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論調,就是曹丕代漢和司馬炎篡魏是天道輪回,當初曹丕是怎麼“篡”漢的,後來司馬炎就怎麼篡魏。其實二者的性質完全一樣,
曹丕代漢是借殼上市,司馬炎篡魏是管理層收購
。
曹丕和司馬炎隻有一點是是相似的,那就是他們都是繼承先輩的權力。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權力,而司馬炎繼承的是父親司馬昭的權力,司馬昭繼承的是兄長司馬師的權力,司馬師繼承的是父親司馬懿的權力。

曹操的天下,是他一步一步打下來的。他隻是借了東漢這個殼子而已,在曹操創業過程中,東漢朝廷沒有給予财力、兵力方面的任何幫助,畢竟當時的東漢早已是分崩離析、名存實亡,朝廷自己都自身難保,更不可能對曹操提供支援。
錢糧是曹操自己籌的,朝廷沒有給曹操一分錢;部隊是曹操自己招的,朝廷沒有給曹操一個兵
當然,我們也得承認,曹操借東漢的這個殼子,為他的創業提供了許多便利。後來曹丕代漢時,善待漢獻帝,應該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是,江山是曹操實打實,打出來的。
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在漢室衰微之際,以孝廉的身份到洛陽任職,擔任洛陽北部尉。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創業時代。在往後的南征北戰的日子裡,曹操平袁紹、敗袁術、殺呂布、讨張繡、戰馬超、掃韓遂、定劉表,征匈奴、降烏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如在官渡之戰時,以少勝多,一舉殲滅袁紹勢力,為日活平定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袁紹)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衆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辎重圖書珍寶,虜其衆。
面對當時勢力正盛的烏桓,曹操也不怵,強勢出擊,一舉擊潰烏桓。
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衆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衆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萬口。速仆丸,烏延及遼西、北平諸豪等棄其種人,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首級,其餘遺迸皆降。
當然,創業有時難免走背字,曹操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例如他曾在在赤壁之戰中慘敗。被周瑜一把火,燒得全軍潰敗。
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
曹操兵敗赤壁之後,馬上有人蠢蠢欲動。為了穩定人心。曹操率軍擊敗韓遂、馬超。平定了涼州。
公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
以上是曹操的軍事生涯的重要節點,另外曹操在經濟發展方面,也做了許多貢獻。
建安元年,曹操采納手下謀士的建議,利用剿滅黃巾軍所繳獲的物資,在許昌招募流民屯田,當年就立竿見影,效果非常好,“得谷百萬斛”。于是曹操在他管轄下的州郡設定專門的田官,管理屯田事物。屯田是以政府投資的方式保證再生産,工作效率比傳統的農民自耕模式高得多。是以較短的時間就讓轄區“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曹操在屯田的同時,還采取各種措施,發展農民自耕模式的農業經濟。面對當時人口銳減、田地荒蕪的情形,曹操采取編列戶籍、興修水利、安置流民、、勸課農桑等方式,恢複農業生産。與此同時,曹操還頒布相關法規法令,恢複正常的租調制度,防止小農被豪強兼并。
也正是因為曹操有了這麼多功勞和貢獻,才使得曹操有了取代漢室的資本。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就這樣,一步步走向了權臣之路。
十七年春正月,公還邺。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五月丙申,天子使禦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曹操想不想當皇帝,當然想了。但他不會自己當,而是要留給兒子當。曹操雖然不是儒林出身,但還是受到了儒家“忠孝節義”思想的影響,他邁不出那一步。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公元220年12月,曹操的兒子曹丕,接過他打下的江山,登基稱帝。
我從來不覺得曹操是漢賊,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都談不上篡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争霸、生靈塗炭、無藥可救,滅亡是遲早的事。曹丕代漢自立,上順天意,下安民心。
說完了曹操,再來說說司馬家是如何進行管理層收購,一步步篡奪了曹家的江山。
首先的登場人物是司馬懿,他在曹操時代并不突出,畢竟曹操手下的謀士不差他一個。讓司馬懿登上政治舞台的是魏文帝曹丕。曹丕當世子時,就和司馬懿關系要好。曹丕登基以後,大力提拔并重用司馬懿。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黃初二年,督軍官罷,遷侍中、尚書右仆射。
五年,天子南巡,觀兵吳疆。帝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帝固辭。
六年,天子複大興舟師征吳,複命帝居守,内鎮百姓,外供軍資。
魏文帝死後,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對司馬懿也是非常看重,屢屢委以重任。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四年,遷大将軍,加大都督、假黃钺,與曹真伐蜀。
三年,遷太尉,累增封邑。
少帝曹芳即位後,作為顧命大臣之一的司馬懿,也得到了各種禮遇。
及齊王即帝位,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入殿。
司馬懿是怎麼回報曹家的呢?趁曹爽陪曹芳到城郊祭祀魏明帝的時候,發到高平陵之變,殺曹家人,奪曹家權。
