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公孫勝是梁山好漢中,我最欣賞的人。他看破世事,功成身退,是極具大智慧的人。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108好漢中,排名第四,他以道士的身份加入梁山後,擔任掌管機密軍師。梁山被朝廷招安後,公孫勝跟着梁山大部隊南征北戰,在平定了淮西的王慶勢力之後,宋江帶着梁山大部隊班師回朝,朝廷也對梁山好漢大大封賞了一番。

且加宋江為保義郎,帶禦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鋒盧俊義加為宣武郎,帶禦器械,行營團練使。吳用等三十四員,加封為正将軍。朱武等七十二員,加封為偏将軍。支給金銀,賞賜三軍人等。——《水浒全傳》

梁山好漢衣錦還鄉,都很開心。不過公孫勝卻急流勇退向宋江告辭,宋江挽留無果,公孫勝和梁山衆兄弟分别以後,回到薊州繼續求仙問道。

公孫勝這樣急流勇退的見識和智慧,一些梁山好漢沒參透,待後來朝廷收拾梁山勢力時,就讓梁山好漢征讨方臘,導緻梁山好漢損失慘重。曾經呼風喚雨的梁山,終究風流雲散。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公孫勝算是梁山好漢中的異類,他原本就在薊州二仙山羅真人門下修仙,法術高超。隻是因為機緣巧合的機會,才誤打誤撞加入梁山。公孫勝是超然世外的那種人,和宋江不是一撥的。他當然會離開梁山,回歸修仙之路。

急流勇退是一種大智慧,能做到的基本都善終;不能做到的,下場都很慘。

範蠡VS文種

春秋時期的範蠡,協助越王勾踐複國後,不等勾踐封賞他,他就自行離開,還勸好友文種也一起離開,可惜文種沒有聽,最終被勾踐所殺。

範蠡在給文種的信中,首次提出了“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的觀點,他認為勾踐這種人隻能同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是以堅決離開勾踐。這樣看破人心的智慧,不得不令人佩服。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範蠡離開勾踐後,開始經商,并逐漸成為一代富商,富甲天下,他自号“陶朱公”,從此陶朱公成為富豪的代名詞。範蠡也是中國人最早供奉的财神。

那個沒有不聽範蠡建議的文種,後來被人誣告謀反。勾踐查也不查,直接扔給文種一把劍,就是賜劍自盡的意思。文種最終自刎而死。可悲可歎。如果他當初和範蠡一起離開了,結局當然會好得多,不僅命保住了,還有機會成為大富豪。

李斯之悲

因一封《谏逐客書》而出名的李斯,被秦始皇拜為廷尉;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之後,又拜丞相。李斯為秦朝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在政治上“廢分封、行郡縣”;在文化上“書同文”;在社會上“車同軌”;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和統一貨币;

秦二世繼位後,那個指鹿為馬的宦官趙高,非常得寵。趙高非常嫉妒李斯的功勞,害怕李斯威脅自己的地位,于是誣告李斯謀反。最終李斯被滅三族。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李斯在被腰斬前,和一樣要被處死的兒子說,“多想和你一起牽着黃狗再去東門打獵,看那黃狗追逐野兔”。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李斯列傳》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李斯如果在秦二世繼位後,能功成身退,抽身離開,他當然有大把的時光,和兒子一起打獵。可惜他沒有,他的戀棧之心害了他,也害了全族的人。

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慧,李斯沒有參透,結局當然不妙。他位極人臣,卻沒有把握好分寸,最終落得“夷三族”的下場。

張良VS韓信

和範蠡一樣聰明的人,還有“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他追随劉邦平定各方勢力,最終建立漢朝,功勳赫赫。漢朝建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食邑三萬戶。張良地位崇高,卻很少參與政事。隻在确定劉盈太子地位時,出手幫了呂後一把。張良請出劉邦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給劉盈站台,由此确定了劉盈繼承人的地位,讓呂後非常感激。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劉盈即帝位後,張良也開始求仙問道,不問世事。最終張良得以善終,而不如張良聰明的,如彭越、韓信等功臣,則下場凄慘。

韓信也是劉邦立漢的大功臣,他和張良、蕭何功勞最大,被稱為“漢初三傑”。

在和項羽争奪天下的戰争中,韓信是劉邦最倚重的軍事人才,而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韓信用兵如神,在和項羽作戰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事素養,屢次擊敗項羽,有“兵神”之稱。韓信先是被封為齊王,後來改封楚王。

