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论调,就是曹丕代汉和司马炎篡魏是天道轮回,当初曹丕是怎么“篡”汉的,后来司马炎就怎么篡魏。其实二者的性质完全一样,
曹丕代汉是借壳上市,司马炎篡魏是管理层收购
。
曹丕和司马炎只有一点是是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继承先辈的权力。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权力,而司马炎继承的是父亲司马昭的权力,司马昭继承的是兄长司马师的权力,司马师继承的是父亲司马懿的权力。

曹操的天下,是他一步一步打下来的。他只是借了东汉这个壳子而已,在曹操创业过程中,东汉朝廷没有给予财力、兵力方面的任何帮助,毕竟当时的东汉早已是分崩离析、名存实亡,朝廷自己都自身难保,更不可能对曹操提供支持。
钱粮是曹操自己筹的,朝廷没有给曹操一分钱;部队是曹操自己招的,朝廷没有给曹操一个兵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曹操借东汉的这个壳子,为他的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后来曹丕代汉时,善待汉献帝,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江山是曹操实打实,打出来的。
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在汉室衰微之际,以孝廉的身份到洛阳任职,担任洛阳北部尉。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创业时代。在往后的南征北战的日子里,曹操平袁绍、败袁术、杀吕布、讨张绣、战马超、扫韩遂、定刘表,征匈奴、降乌桓。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如在官渡之战时,以少胜多,一举歼灭袁绍势力,为日活平定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袁绍)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
面对当时势力正盛的乌桓,曹操也不怵,强势出击,一举击溃乌桓。
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万口。速仆丸,乌延及辽西、北平诸豪等弃其种人,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首级,其余遗迸皆降。
当然,创业有时难免走背字,曹操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例如他曾在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被周瑜一把火,烧得全军溃败。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曹操兵败赤壁之后,马上有人蠢蠢欲动。为了稳定人心。曹操率军击败韩遂、马超。平定了凉州。
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以上是曹操的军事生涯的重要节点,另外曹操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做了许多贡献。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利用剿灭黄巾军所缴获的物资,在许昌招募流民屯田,当年就立竿见影,效果非常好,“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在他管辖下的州郡设置专门的田官,管理屯田事物。屯田是以政府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农民自耕模式高得多。因此较短的时间就让辖区“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曹操在屯田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民自耕模式的农业经济。面对当时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的情形,曹操采取编列户籍、兴修水利、安置流民、、劝课农桑等方式,恢复农业生产。与此同时,曹操还颁布相关法规法令,恢复正常的租调制度,防止小农被豪强兼并。
也正是因为曹操有了这么多功劳和贡献,才使得曹操有了取代汉室的资本。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权臣之路。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曹操想不想当皇帝,当然想了。但他不会自己当,而是要留给儿子当。曹操虽然不是儒林出身,但还是受到了儒家“忠孝节义”思想的影响,他迈不出那一步。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公元220年12月,曹操的儿子曹丕,接过他打下的江山,登基称帝。
我从来不觉得曹操是汉贼,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谈不上篡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生灵涂炭、无药可救,灭亡是迟早的事。曹丕代汉自立,上顺天意,下安民心。
说完了曹操,再来说说司马家是如何进行管理层收购,一步步篡夺了曹家的江山。
首先的登场人物是司马懿,他在曹操时代并不突出,毕竟曹操手下的谋士不差他一个。让司马懿登上政治舞台的是魏文帝曹丕。曹丕当世子时,就和司马懿关系要好。曹丕登基以后,大力提拔并重用司马懿。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
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
魏文帝死后,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对司马懿也是非常看重,屡屡委以重任。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
三年,迁太尉,累增封邑。
少帝曹芳即位后,作为顾命大臣之一的司马懿,也得到了各种礼遇。
及齐王即帝位,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入殿。
司马懿是怎么回报曹家的呢?趁曹爽陪曹芳到城郊祭祀魏明帝的时候,发到高平陵之变,杀曹家人,夺曹家权。
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封子肜平乐亭侯,伦安乐亭侯。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接过衣钵,独揽曹魏大权。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司马师执政后,曹魏的支持者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辑,想联合太常夏侯玄一起推翻司马师,失败后均被司马师灭三族。
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丰见迫,随羡而至,帝数之。丰知祸及,因肆恶言。帝怒,遣勇士以刀镮筑杀之。逮捕玄、缉等,皆夷三族。
而后,司马师废掉曹芳,立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为帝。司马师擅权的行为,引起了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的不满,他们起兵反对司马师。司马师出兵镇压,虽然平定了毌丘俭和文钦,但他自己也因为眼疾发作,死在军中。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上位,继续掏空曹魏。
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五月,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八郡,地方七百里,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晋国置官司焉。九让,乃止。
曹髦不甘心当傀儡,忍无可忍,亲自提剑和司马昭拼命,被杀。
帝遂帅僮仆数百,鼓譟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
曹髦突然被杀,彻底打乱了司马昭称帝的步伐,他不得不停下来,消除这件事对他和司马家的影响。
很快,司马昭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曹奂,也是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很快对司马昭进行了封赏。
丙辰,天子进帝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固让,乃止。
二年秋八月甲寅,天子使太尉高柔授帝相国印绶,司空郑冲致晋公茅土九锡,固辞。
司马昭伐蜀成功后,司马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随后又晋升为晋王。
天子命晋公以相国总百揆,于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焉。
丙辰,帝至自长安。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
然后,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也被封为世子。当时司马昭已经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他觉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升。
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
完成了这些仪式,司马昭已经彻底是个皇帝了,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司马昭没有再进一步的打算,他在某次宴饮之后,中风去世。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接过了他的衣钵。公元266年2月,司马炎接受曹奂的禅让,登基称帝。至此,进过司马家两代三人的“不懈努力”,曹魏终于换成了司马晋。
曹魏到了非亡不可的地步吗?没有啊。当时魏国的国力是三国中最强的,超吴、蜀太多。和那个分崩离析、早已崩盘的东汉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曹魏灭亡了?因为司马家要当皇帝。当初曹髦在位时,以少康中兴为榜样激励自己,想要中兴曹魏,但是司马家却不给他中兴曹魏的机会。
司马家从来就不是自己创业,他们的钱粮是曹魏给的,他们的部队也是曹魏的政府军。
他们世受曹魏国恩,理应匡君辅国,报效曹魏,为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
司马家吃着曹魏的饭,却砸了曹魏的锅
。他们不顾廉耻,谋权篡位。所以,司马炎篡魏,岂能和曹丕代汉相提并论?那不仅是对曹丕的侮辱,更是对曹操的侮辱。
司马家建立的这个晋朝,都干了些什么?羊车望幸、炫富斗富、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很多人把司马炎篡魏说成是曹丕代汉因果循环,我特别不赞同。于是我就写下这篇文章,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