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匠心意蘊”——閩台文創周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煙台山曆史風貌區啟幕。百餘位閩台兩地文創業者攜作品現身,令煙台山商業漫步街區人潮湧動。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政府承辦,開展閩台文創市集、兩岸文創産業發展論壇、兩岸潮流文化沙龍、手作技藝創作營及分享會、兩岸潮流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動。
當天,文創市集熱鬧非凡;兩岸潮流文化展演穿插其間,街舞、說唱、搖滾樂團以“快閃”的方式,點瓦斯氛。在煙台山陳厝裡,兩岸文創産業發展論壇彙聚兩岸文創專家學者,從理論、實踐等多角度探讨在文博、非遺等領域的文創産業未來發展新思路。
當天市集上,來自台灣的柴燒窯瓷杯和福建的閩南磚雕相映成趣,台灣的植物種子墜飾和來自泉州的植物染,各見巧思;同是茶道,阿裡山的烏龍茶、鹿港小鎮的手搖茶,和福建武夷山的岩茶風格迥異。
而逐夢的青年身影,依然成為“最美的風景”。台灣桃園人李翔銘帶着妻兒從安徽來到展會上。他于2002年“登陸”,首站福州,為父親的素食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打前站。“當時每天從馬尾亭江到市區跑發貨,生意都忙不過來,又累又滿足。”李翔銘說,大陸展會經濟這些年蓬勃發展,為台灣食品和文創産品帶來巨大商機,“我就決定留下來了”。
李翔銘和安徽籍姑娘結為兩岸家庭,他有兩個願望,一是疫情快點結束,“兩歲的孩子還沒去過台灣呢”;二是在大陸的文創産業中找到“立足點”,包括參與老建築老街區活化,“有了家,也有機會,在這邊做些紮根的東西”。
1992年出生的台北青年陳朝明,堪稱“這條街上最靓的仔”。他賣的東西很多人沒見過:廣西南丹鐵隕石、非洲那密比亞的隕石、利比亞沖擊玻璃……神秘的天外飛石,矩陣般的金屬紋理,陳朝明一邊給遊客們科普,一邊還打開抖音号,直播他的煙台山練攤經曆。
陳朝明說,他一來大陸,就發現“同好和客戶太多太多”,百度、小紅書、微信、抖音……沒有賣不出東西的管道。如今,陳朝明已經成了隕石圈的小紅人,“很好玩,會繼續做。”他信心滿滿。
從台灣桃園來的瓷器商許丕峰向記者坦言,因為疫情,他進貨的台灣廠家已經關門了兩三家,再過幾天,他也準備返台了。但他兒子大學畢業準備來大陸發展,是以此番參會,他格外用心考察,希望回去給孩子一些建議。許丕峰說,他交代兒子,“大陸對台優惠政策多,但要明白隻是扶一把,還是要自己生根”。
百年滄桑的煙台山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目前煙台山曆史風貌區正在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通過文化消費,創意才會有商機。”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葉曉瑜說,煙台山包容、多元的獨特性,為兩岸文創業者提供了優質交流互鑒平台。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表示,福建将在原有文旅惠台政策基礎上,推出“更管用、更具體、更優惠”的措施,更好地服務台灣文旅青年來福建就業創業。
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鄭金龍表示,閩台活動周不但展示閩台同源藝術文化,還探讨文創産業及潮流文化發展思路,“務實,接地氣”。
在當天舉行的兩岸文創産業發展論壇上,台灣文創推廣協會理事長唐國泰說:“把曆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創新包裝,變成新興産業,是兩岸未來文創合作的重要方向。”
完
//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