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

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2021第四屆非遺品牌大會(廣州)12月18日于廣州塔舉行。作為非遺資源極為豐富的曆史文化名城,廣州的非遺在近年于傳承力度、創新能力、傳播水準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屢屢成為圈内外焦點。

非遺品牌大會(廣州)也是全景式掃描廣東非遺的重要平台,是一睹廣東非遺今時新貌的絕佳視窗。

非遺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

籍此,讓我們對廣東代表性非遺項目做全景式掃描,以飨讀者。

在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瀕臨失傳的金鑲玉工藝重獲新生,從帝王之家走入大衆生活。

不少人都認為,最珍貴的珠寶非金子和玉石莫屬。黃金雍容華貴,璀璨奪目,玉石素雅光潔、溫潤晶瑩,而金鑲玉,則是二者的完美結合。金鑲玉是一種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藝,人們在各種玉器上鑲嵌金絲,以提升工藝品的觀賞價值,寄托“金玉良緣”的美好願望。久而久之,人們把用這種工藝制成的玉器稱為“金鑲玉”。

非遺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

(楊根連金鑲玉作品,楊根連供圖)

金鑲玉有着悠久的曆史,民間一直流傳着“有眼不識金鑲玉”的說法,用以諷刺人見識短淺、孤陋寡聞。其實,在古代,有眼不識金鑲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時的金鑲玉制作技藝被王公貴族壟斷,普通人很難有機會認識這種名貴的手工藝品。

相傳金鑲玉産生于漢代。隋唐時期,由于國内外經濟、文化交流密切,金鑲玉工藝品展現出濃郁的異域風情。宋代,金鑲玉造型古樸含蓄,具有秀美敦厚的特質,首飾上面多有寫實花鳥的圖案,世俗氣息、生活氣息更濃。元明兩代的金鑲玉首飾造型更加多樣,紋飾更加繁複華麗,制作工藝也更加精細。尤其是明代的金鑲玉,在裝飾上做到了依形布局、随形造型,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風格鮮明、充滿個性。

非遺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

(楊根連金鑲玉作品,楊根連供圖)

清代則是金鑲玉制作工藝發展的黃金時期。相傳,酷愛玉器的乾隆皇帝對進貢來的金鑲玉器愛不釋手,當即禁止外人使用金鑲玉,并指令内務府造辦處仿制這批玉器。于是,宮中玉師将伊斯蘭文化與當時的宮廷藝術相結合,設計出了象征皇家尊貴地位的金鑲玉器。

清代金鑲玉首飾精美細緻、繁密瑰麗,在造型、紋飾、工藝以及材料搭配上,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通過“金銀錯”工藝造成的玉器,器型獨特别緻,胎體薄如蟬翼,紋飾觀之凸出,撫之無痕。工匠們不僅在玉器上鑲嵌金銀絲,還加上了各種寶石和玻璃,雕刻出鐵線蓮、菊花等植物。無論是器物的造型還是圖案,都帶有強烈的伊斯蘭風格。

然而,曾經風光一時的金鑲玉還是沒有逃過曆史的沖刷。随着能工巧匠的相繼離世,這種精緻的技藝逐漸被人遺忘。直至近代,金鑲玉的制作工藝一度面臨失傳的困境。

幸運的是,在國家對非遺技藝的大力支援和玉雕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金鑲玉技藝終于得到複原,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傳承人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制作工藝進行新一輪的改進,将金鑲玉運用到奧運會獎牌等多種高端工藝品的設計中。在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當下,金鑲玉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人們有機會欣賞、擁有這種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非遺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

金鑲玉不隻是簡單的飾品或器皿,更是數千年來一代代手藝人匠心傳承的忠實見證者。未來,這段穿越時空的“金玉良緣”必将在新生中煥發動人的光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蔔松竹

通訊員:文木

圖/文木文化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波

繼續閱讀