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很忙,你們可以看到我白頭發多了不少,‘燒腦’比較多。”近日,在“2021蔚來日(NIO Day 2021)”結束後的媒體交流會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向包括《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内的媒體記者感慨道。
在即将過去的2021年,李斌主要在忙兩件事兒:“一方面,我們的研發工作量非常大,第一代平台的車還有很多應用軟體需要疊代,第二代平台的車即将量産,用了非常多的新技術、新晶片和傳感器、整車架構等;另一方面,蔚來進入全球市場也有很多細節需要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新款中型智能電動轎跑ET5一經釋出,便成為“爆款”,蔚來APP甚至是以“癱瘓”了十幾分鐘。據了解,ET5是蔚來釋出的第5款新車,補貼前起售價32.8萬元,BaaS(電池租用服務)方案補貼前起售價更是下探至25.8萬元。同時,該款新車最高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将于2022年9月份開啟傳遞。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表示,ET5主要瞄準特斯拉Model 3和寶馬3系,在成本效益、科技感和服務體驗等方面應該“還是很能打的”。與年初釋出的ET7不同,ET5更運動、更年輕,是以訂購的客戶多是全新使用者,可謂開拓了一片新的“處女地”,而不是“内卷”。
新車“爆單”
“自釋出ES8以來的5年時間裡,ET5肯定是我們在NIO Day釋出的新車中總體訂單量最多的。”蔚來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訂單太多,蔚來APP一度被“搞趴下十幾分鐘”。
據介紹,該款蔚來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入門級新車,預計将在2022年9月開啟傳遞。
“我們瞄準的是兩款帶‘3’的車——特斯拉Model 3和寶馬3系,而ET5在成本效益、科技感和服務體驗等方面應該‘還是很能打的’。”秦力洪告訴記者,确實也有部分ET7使用者産生猶豫決定轉單,這主要源于兩款車的定位不一樣,ET7更加高檔、大氣和優雅,而ET5相較更運動、更年輕。
汽車分析師張翔指出,ET5的外觀尺寸和空間比特斯拉Model 3更大,蔚來體驗店的服務性也優于特斯拉,整體成本效益相對更高。但另一方面,特斯拉作為國際品牌的知名度更高,其自動駕駛技術比ET5更強,配備的超級充電網絡也是ET5目前不具備的。
“蔚來釋出ET5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産品下沉來促進銷量提升。”在張翔看來,蔚來ES8和ES6的售價都在30萬元以上,屬于豪華車型,市場容量有限。蔚來若想保住“造車新勢力”的“頭把交椅”地位,産品戰略必須跟特斯拉一樣由高端到低端,推出更便宜的新車。“ET5的價格下探至30萬元以下,這個市場的消費力是非常龐大的。”
事實上,針對大衆人群消費市場,早在4個月前,李斌就曾在蔚來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蔚來将通過新的品牌進入大衆市場,以比特斯拉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目前,我們有幾百名同僚在進行新品牌産品的研發,總體上進展非常順利,希望新産品能早一點跟大家見面。”李斌表示。
“NBA”野心
“簡直就完全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麼還買燃油車,多懷舊才會買燃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兒,别的還有什麼好?”近日,李斌的“油車論”再次引發公衆熱議。
對于主打高端産品的蔚來而言,對标BBA(奔馳、寶馬和奧迪)一直是其主要目标,試圖把同樣價格區間的燃油車使用者轉變為自己的使用者。
“随着我們進入高端市場,希望未來把‘BBA格局’變成‘NBA格局’。”秦力洪表示,“蔚小理”(蔚來、小鵬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都誕生于同一個年代、同一條賽道,卻身處不同的細分市場。是以在銷量方面,蔚來更看重與BBA這些傳統燃油主流豪華車型的對比關系。
“雖然蔚來現在一個月可以賣1萬輛車,但BBA月銷超萬輛的單款車型也很多,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同時還有非常多的燃油車使用者并不信任電動車。”李斌也直言,但今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售價20多萬元的入門級車型的銷量表現非常好,30萬元以上的傳統主流高端市場反而(優秀)産品少一些,這也給蔚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充電難和續航裡程問題一直是目前公衆對于電動汽車的質疑焦點,而讓“加電比加油更友善”也是蔚來耗費巨資布局換電網絡的主要原因。在NIO Day現場,李斌表示,蔚來在國内已經部署了3348根目的地充電樁和3136根超充樁,“這些充電樁也面向其他電動汽車品牌開放,目前有77.1%的充電量服務于其他品牌”。
“今年,蔚來換電站建設持續提速,截至12月18日,在全國共建成了733座換電站。”李斌指出,蔚來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及殼牌集團三大能源巨頭合作,攜手共建充換電基礎設施,共同推動碳減排,“以後去加油站也能充電”。
根據計劃,2022年,蔚來在全國範圍内将擁有超過1300座換電站、6000根超充樁和10000根目的地充電樁,并打通絲綢之路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超過30條目的地充電路線。
加速“出海”
“歐洲公司的會議一般在晚上十點多開始,開到後半夜是常事;美國公司的會經常在早晨七點又開始了,我們這一年來對時差的體驗比較豐富。”秦力洪告訴記者。
據介紹,2021年是蔚來的“全球化元年”,也是進入挪威市場後的第一年,平均每四個試駕使用者就會最終産生一個訂單。
這讓李斌倍感興奮。“我一直說,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要參與全球競争,總需要一些公司去嘗試。”李斌表示,從2015年開始,蔚來就在全球建立研發團隊,為進入全球市場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而在秦力洪看來,汽車行業本就“生而全球化”,天生就是一個全球的市場。世界品牌汽車已進入國内市場多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賣到世界各國也是遲早的事情,而且要囊括商用車到乘用車,低端到中高端,從單純找經銷商賣車再到整個體系進入别國市場,“這與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和在全球的地位也是相比對的”。
張翔認為,蔚來在歐美市場需要教育訓練人員,需要建立零部件備件庫以及搭建服務體系,而這些投入都非常大,如果沒有一定的銷量支撐很難收回成本。“是以,蔚來還是希望通過此舉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國際化的公司,讓以後的财報更加漂亮,有助于提升股價和市值。”
“從主流高端市場來說,歐洲及美國、中國差不多可以占到全球市場的90%。”李斌表示,對于全球市場,蔚來的基本原則就是長期去規劃,精心地做準備,并保持耐心,“我們從來也不期待‘一炮走紅’,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