漢朝建立後,韓信被封為淮陰侯。韓信很郁悶,以他的功勞,當封為王,一個淮陰侯,韓信當然看不上,總覺得不痛快。韓信太不聰明了,以劉邦的性格,能留韓信一條命,還封他為淮陰侯,已經是對他夠客氣了。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劉邦後來聽說韓信有謀反之心,就準備收拾韓信。于是呂後借用蕭何的計策,以劉邦平叛成功為名,誘騙韓信入宮,最終在長樂宮殺死韓信,韓信随後被滅三族。

一代“戰神”,功勳赫赫,竟落得如此下場。曆史總是讓人不勝唏噓。如果韓信聰明點兒,結局應該不一樣。劉邦和勾踐一樣,也是“隻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如果韓信能參透這一點,效仿張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他也不會落得個“夷三族” 的下場。

張季鷹VS陸機

西晉文學家張季鷹,他是吳郡人,在江南很有名氣。他為人“縱任不拘”,放蕩不羁。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當初八王之亂爆發時,齊王司馬冏曾征辟張季鷹為幕僚,張季鷹在北上赴洛陽就職途中,看到一陣秋風吹過,想起了家鄉的鲈魚和莼菜,忍不住感歎“人生應該自由灑脫,怎麼能為了功名利祿而到千裡之外當官呢?”于是張季鷹中途而返,後來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稱贊張季鷹有見識。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世說新語》

張季鷹何止是有見識,他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八王之亂這樣的事,當然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一定不能參與。所謂想念家鄉的鲈魚和莼菜,隻是張季鷹的托詞罷了。張季鷹當然看得出來,參與八王之亂,會有多麼兇險。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張季鷹很聰明,沒有參與八王之亂,傳回家鄉後,最終在江南逍遙一生,不用擔心性命之憂。還有菰菜羹、鲈魚脍這樣的美味相伴,日子過得很舒坦。

和張季鷹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他的遭遇,則讓人惋惜。他不僅不懂得急流勇退,反而在西晉末年的亂世中,積極攙和八王之亂,最終也是被滅三族。

陸機出身士族,是吳郡陸氏代表人物之一陸抗的兒子,陸機和他弟弟陸雲并稱“江南二陸”,名氣非常大。陸機和陸雲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大才子,文采出衆,被譽為“太康之英”。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八王之亂爆發後,陸機先是替齊王司馬冏效力,後來感覺司馬冏不是靠譜的主,于是轉投成都王司馬穎門下,擔任平原内史。

後來,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颙聯合起兵讨伐長沙王司馬乂,同時司馬穎讓陸機擔任軍事統帥,負責軍務。陸機隻是一介文人,哪會打什麼仗。雖然陸機推辭過,但司馬穎還是堅持讓陸機挂帥。陸機在鹿苑和司馬乂作戰時慘敗,損兵折将,損失非常大。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司馬穎聽說陸機打了大敗仗,非常憤怒,再加上司馬穎身邊一些看陸機不順眼的人挑唆,司馬穎下令滅陸機三族。陸機臨刑前,在刑場哀歎,“家鄉華亭的鶴鳴聲,怕是再也聽不到了”。還連累陸雲和其他族人一同被殺。

(陸機)因與穎箋,詞甚凄恻。既而歎曰:“華亭鶴唳,豈可複聞乎!”遂遇害于軍中,時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晉書·陸機傳》

其實陸機的悲劇,本開可以避免的。陸機的家族-吳郡陸氏,本身就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士族,非常顯赫。如果他待在江南,不北上攙和司馬家幾位王爺的破事兒,他後半生肯定會過得非常舒坦。家鄉的鶴鳴之聲,陸機有大把時光可以聽。

從入雲龍公孫勝中途離開梁山,看人生急流勇退的大智慧

可惜陸機光有文學才華,卻沒有政治眼光。司馬家王爺的内鬥,陸機一介文人,當然不應該攙和。當初他準備北上時,就有朋友勸陸機,别去攙和司馬家王爺的内鬥,待在江南就非常好了。一旦北上,前途兇險。可惜陸機沒聽進去,最終害人害己。

有大智慧的人,經常能做出正确的判斷,他們或急流勇退、或功成身退,最終保全性命。而那些缺乏大智慧的人,往往惑于世俗,判斷失誤,結局都很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