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見,蕾宏口水戰終于大結局了。他們之間是休戰了。

而輿論場上的讨論才剛剛開始。這不,已經有人千裡送人頭,忙不疊來踩全職太太一腳:
像田小姐這種急于像扶持自己的男人獻媚表忠心的跳梁小醜,注意她就是擡舉她,而她不配。
生呗隻想勸田小姐真的“善良一點”,雖然老天爺不開眼,在你自述善良的時候沒有打雷,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對同性别群體都不善良,日後行走江湖,可是會遭遇反噬的哦。你哪怕好歹關心一下五年生三胎對女性身體的摧殘,也不至于全網喊打呀。
全職媽媽不輕松,五年生三胎的全職媽媽,她的身體無休止地進行着孕育、哺乳,她的身體吃得消嗎?
JAMAInternalMedicine
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探讨
兩胎之間間隔時間過短對于孕婦的影響,以下是他們的發現
。
一:懷孕太頻繁,對所有年齡段的女性均有風險。
研究人員将孕婦按照年齡分為多組,一組是20歲以下,一組是20到34歲,另一組則是35歲及以上。與年輕女性相比,年長女性的經濟條件與醫療條件可能更好,但是生育的風險沒有略過任何一個人
不同的懷孕間隔對母親(左圖)和胎兒/新生兒(右圖)的影響。深藍色為未調整可預測風險的結果,橙色為調整了可預測風險後的結果。
“
我們發現對所有年齡段的女性而言,(過短的間隔)都會有對嬰兒的負面風險。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LauraSchummers博士說道。
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風險的類型并不一樣。
無論對20到34歲,還是35歲及以上的女性,過于頻繁的懷孕都會帶來風險,但這些風險的類型并不一緻。
對于年輕女性來說,這一風險更多是發生在胎兒或是新生兒身上。這包括自發的早産等問題;而對于35歲以上的女性,風險則更多是在自己身上。
三:太頻繁地懷孕包含着什麼風險
既然頻繁懷孕會帶來風險,那麼多頻繁算頻繁呢?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從上一胎出生到懷上新生命,至少要等大約18個月的時間。短于這個時間,都會使相關風險明顯升高,比如出現新生兒死亡、出生體重低、以及早産等問題。
的發現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相一緻。對于35歲及以上的孕婦,如果生育後僅間隔6個月就再懷孕,那麼每1000人裡,大約有6.2個會出現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而等待18個月再懷孕,能将風險降低到每1000個人裡隻有2.6個出現問題。雖然絕對數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實際卻是很大的改善。
對于20到34歲的女性也同樣如此。如果在生育後僅6個月就又懷上,那麼每1000人裡,會有20起死胎、早産、新生兒過小等問題。而倘若等上18個月,風險能減少到約每1000人裡14起。
其實,想想我們自身懷孕的經驗,就會明白為何頻繁懷孕暗藏風險。生育,是對母親的身體狀況與營養的超額索取。;每懷孕一次,我們身體裡的鐵、葉酸、鈣等營養就超額消耗一次;每懷孕一次,我們身體裡的器官就錯位一次;每懷孕一次,我們身體的孕激素就劇烈變動一次;每懷孕一次,我們的身體就經曆劇烈的膨脹、收縮一次;每懷孕一次嗎,我們的精神、睡眠都被摧殘無數次。人的身體需要一個完整的休養生息的過程,頻繁懷孕,身體永遠都像在賽道上奔跑,隻能加速,不能停歇。李靓蕾承擔了這樣的風險,王家人竟然指責是她威逼利誘,真的是冷血無情到極緻,看來接受了高等教育不等于人會成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