣要限制粵軍的規模,要求廣東省軍費限制在每年250萬,這一下子砍去四成多軍費,你讓陳濟棠咋辦?這就是囚禁胡漢民事件後,兩廣再次反蔣的根本原因。新軍閥之間的混戰,很多時候其實是個财政問題,大家手裡都牢牢把着軍權和地盤,老蔣不給錢,那就造反喽。

話題有點扯得遠了,趕緊拉回來拉回來。這小張1930年有了大筆的财政收入,那就是遊龍入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擴張計劃。于是東三省官銀号有錢了,奉鈔穩定了。東三省兵工廠有錢了,289門各式火炮和8萬步槍穩定生産。遼甯迫擊炮廠也得到了足額撥款,開始組裝中國第一輛國産的“民生”牌汽車。這東北的軍隊也有錢了,不僅士兵足額發饷,不少軍官更是富得流油。

比如九一八事變中首當其沖的北大營第七旅,旅長王以哲不僅有自己的房子,還買了一輛福特小汽車。軍官們有車有房有家庭,這忠誠度自然就大大提高了。應該說在1930.9.18-1931.9.18這一年裡,率兵入關的少帥在東北軍内的威望是空前的,以幾十天的時間和極少的傷亡。就赢得了四省三市的地盤和巨額資金,這可是老帥當年都沒有做到的事。東北軍内的草莽氣很濃,“搶錢搶糧搶地盤”的口号深入人心,現在的少帥雖然年輕,但是能帶着大家弄來錢糧和地盤,那就是個好上司嘛!

三、急劇暴富的後遺症

東北軍的步槍九:量産的半自動步槍

可是收入水準大大提高以後,東北軍的軍紀也迅速松弛,因為長官們都有個房子車子女子孩子,這需要照顧的多了,各種應酬和聲色犬馬就少不了啊。不僅陷入北平天津花花世界的入關諸軍,就連留守東北老家的鎮宅部隊也開始懈怠。當時東北軍内的慣例,是長官平時不住營,日常憑借交通工具往來,把部隊搞得像是公務員,日常生活就像上下班,晚上營區裡無人指揮!這個情況迅速被日軍注意到,也就給了他們以可趁之機!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北大營第七旅的旅長和三個團長都不在營内,軍内群龍無首。值班的參謀長趙鎮藩沒有指揮權,隻能事事去向北平請示彙報。最後還是10:40分緊急趕回的王鐵漢團長,臨時組織了小規模的抵抗,才撤出了大部分官兵。如果當時營内有一位手掌兵權的實戰派軍官在,而不是事事都需請示的參謀長趙鎮藩,那也許曆史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當然了,這都是後話。當時除了官兵的收入待遇,在武器裝備方面,發了大财的少帥也毫不吝啬,開始了大規模的武器換裝計劃。除了預計的生産各式火炮和步槍以外,占領了天津大沽兵工廠的少帥,還進行了規模很大的自動武器生産計劃。這大沽兵工廠是一個步兵輕武器的專業生産廠,其大沽造大鏡面匣子、馬匣子、下置彈匣花機關沖鋒槍、仿捷克式輕機槍都是名牌産品,品質更是當之無愧的國産第一。占領該廠的東北軍,第一件事就是将其迅速恢複,并全力開工。

手握1.5億大洋巨額資金的少帥,首先就是實行了東北軍的“輕機槍下班”計劃,購買了大量的捷克式輕機槍和哈奇開斯輕機槍。據不完全統計,九一八事變前捷克出口到中國的數量,已經高達4483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給東北軍買去了。而與此同時,東北軍還在大沽兵工廠用進口的四千多備用槍管,生産了大量的捷克式輕機槍。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在沈陽廠倉庫、北大營第七旅、衛隊統帶部等地,合計至少有2046挺捷克式輕機槍被日軍搶去。

而和ZB26捷克式輕機槍并行進入東北軍裝備序列的,是另一種新式武器——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

四、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

東北軍的步槍九:量産的半自動步槍

在當年的那個時代,步槍還處在“栓動步槍”時期,通俗來說就是需要拉大栓,拉一下槍栓才能打一發。在整個30年代甚至二戰前期,列強中除了富得流油的美國,各國軍隊都是這種栓動步槍——蘇聯是莫辛納甘水連珠、英國是“英七七”,德國是98K,日本是“三八大蓋”。

而美國人不走尋常路,他們使用的是不需要拉槍栓,扣一下扳機就能打一槍的“大八粒”M1加蘭德步槍。這種能夠連射八發的半自動步槍,比起其他國家隻能拉一下槍栓打一槍,而且隻能一次性打五發的栓動步槍,那火力密度可完全是天上地下。有計算表明,當時兩支“大八粒”半自動步槍的火力,就相當于一個班的十支栓動步槍。

而早在1930年,目光十分超前的張學良将軍,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半自動步槍身上。當時給東北軍每班裝備了一挺輕機槍之後,他敏銳地發現了在捷克式輕機槍和遼十三栓動步槍之間,還存在着一個火力斷層:

如果捷克式在戰場上因故暫時中斷,那麼憑借栓動的遼十三步槍,無論如何也是壓制不住敵人的。而大沽造花機關沖鋒槍使用的是手槍彈,又僅有200毫米的槍管,有效射程隻在200米之内。這個時候,如果班長和副班長手裡有一兩支半自動步槍,那麼就可以憑借交叉連射的密集火力,把敵人再次壓制在200米外!

于是,他就盯上了當時世界上還為數不多的半自動步槍之一——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在小批量進口之後,迅速将其國産化,準備像捷克式輕機槍一樣,普及到東北軍的步兵班——當然不是每人一支,而是裝備各班班長。

而這國産化的成果,就是舊中國曾經接觸過的五種半自動步槍之中,唯一的一種真正進入量産化的産品:

遼造民二十式半自動步槍

該槍第一批量産的數量,是多達900支!在九一八事變中,全部被日軍搶去!

參考資料:

《張學良傳》

《中國近代兵工史》

《王鐵漢将軍傳》

《九一八後國難痛史》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清末至民國的兵工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