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并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谧、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廟于洛陽,置左右長史,增掾屬、舍人滿十人,歲舉掾屬任禦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騎百人,鼓吹十四人,封子肜平樂亭侯,倫安樂亭侯。
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接過衣缽,獨攬曹魏大權。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遷大将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司馬師執政後,曹魏的支援者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輯,想聯合太常夏侯玄一起推翻司馬師,失敗後均被司馬師滅三族。
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羨以車迎豐。豐見迫,随羨而至,帝數之。豐知禍及,因肆惡言。帝怒,遣勇士以刀镮築殺之。逮捕玄、緝等,皆夷三族。
而後,司馬師廢掉曹芳,立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為帝。司馬師擅權的行為,引起了鎮東大将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的不滿,他們起兵反對司馬師。司馬師出兵鎮壓,雖然平定了毌丘儉和文欽,但他自己也因為眼疾發作,死在軍中。
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閏月疾笃,使文帝總統諸軍。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上位,繼續掏空曹魏。
帝用嘏及鐘會策,自帥軍而還。至洛陽,進位大将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帝固辭不受。
五月,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八郡,地方七百裡,封帝為晉公,加九錫,進位相國,晉國置官司焉。九讓,乃止。
曹髦不甘心當傀儡,忍無可忍,親自提劍和司馬昭拼命,被殺。
帝遂帥僮仆數百,鼓譟而出。文王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衆奔走。中護軍賈充又逆帝戰於南阙下,帝自用劍。衆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雲何?”充曰:“畜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聞,大驚,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謂我何!”
曹髦突然被殺,徹底打亂了司馬昭稱帝的步伐,他不得不停下來,消除這件事對他和司馬家的影響。
很快,司馬昭又立了一個傀儡皇帝曹奂,也是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曹奂很快對司馬昭進行了封賞。
丙辰,天子進帝為相國,封晉公,增十郡,加九錫如初,群從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固讓,乃止。
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國印绶,司空鄭沖緻晉公茅土九錫,固辭。
司馬昭伐蜀成功後,司馬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随後又晉升為晉王。
天子命晉公以相國總百揆,于是上節傳,去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之号焉。
丙辰,帝至自長安。三月己卯,進帝爵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
然後,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也被封為世子。當時司馬昭已經和皇帝沒有什麼差別,不過他覺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升。
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虡宮懸,位在燕王上。進王妃為王後,世子為太子,王女王孫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儀。
完成了這些儀式,司馬昭已經徹底是個皇帝了,隻是沒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司馬昭沒有再進一步的打算,他在某次宴飲之後,中風去世。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接過了他的衣缽。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接受曹奂的禅讓,登基稱帝。至此,進過司馬家兩代三人的“不懈努力”,曹魏終于換成了司馬晉。
曹魏到了非亡不可的地步嗎?沒有啊。當時魏國的國力是三國中最強的,超吳、蜀太多。和那個分崩離析、早已崩盤的東漢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曹魏滅亡了?因為司馬家要當皇帝。當初曹髦在位時,以少康中興為榜樣激勵自己,想要中興曹魏,但是司馬家卻不給他中興曹魏的機會。
司馬家從來就不是自己創業,他們的錢糧是曹魏給的,他們的部隊也是曹魏的政府軍。
他們世受曹魏國恩,理應匡君輔國,報效曹魏,為曹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然而,
司馬家吃着曹魏的飯,卻砸了曹魏的鍋
。他們不顧廉恥,謀權篡位。是以,司馬炎篡魏,豈能和曹丕代漢相提并論?那不僅是對曹丕的侮辱,更是對曹操的侮辱。
司馬家建立的這個晉朝,都幹了些什麼?羊車望幸、炫富鬥富、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很多人把司馬炎篡魏說成是曹丕代漢因果循環,我特别不贊同。于是我就寫下這篇文章,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